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平息混乱的移动资费

(2008-01-15 16:40:39)
标签:

杂谈

如何平息混乱的移动资费

一、事件回放

1、2007年11月18日,某政府官员告诉媒体,手机资费目前全面实行单向收费不太可行,理由是连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现在的利润也达不到50%,担心双改单后,行业将很难支撑。舆论一片哗然,很多网友感到吃惊和愤怒。因为我国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率在国际同行中,遥遥领先。联想到10年前,原邮电部就拟制定手机单向收费方案,提出之初让广大的消费者看到了希望,然而在万分的期待之下,“双改单”的愿望千呼万唤之后,仍然胎死腹中。对广大手机消费者来说,“双转单”的愿望再次落空。

2、2008年初,国家发改委与信息产业部发出公告称,拟于1月中下旬在北京举行“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听证会,届时将由北京、上海、辽宁、四川、湖北五省市消协各推荐一名消费者代表参会。在2007年,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会曾联合中消协数十位专家向国内手机漫游费过高现象“集体开炮”,提出取消国内漫游费,实行同网同价。实际上很多省市运营商已经变相取消或降低了国内手机漫游费,目前业界和消费者希望官方将全国的手机漫游资费上限价格予以统一。

3、据一项调查统计,手机投诉的比例在全国总的投诉中超过百分之十。电信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收费透明度低。用户查询复杂,信息获得途径堵塞。消费者对种种费用常常搞不清,查不明。二是短信诈骗也引起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消费者手机经常被动地接受到各类垃圾短信,促销信息、广告、天气预报,黄色笑话等等都使消费者不胜其扰。三是成千上万种资费套餐,五花八门,让消费者云里雾里,疲于计算。针对上述种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我国各级主管部门已经开始专项整治并规范电信行业了。2007年,信产部专门成立了“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行风建设指导小组”,并发布《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通知》,10月10日起已经开始实施。此间,不少省份也开始整顿电信市场,山西省于八九月间清理不合理电信资费套餐多达791种。海南省也于6月至10月间对省各企业所有还在有效期内的电信资费套餐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治。

二、相关评论

评论一:缺乏竞争的行业垄断,是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总根源。暴利来源于垄断,垄断滋生暴利。有专家学者曾表示:“全世界没有一个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率能超过10%,尤其比如像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它的利润率才1%。中国移动的利润率一下就20%多,这只能归咎于一条,确实是我们国家的移动运营商在仗着政府授予的寡头垄断地位严重盘剥广大消费者。”由于电信业独特的资源优势,使其市场准入门槛高,而且窄。少数的几个企业占据了电信业的所有资源,瓜分了庞大的中国电信市场。基于这些情况,有学者建议:一是要培育竞争文化、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文化却并没有活跃于迅猛发展中的且庞大的中国市场,只有竞争才可以最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不仅可以防止垄断企业牟取暴利,也还可以促进行业的长久发展。目前我们采取的电信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模拟竞争的模式,在手机资费上,各个运营商几乎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就基本不能形成什么竞争。可以说模拟竞争并不是充分的市场竞争,必然要受到政策的种种限制,消费者一般也不会在模拟竞争中做出真正的选择。当然这些学者也提醒我们,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监管机构还必须防止恶性的无效竞争,如果破坏了生产力,损害的将是消费者的长远根本利益。二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中国电信市场越来越集中于某些企业手里了。资源配置失衡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中国电信市场的严重失衡,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电信业的和谐发展。如果资源配置总是落后于市场需求和格局的话,必然违反经济规律,破坏市场竞争结构,以致市场竞争失去经济规律本来的意义。因此,必须对现有资源重新配置,加快电信重组,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失衡局面。

  评论二:市场价格体系混乱,电信业监管乏力。面对迅猛发展的电信业,我国电信业的政策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移动资费仍然是沿用1994年制定的资费政策。这样,为了扩大市场、争夺用户,国内仅有的几大运营商大打“价格战”,使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混乱,监管失去力度。而且,过时的政府定价和资费政策早已失去了原来的监管意义,反而搅乱了市场价格体系。面对电信收费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学者认为,有关部门不但没有积极地做出相应对策,维护消费者权益,而是被动地指望电信运营商会良心发现,自觉让利于消费者。在这种事关公民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上,政府部门应积极作为。如果只能采取被动姿态,那么,公众又能指望谁来力主双改单的执行,指望谁来降低资费,指望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双向收费改单向收费的讨论和这种混乱的电信市场价格体系又将延续多少年呢?

评论三:电信体制存在的问题呼唤服务性政府的建设。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是政府的根本职责,而公平、充分、有效、有序的竞争就是这个根本利益的所在。移动通信资费的严重混乱,暴露了目前我国电信体制方面的问题。虽然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然而电信体制改革仍然是进行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在深化改革中予以解决。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电信市场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结合通信行业特点来制定改革路线。将网络资源最有效地配置给更多的用户,兼顾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电信产业的和谐发展。

三、政策献言

1、重建一个更合理更灵活的资费体系。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实际情况相差甚大,成本、需求和购买力在全国各地也有很大的差别,移动通信的地区性很强。如果全国采用的统一资费,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我们建议,应该根据地区特色,采用地区性资费,第一步,由主管部门设立一个资费幅度,再由各省电信和物价部门因时因地定价;第二步,等市场足够规范,足够成熟后,再逐步放宽甚至取消规定的资费幅度,由企业自主定价;第三步,在建立充分、公平和有效的竞争环境的前提下,完全由市场定价。

2、做正确的舆论引导,树立媒体的公信度。针对混乱的移动通信资费,媒体给公众的造成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只打雷不下雨。比如,关于手机单向收费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冒出来刺激一下公众的神经,久而久之,消费者就被刺激得麻木了。有人比喻说,如果把手机单向收费的政策实施环境比作一只苹果的话,那么,眼下单向收费这只“苹果”似乎不是“熟透”了,而是“熟烂”了。苹果熟了却不能摘,在整个漫长的资费争论中,媒体的公信度遭到严重的消蚀。有关媒体不应该在未得到确切消息之前或者某一政策仅仅出于酝酿期间,为了发行量,而扭曲政府企业传达给社会的信息,挑动公众的敏感神经。

3、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电信市场监管理念。随着市场环境的转变,电信市场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因此,电信资费最终还是必须由合理的市场竞争来实现。一是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必须树立消费者权益意识,每一项措施如果不是使消费者真正获益,也就不可能促进真正合理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只有在满足了用户的前提下,企业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在这个用户主导型时代,企业发展更多地应从用户角度出发,积极争取用户的认可,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电信市场的监管,制定消费者和运营商双赢的良性互动格局,为此,一方面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也应采取有效措施让运营商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的主体,允许不同的运营商之间开展充分的竞争。

   

(供稿: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 执笔人:刘惠、肖立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