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散场的人生:我们从何而来,将到何处去

标签:
花果山须菩提如来佛《金刚经》《西游记》杂谈 |
分类: 杂谈美学 |
第六品:“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第六品讲的是《西游记》里面,美猴王孙悟空在花果山时深切感悟到的痛苦。孙悟空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才到处学本事,最后见到如来佛,成为斗战圣佛的。孙悟空为见佛祖,受了多大的苦呀!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见到佛祖有多么难。也许有人说,如来佛我见过,电视和电影上经常演。我告诉你,那些都不是真正的如来佛,要想知道真正的如来佛在哪里,请往下看。
http://s5/middle/4be8c97bx9ab763dd5df4&690
须菩提对佛法理解的很透彻。人生如梦,万事皆空。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太阳,月亮,地球都有寿命,包括我们自己,也在一分一秒的变老,最后化为一堆粉尘。青春的字眼慢慢的觉得陌生,年轮总是很轻易的烙下苍老的印记。以为总是长久的东西,其实,就在转神与刹那间便不在身边了。这就是佛所说的四大皆空。想想我们很可笑,有时恨一个人,恨不得食其肉。爱一个人,则爱得甘愿献出生命。然而,到最后你会发现,当年深恨的人,其实是在帮你。而曾经深爱、思念着的人则轻易的变成了曾经熟悉的陌生人。当时认为对的不得了,现在却错的很彻底。到头来一切不过是场空。我们终于会离开这个世界的,等我们离开那一天,爱与恨,情与仇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然而,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拥有的时候厌倦,失去回首的时候才酸痛。却从来不去想,拥有和失去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人生得到了很多,失去的却也不少,佛只是希望帮我们的灵魂抵达安详的彼岸。很多人都很喜欢小孩,因为他们有着人类心灵最纯正的东西。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们的人性是最美的,他们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但却不会去想,他们也是在重复着我们的人生故事,我们今天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他们也终将体验。很多人也喜欢亲近老人,因为可以感触到他们心灵的平静,脸庞的安详,也许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尽量的用最舒适的方式过完余生。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我们知道我们也会变老,但庆幸自已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来改变人生。还有我们特别喜欢猫和狗,看到猫的慵懒而自在,我们就觉得有一种放松感。而看到狗的忠实守责,则有一种踏实感。
顶着身上这副臭皮囊,看着它从紧绷绷,白嫩嫩,变成松跨跨,皱巴巴。总是活得很无力着,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有的是时间,不肯尽全力去做本来能做的很好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只能活最后一天,才会珍惜生命,可是那么一点点时间,又能干什么呢?如果我们早知道到头来一场空,失败与挫折也是空,那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大胆的去做想做的,不会恐惧,不会担忧,为今天而活,快快乐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的生命。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设法的让身边亲近的人过的更幸福一点,设法着哪一天可以抵达理想的彼岸,设法着让自己拥有幸福的感情。可是,发现这一点是那么的难,所有的东西要实现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太长,很多的东西容易变质,谁也没有办法保证永远。所以,更多的时候读读《金刚经》也许是自己回答所有的最好方式,既然承诺不了,何必多言,万事还需自己努力的经营,如果尽力去做了,总会像孙悟空一样修成正果。
佛陀最后赞许说:“凡是世间所有诸相,都是生灭迁流的相,虚妄不实的。若能了达世间虚妄的本质,就能见到佛陀了。”
佛告诉我们:要明白人生是生灭迁流的相,虚妄不实的,终会散场。所以,在生命存在之时,就应该珍惜着每一份真诚与感动,要尽量原谅每一个谎言,生活中谁没有过谎言。要学会微笑,乐观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终的归宿。要记住,信佛不是迷信,什么都不信才是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