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兵法第十三用间篇

(2007-03-30 16:32: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计谋智慧

第十三用间篇

【概要】

本篇专题论述在战争中如何运用间谍的问题。包括使用间谍的意义,间谍的种类和作用,对待间谍的态度和政策,以及为将者必须善于用间等等,其中特别强调使用“反间”对于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全篇大体分为五部分:

1.从战略大局角度,阐述用间的意义,指出是否能不吝借爵禄财物使用间谍,是一个对国家、对民众百姓、对战争胜败负责的重大原则问题,是衡量统军将领是否具有仁爱之心,是否懂得用人,是否配做国家辅佐,是否能成为战争胜利的主宰的重要尺度。

2.分析要克敌制胜,关键在于能预知敌情,而要预知敌情必须用间,一切依靠鬼神迷信,依靠类比推理和主观测度,都是不能了解真实敌情的。

3.提出间谍可分为“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等五种,分析各种间谍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4.指出只有高超智慧和精细作风的人才会善于用间,能对间谍采取应有的亲密态度和厚赏政策,提出“三年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使间,非仁义不能用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等一系列用间的重要原则。

5.突出强调“反间”的作用。认为“五间之事,主必知之”而“知之必在于反间”。进而认为,殷商代夏,西周代殷,在一定上意义是由于使用了伊尹、姜尚这样的“上智”之人作为“间者”,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用间便成为“兵之要”,也成为事实上一切军事行动的重要根据。

 

【原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公家:指国家(公室)。“奉”:同“俸”,指军费开支,也可理解为战争投入或成本]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指举国上下混乱不安。内外,前方后方的通称。骚动:动荡不安的意思),怠于道路,不得操事(操事:操作农事。此句梅尧臣注云:“废于耒耜也”)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而:如果、倘若,王引之《经传释词》:“而,犹若也。”爱:吝惜、吝啬,《老子》:“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爵:官爵。禄:俸禄。百金:泛指金钱财宝。本句李筌注曰:“惜陪爵赏不与间谍”),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主:主宰,掌握者。梅尧臣注:“非致胜主利者也。”另一说,“主”乃指国君、统治者)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出于:超过、胜于。先知:指预先侦知察明敌情。王皙注:“先知敌情,制胜如神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言不可以通过用祈祷、祭祀鬼神和占卜等方法去求知敌情。张预注:“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以祷祀而取”),不可象于事(象于事:指用相似的事情作类比这一方法了解敌情。象:比附类推。杜牧注:“象者,类也”),不可验于度(验于度:指用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推验吉凶祸福。验:验证。度:天象的度数{位置}),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即“乡间”,利用敌国当地普通人作为己方的间谍。张预注:“因间当为乡间,故下文云:‘乡间可得而使’”),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此言五种间谍同时使用起来,使任何敌人从都无法摸清我们用间的规律。王皙注:“五间俱起,人不之测”),是谓神纪,人君之宝(宝:汉简本作“葆”)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官人:指敌国的官吏。梅尧臣注:“因其官属,结而用之”.)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所谓反间,就是指收买、利用敌方的间谍,使其为我所用。杜牧注:“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死间者,为诳事于外(指故意向外散布虚假的情况,从而巧妙地欺骗和迷惑对手。诳:欺骗、瞒惑),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意思是让我方间谍了解自己故意散布的假情况,并传给敌方间谍,诱使敌人上当受骗。在这种情况下,事发之后,我方间谍往往难免一死,故称作“死间”。一说,死间乃打人敌方长期固定潜伏之间。于鬯《香草续校书》:“唯其待于敌,故谓之死间,非真使此间者死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三军之事:汉简本作“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不是才智超群的人不能使用间谍。张预注:“圣则事无不通,智则洞照几先,然后能为间事”),非仁义不能使间(指如果吝惜金钱、爵禄,不能以诚待间,就不能使间谍乐于效命)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言如果不能做到用心精细、手段巧妙,就无法对所获情报的真伪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张预注:“须用心渊微精妙,乃能察其真伪”)。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此句为宾语前置结构句式,即“[]所欲击之军”。下“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句式同比),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守将:指主管将领。左右:指守将身边的亲信。谒者:负责传达通报的官员。门者:守门的官吏。舍人:指守将的门客幕僚)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趁机收买利用敌间。因:由、就,可理解为顺势、趁机。利:杜佑注:“遗以重利。”意即收买),导而舍之(加以诱导后释放他回去。导:诱导、引导。舍:同“拾”,释放、放行。赵本学云:“厚利以诱其心,导之以伪言伪事,而纵遣之。彼归告其主,则犹为我之间也”),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厚:厚待、重视。五间之中,反间最为关键,因此必须给予反间以十分优厚的待遇。张预注:“人主当用五间以知敌情。然五间皆因反间而用,则是反间者岂可不厚待之耶”)

