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闲话
(2010-01-03 12:50:24)
标签:
臭老九票友植物封皮成都澳洲袁方杂谈 |
分类: 生活杂散 |
在成都闲话
在成都休假的日子,我喜欢选择长时间待在家里,读读书,看看报纸,闲暇时偶有养几株能置于房间内的喜阴植物。
读书——我读的书,较为广泛,但大体上跳不出经济、政治、历史、还有少许文化方面的东西,缺不是很喜欢纯文学的东西,时至今日,也未读过一本长篇小说。所以,我不是个地道的读书人,读书也是为目的而读书,大概跟这个时代一样,或许有较为强烈的功利主义,并不为陶冶情操。后来,因为接触的书较多了,倒是潜移默化的形成了自我的封皮学,闲散时到书店买书,随手拿上一本,先把那精致的封皮先来研究一番,然后变装模作样的看看该书的序言和目录,觉知可以,便会随意翻上几页,但不是读,仅为浏览。如此甄别,如意者则会收入囊中,请其回家。
可能由于年龄的增长,书籍的选择也发生许多变化,也形成了几个不是原则的原则:所谓的畅销书,一般不看,更不会买;所谓的经典书,热血请其回家,必置之于书堆的显眼处;不卖书,不糟蹋书,绝对不将书放置于房间的阴暗角落。人常笑认为这些所谓的较为肤浅,但往往较之于他人,也又感觉还算凑合。看屋中看过书堆一摞一摞的,没几日便有见高不少,便心里满足得不得了。也还好,满足归满足,倒是尾巴不翘,也不自满,倒是自身发现的不足之处则差不多和书堆的高度正比增长。“学然后知不足”,可能是这个理吧。
读书有好处,这毫不怀疑。可读书也常常让人更为偏执,读多了,臭老九的习性便自然而发了。常常为保卫自己的观点,与人争辩。这个时候,“对与错”都不是关键的问题,“罪与罚”在臭老九们的争辩中倒是很是重要,可是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幸运的是,我还没有到那境界,不是地道读书人,所以不大够格去做个臭老九。但是,我却是完全杜绝不了偶然沾一点臭老九的习性。说白了,我是业余的,票友一类人的,往往装腔作势。就像李伯清散打评书,用四川话骂人没有学会,只会装模作样杜撰别人的,把骂人家是狗日的,说成“老子是狗日的”,莫求得名堂之类的话。
养花和植物,我更是外行,家里那几株植物,大概是那天我心血来潮时的杰作。外行归外行,但也还对这几株植物照顾得细致入微,按时浇水,除病叶,偶尔也因成都灰尘过多,怕影响到植物的新陈代谢,也会给这些植物的叶子洗洗澡。
爱是一个好东西,可是爱之过甚,则不大好了。给叶子洗澡也本来是好事情,可是洗过几回后,发现植物的病叶可是越来越多。开始还以为是没有洗的勤的原因,后来次数加多。病叶也随之越来越多,以至于有一株植物的叶子最后全部犯病成为了秃头。很是气愤,于是置之不理,扔之于阳台角落处。没几日,偶经阳台采气,发现这被我抛弃的小家伙,居然还长出了小新叶。喜出望外,于后也甚是爱护,抱进房间,置于其他植物旁。
没过几天,小叶子又黄了。有可能,是这家伙死前没有见到其兄弟姐妹,死不瞑目,这下可能是落气了。免得再浪费我表情,干脆连装它盘子一起扔到了垃圾桶旁边,以为这样就可以不了了之了。居然那家伙命长,又没有落气,似乎么过几天就又现了生机,看到可惜,将其抱回家中。仙人板板的,闹心得很,也不想理它,除偶有浇水,则完全的理睬了,那家伙也越长越好了。
即使这样,我也不太喜欢这家伙了。后来也到明白了点事情,大概这世界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需要空间的。而且这个空间也要保持得适度,太近太远,也总会使人不自在。
前段时间,在书店偶遇一出家的和尚,闲聊说,佛学里面阐释的色,有三种:好色,色,无色。好色之人,大凡是平凡人,必须经过身体交合满足其欲望;色之人,用眼睛看看就可以了;无色之人,大概用耳朵听听就好了。那我是好色之人,是色之人,还是无色之人?这个不用回答,无论那种,都不可能杜绝那种所谓“色的欲望”;只要在这个世界,一切事物与人产生的关系,都是一个生活中无法拒绝的话题。话题里,你我,甚至他,谁也不能自称外行,甚至不会是票友。
全文未校对,如有错,请原谅。另外如您不接受本文内容,欢迎留言提出您的思考,请勿乱拍转。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