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物:啸----《世说新语》读书札记
(2010-01-21 19:30:18)
标签:
魏晋风度世说新语阮籍啸文化 |
分类: 读书 |
“啸”是魏晋文人名士常见的放逸作派。人常误以为慨叹,那是不对的。查《说文解字》:“啸,吹声也。从口肃声。”见注:“《召南》笺曰:啸,蹙口而出声也。”就是说,把嘴唇缩紧吹出声音,和我们吹口哨没什么两样。按《说文》查《诗。召南。江有汜》:“之子归,不我过,其啸也歌”。又见《诗。小雅。白华》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句。由此可见,“啸”,是古人触情抒怀的一种表现方式。
读《世说新语》,魏晋文人名士雅好啸吟,蔚然成风。举凡如下:
由上可见,魏晋时期的“啸”,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抒怀方式,更多的是用来表达“啸”者放逸旷达、倨傲狂放、卓尔不群的灵魂。郭璞《游仙诗》有云:“啸傲遗世立,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说:“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啸傲”一词,正好体现了魏晋文人名士的风骨。当然,有些名士的作“啸”,“以啸咏自高”,其实是一种“作达”,但也说明吟啸之风广泛流行,已成“魏晋风度”的组成部分。
魏晋文人名士之中,以“啸”著称的是阮籍。《世说新语·栖逸》载:
《啸旨·苏门章第十一》写“苏门长啸”的故事更为离奇:
“苏门长啸”在《三国志。阮籍传》注引《魏氏春秋》也可见到:
阮籍的善“啸”,我们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但“苏门真人”的“啸”术如此神异,暂且姑妄听之,不必深究。有说“苏门真人”乃阮籍同时的“啸”术高人孙登,也不必稽考了。把“啸”的方法记述的最细致的是西晋成公绥的《啸赋》:“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音韵不恒,曲无定制。行而不流,止而不滞。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可见在当时,“啸”无疑是一门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