昔殷[殷:即商朝。因公元前13世纪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故商又称为殷]之兴也,伊挚(即伊尹,商朝贤臣,开国元勋。原臣事于夏桀,熟悉夏的内情,商汤用他为相,帮助自己灭亡夏朝)在夏(夏:夏朝,大禹之子夏启所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共传十七世,至夏桀时为商汤所推翻);周[周朝,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的王朝,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一带),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故又划分为西周、东周]之兴也,吕牙[即吕尚,又称姜尚、姜子牙、太公望、师尚父等,俗称姜太公,商朝末年人,原为商纣臣,归周后,文王立为师,曾辅佐文王、武王诛纣灭商。后被分封于齐地(在今山东境内),为齐国的开创者。因其祖先曾封于吕,故称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指军事行动中的关键所在。张预注:“用师之本,在知敌情,故曰‘此兵之要’也。”要:要务、关键),三军之所恃而动也(谓军队要依靠间谍所提供的情报而展开行动。武经本、平津馆本无“之”字)

 

【译文】

孙子说:大凡兴兵十万,出征千里,贫民百姓的物质耗费,国家公务的开支费用,每天都需要花费数目巨大金钱;全国上下内外,因之而动乱不安,民夫兵卒奔波耽搁于路途,不能正常从事自己的工作的,就会有七十万家之众(古制:一家从军,需七家担负战争劳役)。敌我两军相持数年,为的是争求有朝一日的胜利。所以,那些吝惜钱财官爵,不肯通过用间谍而了解敌情的将帅,实在是没有仁爱之心到了极点。这样的人,不配作军队的统帅,不配做国君的辅佐,也不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英明的国君,优秀的将帅,他们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争敌人,取得的成功超过一般人,就在于用兵之前便了解掌握了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决不能依靠鬼神的启示,也不能用某些事件现象的类比推测,更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取验证,而只能从那些真正熟悉敌情的人那里获得。

间谍的运用方式有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五种间谍同时活动,使敌人不能知道我国用间谍的规律和途径,这就是所谓的“神纪”——神秘莫测的方法,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所谓“因间”,是利用敌国居民众的普通人做间谍‘“内间”,是利用敌方的官员做我方的间谍;“反间”,是利用敌方的间谍来为我们做间谍工作;“死间”,是潜入敌营,将假情报送给我方间谍,然后传给敌方间谍的特殊间谍(因真情一旦败露,此类间谍难免被杀,故称死间);“生间”,是指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间谍。

所以,对于统领三军、用兵打仗的国君和主将来说,全军上下没有比间谍更为亲近的人,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交待处理的事物没有比间谍更机密的。不是睿智聪明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不是精细算计的人,不能获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呀,微妙!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使用间谍。如果间谍工作尚未进行就泄露了用间的消息,那么,间谍和告密者都应该处死。

凡是我军想要攻击的敌军,想要攻打的城堡,准备刺杀的敌方官员,都应该事先了解敌方的守将及其左右亲信、掌管通讯联络和把守门户的官员、以及幕僚门客的姓名,这些情况我方的间谍一定要侦察清楚。

必须查出来侦察我方情况的敌方间谍,拥有厚的待遇和金钱收买他们,对他们进行引诱开导,然后交给他们任务,放他们回去,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成为凡间,为我所用了。因为有了反间提供的情报,所以就可以培植、利用乡间和内间了。同样,根据反间提供的情报,死间传播的假情报,就可以通过反间而告知敌人。也是因为有了凡间,我方的生间就可以按预定的时间回来汇报敌情。对于五种间谍的情况,君主必须清楚地知道,而更应该懂得,关键又在于利用反间,所以,对反间得赏赐待遇不能不是最优厚的。

从前,殷商的兴起,得力于伊尹(伊挚即伊尹,商汤任他为相)曾在夏朝做过官;西周的兴起,得力于姜尚(姜尚又名吕尚,号子牙,武王伐纣时为军师)曾在殷商为臣。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良的将帅,能使用智慧高超的人做间谍,一定能取得极大的成功。这是用兵作战的要诀,整个军队都要依据他们提供的情报来决定军事行动。

 

