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名镇 观音堂

标签:
电视台刘云陕县观音堂七里古槐文化 |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名字,一个满载传奇故事的地方,矗立于滔滔黄河之滨,屹立于巍巍马头山麓,东望古都洛阳,西出函谷雄关,这里是古都洛阳涧河的发源地,春秋时期崤之战的古战场,她孕育着厚重的文化,又创造着时代的华章,被誉为崤函古镇、中州名镇。
中州名镇观音堂
观音堂镇历史悠久,有早期文明龙山和商周文化遗址,因明朝在崤岭修建观音堂而得名,因1921年修建陇海铁路西行终点站观音堂车站而闻名。千年七里古槐,龙头凤尾雄姿,寓意美满吉祥,唐代名将尉迟敬德曾在古槐下勒马驻足,冯玉祥将军在古槐下发表施政演说,留下了著名的纲领纪念碑。大诗人杜甫在观音堂石壕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石壕吏》。古丝绸之路的石壕古道旧址就在观音堂境内。观音堂同时又是豫西革命发源地,成立于1921年的观音堂车站党支部是河南省最早的县级党组织,直属中共北方区委领导,成功的组织参与了震惊中外的陇海铁路大罢工。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观音堂镇与大延洼乡合并。历史的积淀,世事的变迁,使得观音堂始终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观音堂镇距陕县县城55公里,距三门峡市区40公里,全镇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总人口3.75万人。境内煤、铝矾土、石灰石等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义煤集团观音堂煤矿、义煤集团石壕煤矿、杜家沟铝矿、102化工厂、捷马电化、石壕洗煤、易来洗煤、鑫龙洗煤等多家规模企业,是陕县化工产业集聚区所在地,陕县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商贸中心。陇海铁路、310国道横穿全境,连霍高速、省道318线及郑西高铁穿境而过,陕洛、观李、观宫、观舜等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城镇建设初步形成“四纵四横”框架,市场规范运营,服务行业齐全,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成为陕县与渑池、宜阳、洛宁四县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镇。
近年来,观音堂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项目强镇、特色富镇、三产活镇、城建兴镇”的发展思路,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镇为目标,叫响“建好东大门,勇当主力军”的主旋律,紧盯目标,务实求进,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精彩纷呈。2011年度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12亿元,财政收入33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86元。先后荣获河南省先进基层组织、河南省生态文明乡镇和河南省平安建设示范乡镇、三门峡市卫生乡镇、三门峡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乡镇、三门峡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三门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连年被陕县县委县政府记功表彰。
观音堂镇党委、政府充分依托资源、交通、区位和产业集聚区优势,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近年来,先后成功引进了易来、鑫龙等6家洗煤企业,鑫海化工、昊运化工等一批化工企业。新上投资5000万元的奥科化工二期扩建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三门峡鑫海精细化工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三门峡昊运化工项目,均已入驻产业集聚区并建成投产,目前产业集聚区占地面积已达2700余亩,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大地牧业万头养猪场项目,已投资7500万元,年利税可达1500万元。钢构公司项目、郑州房地产开发公司街道商业改造项目、河南省煤层气集团公司煤层气开发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正在洽谈中。“观音堂牛肉”、“大延洼红薯粉条”等特色产品已经打出品牌,朝着做大做强绿色环保产业的方向迈进。加强管理和服务是项目建设的根本,对引进的每个项目实行“一名领导分包,一班人马服务,一套政策扶持”,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快发展、早见效。同时,出台相应的环保奖励政策,对辖区内企业在环保、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工业发展氛围。
调结构促转型发展特色农业
通过强化项目抓手,全面夯实生态农业发展基础,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观音堂南部的界岩、糯米沟、芦草等13个村,以种植烟叶、红薯、食用菌和畜牧养殖为主,以万头养猪场大地牧业为龙头,带动畜牧业大发展,全镇目前已经建成了千头以上规模养猪场4个,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69个,万只养鸡场1个,专业化养殖村3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作为豫西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之一,2012年,观音堂镇落实烟叶种植面积7000亩,通过推广优良品种等先进技术,强化大田管理,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提高烟叶生产质量,烟农户均收入达4万元以上,烟叶已成为全镇三大支柱产业之首。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建有3000亩朝天椒种植基地,20万袋香茹生产大棚,年产值达500万元,户均增加收入1.2万元。观音堂牛肉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曾为朝廷贡品,被编入《中国名特食品大全》,而今通过科技项目支持,进一步改善了包装,壮大了规模,叫响了品牌。全镇有生态公益林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人畜安全饮水已经全面解决,全镇6750户农民家家实现了通自来水。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
