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做校董的日子
转眼间,在维多利亚大学的校董任期已将近半年,这个将近半年的校董生活,感触很多。
先来说澳洲的校董会的吧,澳洲的校董会是大学里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决定决定校长的任免,决策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规模、经费开资等重大事务的机构。澳洲政府所资助的大学校董会的成员一般在20到22名。组成结构是:6人是受学校校董会聘请,6人是政府聘请,1人来自当地州长的代表,2-3人来通过学校员工选举,1-2人在学生中选举产生,另外分荣誉校长和校长各占一个名额,学校基金会懂事长,另外还有1到2名是来自其他机构观察员。
值得提及的是,国内的大学也有相应的大学有校董会,国内大学校董会的性质跟国外的不一样,国内的校董会的功能是咨询机构不是决策机构。校董会的名单非常壮大,一般都在近100人左右,东北大学的校董会有150人之多,很多都是社会名流,其实跟这个大学最有联系的人或者人群代表基本上没有进入校董会,但是对于学校在合作以及筹资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们学校的校董会里面,我是来自学生中,通过学生选举产生的校董或者说校董会学生民意代表。
很荣幸也很无赖的是,在澳洲大学的历史上是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选进校董会的人,而在维多利亚大学则更是第一个国际学生。
荣幸什么呢?很荣幸的是通过努力第一次打败当地的学生代表被选上了,从我的角度来说值得庆贺。从国际学生的角度来说更值得庆贺。原因很简单,占学校总人数25%的国际学生在学校的决策里面除了招生上提及比较多意外,其他的地方相对较少。简单说,国际学生在学校里面很缺少话语权。荣幸在该校历史上第一次外来和尚打败本地人。
无赖什么呢? 很无赖的是,这么些年,这么大数量的国际学生,而让我吃了第一个螃蟹。另外,在学校各个院系的各个决策委员会里面基本上无国际学生进入,选举上则基本全军覆没。
虽然在这次进校董会是,已不是我第一次进这样的决策机构,先前已经进入过好2个俱乐部,非盈利机构的董事会以及处理学生申冤的学校最高仲裁机构的委员。很明显先前的经验没有这么强的挑战性,校董会的事情则复杂得多了。
在接下来的日志里面我会把自己的一些体会陆续写出来,目的只有一条,希望会有更多的澳洲留学生去融入澳洲的社会,而不只是简单的介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