【评议】

本篇是《孙子兵法》全书中最后一篇,主要论述在战争活动中使用间谍以侦知、掌握敌情的重要性,以及间谍的种类划分、基本特点、使用方式等等。我们知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以及“知彼知已,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作为一条基本的思想主线,贯穿于《孙子兵法》十三篇之中,而本篇正是从论述战争中如何使用间谍及使用间谍的重要作用的角度,体现了“知彼”的那一面,即在战前和战争过程中对敌方作出详细而周密的调查研究,从而掌握敌人的虚实、方略和部署,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出正确的作战方案。

第一,从战略的高度,强调用间以掌握第一手的敌情材料的重要性。孙子主张,作为胜利的主宰者应当“先知”,即预先掌握敌情,做到“知彼知己”;而要“知彼”,即所谓“知敌之情实”,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用间。在孙子眼中,用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这里,我们认为孙子重视用间的思想有三大时代特色值得引起注意和充分肯定。一是孙子的用间观乃是其战争效益理论的体现,即他提倡用间是因为他核计战争成本后的必然选择。因为孙子认为同战争的巨大耗费相比,用间实在是代价小而收效多的好办法,故必须充分运用。反之,如果因为爱惜爵禄而不使用间谍,盲目行动,导致战争的失败,那才是十足的罪人。二是孙子的用间观是对“军礼”传统的勇敢挑战。在“军礼”传统的氛围下,用间被视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而遭到贬斥。孙子认为这种“蠢猪式的仁义”是违背军事斗争的一般规律的,才是真正的不仁义,所以他鲜明十张用间,为用间正名,为胜利呐喊。三是孙子的用叫观是对卜筮占验迷信预测的反动。孙子生活的时代,上古三代流传下来的卜筮占验之风依然很盛行,人们往往依据卜筮的结果择定作战日期,判断胜负之数,孙子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指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实际上是突出强调在掌握敌情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满了朴素的唯物精神,摆脱了当时笼罩在兵学思想界的神怪诡谲迷雾,殊为难能可贵。

第二,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使用间谍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首先,孙子对间谍的种类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划分。孙子将用间活动分成五大类,第一种叫因间,又叫乡间,主要是利用敌方的同乡亲友关系打人敌人内部。第二种为内间,即罗致收买敌方的官员为间谍,通过他们收集高度机密的情报。第三种为反间,就是使敌人的间谍自觉不自觉地为我方所利用,从而达到扰乱敌人视听,收集情报的目的。第四种为死间,就是故意泄露虚假情报,牺牲己方间谍以诱使敌人上当受骗。第五种为生间,就是让己方间谍在完成任务之后,能够平安返回报告敌情。应当说,“五间”的划分是相当合理和准确的,综观古今中外著名的间谍活动,多不超出因间、内间、反问的范围。在指出“五间”的不同特点和功用的同时,孙子进而主张“五间俱起”,而以“反间”为主,广开情报来源,动员各种类型的间谍运用各种手段窃取敌人的情报,使得敌人的反间谍机构“莫知其道”,陷入一筹莫展的困难境地。

其次,系统地提出了用间的三项基本原则,这就是所谓“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其核心精神是怎样保障用间行动的成功。间谍活动既然直接关系着战争的成败,那么就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它,而要做好用间工作,真正发挥川间的作用,关键又在于在用间过程中严格保密,使敌人无法了解和掌握我方的用间规律。所以,孙子认为用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高度保密、毫不泄露事机,“事莫密于间”。正因为要高度保密,所以间谍的人选不能不是将帅的亲近心腹,使得为将者能够控制他们,而同时他们也甘于服从军队利益、效忠于将帅本人,于是用间的定位就只能是“三军之事,莫亲于间”了。由于间谍工作带有极大的风险性,随时有被捕乃至牺牲的可能性,为了鼓励人们从事这一危险的行当,严守机密,默默奉献,实有必要在物质上对他们予以最优厚的补偿,以报答他们为国家、为军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于是便有了“赏莫厚于间”这一原则的确立。可见,孙子的用间三原则是一个完整的思路,彼此缺一不可,互为关系,互为补充,这充分反映了孙子用间基本理论的缜密性和系统性。

其三,孙子提出了用间的必要条件,推崇智慧在用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孙子看来,用间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的,这就是“圣智”、“仁义”和“微妙”。前两者决定着能否高明地动员和驱使间谍不遗余力地去执行并完成任务;后者则是决定着军事统帅能否睿智地甄别间谍所提供的情报之可靠真实程度,去伪存真,去芜存精,而不至于让敌人用反间计来愚弄自己,发生判断上的失误。为此,孙子强调指出,“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把它们看作是正确发挥“用间”威力的重要保证。这表明孙子的用间思想完全建立在睿智善谋的基础之上,高度成熟,超越时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