抓规划强管理打造中心城镇
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建设、建管并重”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城镇功能,膨胀市场规模,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高起点规划,先后邀请有关设计单位编制了《观音堂镇总体规划》(2009——2020)、《观音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观音堂镇生态镇建设规划》等,为区域性中心城镇建设打好基础。投资2.1亿元实施了观苑新区、56栋住宅楼建设,建成了服务设施齐全的一流居民社区;观和苑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一期二期建设已初露端倪,充分展现了该镇新农村风貌。以建设中心镇为契机,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目标,启动实施十大城建工程,镇区主要街道绿化亮化、镇区停车场建设、观音堂修葺工程、七里古槐保护工程、社会管理创新综合楼建设工程、观和苑二期新农村建设工程、南涧河湿地治理工程、观南路建设工程、捷马路建设工程和镇区西入口综合整治工程等正在顺利推进。城管工作步入规范化、日常化管理轨道。加大日常保洁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集中人力和物力,下大力气清除了占道经营的,规范了车辆、摊位摆放秩序,认真落实了商户门前卫生“三包”制度,做到镇区卫生日清日扫,市场管理规范有序,达到洁净亮丽,树立了观音堂镇的对外形象。
重投入建阵地唱响文明之歌
近年来,先后投资246万元,新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7处,投资60万元,修缮13处,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重落实、转作风,使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创新,投资110万元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服务楼今年建成投入使用,使各部门人力、物力得到了整合,为及时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妥善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建设和谐文明观音堂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豫西重镇 “中州名镇”,观音堂镇加快前进步伐,勇立时代潮头,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契机,以发展提升文化内涵,以文化促进发展后劲。正在实施的观音堂修葺工程、七里古槐保护等工程,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保护,更是对镇区建设内涵的提升。文化投入的增加促使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普及、升级,文化活动有了坚实的阵地。如今,人们总能在当地看到艺术团、秧歌队、舞蹈队等群众性文艺团体的身影,弦歌处处,遍及镇村。利用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新农村书屋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缩小了城乡间的文化差距,保障了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观音堂人民享受着文化惠民带来的丰硕成果,谱写着观音堂新的时代颂歌。
如今,观音堂镇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社会稳定。全镇上下正按照确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充分依托区位、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计划三年内引进5000万元化工企业6个以上入驻产业集聚区,投资额达5亿元。投资上亿元,打通崤陵路,开通观音大道、平安大道,建设韩岩社区、福源社区和产业聚集区安居工程,拉大城镇建设框架,实施镇区行政、商贸、文化中心东移,使主镇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6万人,工农业总产值达60亿,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努力将观音堂主镇区打造成既有浓厚文化底蕴又有现代特色的中心镇,实现再造一个观音堂的宏伟目标。
石壕古道写下千秋名篇,中州名镇谱就盛世华章。围绕
“四大一高”战略,持续“一个中心任务、五大战略定位”的发展思路,观音堂镇上下正坚持以超前的思维谋划发展,把握机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为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观音堂而奋斗!
http://s1/mw690/4be850dftced1fb164ed0&690
http://s6/mw690/4be850dftced1fb41dc55&690
http://s4/mw690/4be850dftced1fbb960f3&690
http://s16/mw690/4be850dftced1fbfbb11f&690
http://s1/mw690/4be850dftced1fc383ce0&690
http://s9/mw690/4be850dftced1fc7945d8&690
http://s15/mw690/4be850dftced1fcb0026e&690
http://s16/mw690/4be850dftced1fcebcd0f&690
http://s6/mw690/4be850dftced1fd2770e5&690
http://s3/mw690/4be850dftced1fd69914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