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万万想不到的是一个学生居然可以面试大学的校长?至少在许多国家你是看不到学生面试校长的。
来澳洲将近4年,作为维多利亚大学的校董会成员也接近2年,遇到过很多有意思,也超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面试校长便是其中之一。
在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都有完善的管制模式,一般是治理和管理是区分开的。比如,一所大学的治理(Governance)是由校董会(Council)负责,而管理(Management)职能则交由校长以及其团队负责。而目前国内的大学也设置有一个校董会,但大多都是摆设,各大学争相找一些名人企业家做校董,目前的目的仅仅限于帮助学校吸收捐款。
根据每个国家的规定,校董会的组成不尽相同。例如在美国的公立大学的校董会中,设置有一个学生席位,但该学生席位只有建议、质询权,不具有决策权(也即是不能投票)。而在澳大利亚公立大学的校董会中,有的大学还会有1到2个学生席位,且具有跟其他校董一样的权利。
澳大利亚大学的校长招聘,由校董会完成。一般大学校长的招聘会在这一任校长离职前的一年开始,校董会会成立一个校长招聘委员会,招聘委员会的成员当然都是来自校董会。就拿我所在大学的招聘委员会举例,其中有8个成员,包括正副校董会主席,三个校董会委员会的主席,教育与研究委员会正副主席,以及一个学生校董会成员,即是我自己。这个委员的责任就是面试合格的申请人(一般面试会分为两轮,每次一个小时),在每次面试完都会有一个简短的会议,而最重要的是最后该委员会选出的校长必须是该会达成的共识(consensus)。
招聘过程历时至少半年之久,该过程包括草拟职位描述和招聘要求,发布招聘广告,初选面试,面试。值得注意的是,我所在的维多利亚大学的招聘要求(selection
criteria)有22条之多,根据招聘要求,每一个申请人都要按照招聘的要求写出自己的回应(也即是相关的工作经历),在我们接受到的一个申请人中,有一位申请者写了长达73页的申请资料;所有的申请者都要求有两个简历,第一个是工作简历(Work
experience),第二个则是学术简历(Academic
experiences);招聘广告是经过多次审查,而且面向全球发布的;面试,并没有弄得十分花哨、设置小陷进什么的,所有面试的问题极为普通,就是一些检查申请者能力的基本问题(问题普通,但是要回答全面而且符合学校情况,则完全要靠足够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在面试的时候我们8个成员,分别分配了任务,有的是考验申请者的管理能力,有的考验决策能力等等,我所要提问和了解的部分就是关于教育质量和大学国际化的问题(Good
Teaching and education qual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当校长招聘完成之后,新的校长一般需要辞掉现有的职位,然后接受至少3-6个月的职前培训、全面、深入的了解学校的日常管理。在澳洲大学里面绝对没有空降校长一说,要全面管理好学校,并非易事。而据我了解,在国内的大学里面,空降校长的事情比比皆是,一个完全都不大了解这所大学的人,突然跑去到这所大学的校长,完全是牛马不相及的,对该大学多少都是一个打击。就如校董会一位以前是澳洲通用电气澳洲公司的总裁所说的,许多人可能可以很好的管理一个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但不一定可以管理好一所学校。一所大学所面临的问题远远比一所公司遇到的问题复杂得多。
注:全文未校,如有错字、别字,请见谅。另外欢迎大家讨论,可发送到:crazykenyuan@hotmail.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