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敢于相信,是最大的勇气

(2011-03-03 10:54:42)
标签:

如来

《金刚经》

须菩提

恒河沙

布施

杂谈

分类: 杂谈美学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 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第十五章 佛说:“若有人对《金刚经》信心不逆,福德无量。”有勇气去相信,就是信心。信心是一种很大的力量,何不用对《金刚经》的信心来爱护自己。泰戈尔说: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是在说万物没有信心做自己, 人生总是这样,鸟儿向天上飞的时候,它在乎的是大地何处可以觅食。当云眷恋大地的时候,它就焕化成雨扑向大地。他们的梦想永远实现不了,而变换身份的往往只是一个想念。 而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渐渐感到迷离和失望,有时候更会凭空生出一丝惶恐,为朋友,也为自己。 人生不能走两个极端,迷离彷徨和按部就班都不是常人所愿。迷离彷徨,会失去信心;按部就班,会失去新鲜感。生活一潭死水,人不所愿,换作激流向前,又陷入一种果敢决绝的彷徨。
    所以,对你们在《金刚经》前的徘徊,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相信,我懂得。当那些所谓的青春,所谓的理想,所谓的幸福,不再如昨日清晰可见,唯一剩下的,也许只是用《金刚经》给你的信心对待每一天,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中遭遇的人。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那种境界,可希冀不可刻求。  没有有信心,我们的人生,清楚生活的大概,知悉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却永远无法看透生活背后的光影,无法抓住生活的本原。http://s5/middle/4be8c97bx9d8b2ce77cb4&690

佛说:一个是舍命布施,另一个是坚信《金刚经》中所说的道理,按此修行,后者所得到的福比前者要多得多,何况抄写传播,给人讲解此经,功劳就更大了。 什么叫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这是印度的习惯。佛经上讲时间,一天分三时,就是三个阶段。初日分就是上午,中日分就是中午,后日分就是下午,这三句话其实就是一天。佛现在讲,假使有一个人,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什么是恒河沙等身布施?我们一个身子牺牲了,算是一个身体布施,自己死了以后,再来投胎,那个身子再来布施,生生世世都拿生命来布施,牺牲自己,为社会为众生,这是以恒河沙那么多的生命来作布施,这个是讲数量之多;牺牲不只一次,牺牲像恒河沙那么多次数,这是讲生命的布施。

佛说:须菩提,总而言之,这部经有着不可思义,不可估量的功德。我愿意为发大乘心愿的人解说,为具有上乘智慧的人解说。如果有人能坚持抄写读诵,为他人解说,我都会看得见听得到,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样的人,就是荷担如来。 须菩提,那些沉迷于小法的人,连‘自我、他人、众生和高低长幼’的概念都放不下,对于此经当然无法领会大义,不会聆听、接受和读诵,更不会给他人讲解传授。   
    很多时候,事情本身是很简单的,生活原本是很美的,只因我们想的太多,顾虑自然就会接踵而至。读懂《金刚经》你就会懂得,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担忧就能解决的,有时反而坏事。有些事需要交给看不见的佛去解决,他会帮助你。相信他,他在你最危难的时候就会给你力量。相信一样东西后,就不会想太多,即使是心情很糟糕,工作很多顺心,或是和朋友火药味很浓地争论,这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一切都会有拔云见日的那一天,别想太多,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平添累赘,人生就会畅快一些。有时候,一首老歌,一段熟悉的旋律,在适当的时候暖暖地响起,沁人心脾,勾起曾经的画面,曾经的人和曾经的故事,原来你已泪流满面。
    有时候,一条熟悉的街,独自走在那曾经熟悉的角落,人却不是以前的人,街还是以前的街,甚至路边的小摊还在,找不出沧海桑田的改变,核心的东西更没有变,有时候一个熟悉的背影,在迎面之后,转身,回头张望,却见那背影消失在漫漫前路上.忘记了走路,忘记了思想,才知道原来你已离过去很远很远。有时候,一片落地的叶子,在你视线之内,悠然地飘落在你的脚下,你在惊叹生命之轻,此时,你回觉得你很幸运,至少你还活着。只要活着,是不是一切都有希望?有时候,一群朋友,在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地点,说一些很轻微,很真挚的话,聊几个有意无意的话题,偶尔捧腹一笑,笑过去的幼稚和纯洁,笑以后的希望和沧桑.走过了那么多的路,路遇了那么的人,可是你依然还在路上,还要遇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风景,明天的一切都是美丽的意外,别想太多,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本《金刚经》,一幅画,一件衣服,甚至一朵精致的小花,都足以充盈生活.你会蓦然明白;原来,你已走过的路,一切都是故事了。回忆之余,惊叹之暇,更多的是感叹生命的神奇;原来你可以遇见这么多的美丽,原来你可以有这么多的故事。 别想太多,活出滋味就会不一样。 
    http://s12/middle/4be8c97bx9d8b2f9ea1ab&690

