转载:《幸福书》书评3
(2010-03-24 08:44:56)
标签:
传递幸福感悟成长回忆文化 |
分类: 幸福感悟专稿 |
——评《幸福书1》
翻开《幸福书1》,看了一会,忽然感觉自己进了角色,一些熟悉的印象跃入脑海,文字如跳跃的精灵让人浮想联翩。闭上书本,养养神,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些似曾相识的画面。
有些周末突然醒来的清晨,懵懵懂懂的睁开眼适应着洒进房里的阳光,听到窗外的鸟儿叽叽喳喳叫着,要努力的想一下,才反应过来这里不是哪个大学校园宿舍,那些叽叽喳喳的声音再也不是来自宿舍旁边大树上,那些念叨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鸟儿。
像我这般大小的80后孩子,因为赶上了大学扩招的浪潮,多半便为了上大学而远离家乡,然后可能因为机缘巧合会读研,无论如何,最后多半在家乡之外的城市落了脚,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离开家晃晃悠悠的过日子,一晃就晃了十年。
而我又因为从初三便离家到县城求学,因此离开家的日子还可以继续往前算起。大学后开始了西行漫记,在重庆蹉跎四年,年龄太小,无从知道如何开始就已经结束;毕业后铁了心要到上海拼出天下,却屡屡受挫,连蚁族都没做成;像万千刚毕业的大学生南下一样去了广州,五年的时间足以改变我的生活和前程;最后又因为阴差阳错从南国来到首都。
读书时嫌麻烦,一到暑假就找借口要在学校准备考试,假期太短路途太远,好歹每年寒假春节坚持回家吃团圆饭。算算,有十年的时间,加起来在家里呆的日子,却是不到一年,真正的聚少离多。
于是我在家里的记忆,便都是零碎的根本无法拼凑的片段,甚至父母的影像,都更新的不那么及时。看朋友的博客,说春节回家看到父母两鬓的白发,觉得好像时光突然间溜走很多,自己都没有发觉,父母就都老去了。有时想想,幸福是什么?这是一种幸福的状态么?在如今遍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中国,儿女在外奋斗过蜗居、做蚁族,父母在家孤独相伴。怎么想,怎么也觉得离幸福是那么遥远。
于是知道,我也是一个离家多过在家的孩子,离开家后的日子过得特别快,父母的电话和叮咛再多,也传递不了面对面的温馨,记忆里的画面就是离家的那一刻父母脸上的牵挂。等到归家,父母总觉得欣喜,感慨孩子突然就长大了,开始谈恋爱了,开始赚钱养家了,也开始成家立业了。孩子们则是不断的感觉到心酸和内疚,也许是母亲眼角的一丝皱纹,或者父亲偏不戴老花镜只能把报纸拿得远远的倔强。
在父母老去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身边? 为什么不能幸福的三人相伴?
以前听别人说,在外面工作安稳了,就要接家人出去,有时想想觉得没有道理。父母也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没什么理由一定要他们离开自己的朋友,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熟悉的地方来我们工作的地方陪伴我们。如今听来是心酸,为什么我们的所谓奋斗,一定是以这样一种割舍的结尾出现呢?
读到《幸福书1》的某页《痛并幸福着》,“痛经常与幸福相辅相生,因为痛着所以更愿意努力去实现梦想,一个不再疼痛的梦想;因为痛着所以更加珍惜周围的一切,那些能够带来幸福的一切。”突然心里收到一丝触动,想想也是,即使再心酸,即使再委屈,即使再心痛,即使再割舍不下,我们也还会珍惜现在的一切,认真的过日子。父母的幸福并不来自我们的回报,而在于他们逢人聊到儿子时脸上透露着的那股自豪感。
我出生的小镇,除了那几条马路,几乎陌生的让我认不出来,每年去朋友家拜年,这里建了新楼房那里围了院子,都要绕好几个弯才找到大门口。因为离家这么些年,也总结出规律,不能同时约两个朋友聊天,否则最后就变成他们不断回忆那段没有我存在的学校往事,或者他们一起听我大侃遥远的广州或者北京的生活。人的记忆应该是非常有限的,新的生活,酿成新的回忆,然后一点点的漫过旧的回忆,埋没的几乎不留痕迹。
初中毕业,那时流行写纪念册,男生女生写下满页的“勿忘我”,笔锋沉重的划过纸面,墨水都渗到下一页,我当时感慨不至于吧,怎么会忘记呢?我们在一起读书三年,怎么会忘记呢?会在每天做操的时候,踮起脚尖搜寻某个让自己魂牵梦萦的背影,然后在错身而过的瞬间,高傲的扬起头来,却在离开之后为自己的胆怯懊恼不已;会在收作业的时候,假装不经意的翻看检查下她的作业,其实无非就是想看看她一手漂亮的字,然后鸡蛋里挑骨头的告诉她。这些人这些事,这些青葱记忆,怎么会忘记呢?
可某年春节回家,在茶座昏黑的灯光我被背后的一声突然的大喊吓住,我和童年伙伴在茶座里面欣喜若狂的拥抱,因为我们记得彼此。可坐下来,那么多年的记忆断层,考古般的挖掘,能有多少收获?除了那一点点,我们都忘记了太多。勿忘我,勿忘我,这么多年,还有几个朋友常在你的心头?聊着聊着,大家似乎就失去了话题,一群人的聚会开始是狂欢,最终沦为一群人的孤单。
那些童年回忆带来的幸福就局限于此吗?
《幸福书1》中《幸福就是我童年的纯棉花布》告诉我,“小时候,逛街时总爱和姥姥一起在布匹店里转悠,挑选出喜欢的花色,回来后趴在那架吱吱哑哑的缝纫机旁,看各种布匹在姥姥长满皱纹的手和上下来回跳动的针下滑出我漂亮的衣服。那些三角形状的粉笔,泛黄的皮尺、木尺,连同剪刀下裁剪出来的棉布角料一起,织就了我童年的幸福,量身订造出独一无二的美丽。如今每次回家,穿着纯棉做的衣服,睡在暖暖的棉被,就像是与亲朋好友小聚,有一种兴高采烈的欢快。那是一种踏实感,能够给予心灵亲切和谐的感觉。人,或者物,你都会视为亲人。丝绸诱惑着梦想,纯棉花布却能把人带入一粥一饭的小幸福”,读罢,恍然大悟,原来我要的幸福,是那种回忆带来的隽永绵长,回忆伴随一生,那就是我一生的幸福。人却不能永远活在回忆中,那种幸福也就只能在你须臾片刻,享受回忆时感受得到。
有些声音陪伴了你十几年,你不一定会发现它的存在,有些爱也是。掩卷沉思,幡然醒悟,其实幸福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