佛说的这一本经,始终讲这个经怎么重要怎么重要,现在告诉须菩提,在在处处,随便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金刚经这本经典所在,不管世间的人,乃至天上的神,乃至阿修罗,魔王,魔鬼,都自然应该供养这个经典。有这本经摆在那个地方,等于有个佛塔在那里,大家自然都应该供养,应该恭敬,顶礼,乃至拿香花供养它。
信奉《金刚经》就是信奉智慧,更是一种有智慧的表现。面对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有智慧的人却可以把它转化为好事,让它成为一种对人有益的经验。智慧短缺的人却会因此起烦恼,由一个很小的烦恼引生出许多更大的烦恼,由一个很小的错误引发许多更大的错误。所以,一定要有智慧。只有靠智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上的一切问题。
    佛教的正见,即正确的认识,就是以智慧为特征。修行的首要问题就是正见,正确的认识如同眼目一样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眼睛,在黑暗中乱摸乱撞,那将是很危险的。所以,学佛首先以正见作为引导我们修行生活的指南。那么,智慧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从定而生。一般人之所以缺少智慧,因为定力不够。修行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坐。打坐的目地就在于培养定力。
     说到打坐,还是离不开放下。在开始学习打坐时,很想能收敛住我们散乱的心。可是越想收敛,越收敛不住。这是什么原因呢?内心里存在着对立面。你想静下来的念头越强烈,其实你离静也就越远了。所以,打坐时,首先要放下的就是想静下来的这个念头,另外,我们的头脑与我们的心也是存在着对立的。人的大脑与佛教讲的心完全是两码事。人的头脑时刻不停地在分辨和思维,它分辨和思维的对象都是我们从小到大所接触到的那些社会知识、自然知识,以及人生各种宝贵的经验与错误的教训。也就是说,我们的头脑时时刻刻都在用这些知识来思考问题。而这些既得知识却是很有局限性的,有的甚至还是极为错误的。所以,打坐时需要放下我们头脑中的分辨和思维。

佛最后说:有这本经摆在那个地方,等于有个佛塔在那里,大家自然都应该供养,应该恭敬,顶礼,乃至拿香花供养它。这是生活禅。面对生活,面对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总能保持这样一种恭敬的心态,就不会产生烦恼,也不会为烦恼所束缚了。人与人之间所有的是非争执都是双方的。如果只是一堆干柴,遇不到火,也就不会燃烧起来。所以,与人发生任何矛盾纠纷时,最应该反省的还是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清醒明白,是否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才是智慧,也是禅定的一种表现。所谓禅定,并不是整天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若说坐着不动,乌龟的坐功比我们人要强得多,但它就是坐上几百年、几千年也不会开悟,因为它没有智慧。打坐只是修禅定的一种方式,真正的禅定是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以智慧的觉照轻松自如地把握住心行。一个真正有禅定功夫的人,他无认走到哪里,无论在做什么事,都不会为那些五光十色纷至踏来的境界所动心。他的心始终是清净的、清凉的,没有迷惑,不起烦恼。这是生活禅,真正地在享受着人生的生活。永远记住,敢于相信正确的事,是最大的勇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