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相寺

(2011-10-14 13:24:28)
标签:

空相寺

刘云

佛教

禅宗

达摩

熊耳山

少林寺

文化

    我与空相寺结缘是在2000年,当时随领导采访,感觉这样一座名寺就这么破落实在是可惜。幸喜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空相寺焕发了新的荣光。从筹建到动工建设,我有幸连续几年到空相寺采访,并多次进行专题报道,算是见证了空相寺重光的历史。今作此文,以为纪念。          

 

                                                                                                                          http://s5/middle/4be850dftaf3b7d6dc484&690


 

空相寺,古称定林寺,因坐落在熊耳山的西耳,当地人俗称西山寺,又称熊耳寺。

空相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较早的寺院之一,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一起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

公元772年,唐大将军郭子仪启奏皇帝将定林寺改为“空相寺”。

空相寺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它是菩提达摩的圆寂之地。

据史书记载, 菩提达摩是南天竺国王子,南北朝时,乘船渡海传法,于公元526年到达广州,被梁武帝迎至建康,因和梁武帝对佛事功德认识大相径庭,就一苇渡江入魏。公元527年,达摩只身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修行九年,创立中国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

公元536,达摩祖师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达摩圆寂后葬于定林寺内,梁武帝闻知此事后,亲自为达摩祖师撰写碑文赞颂。

公元538年,由积庵禅师组织,在寺内建造了达摩灵塔、达摩殿和达摩造像碑。从此,少林寺称禅宗祖庭,空相寺为禅宗祖茔。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心要,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五代祖师的衣钵传承与弘扬而形成中国佛教的主流一脉——禅宗。菩提达摩大师也因其高行被尊为禅宗初祖。

之后的历朝历代,达摩祖师不仅被朝廷所尊崇,也成为中国禅宗的代表人物,其所传《易筋经》、《洗髓经》也成为少林武术的根基和来源,被后人尊为少林禅武文化的始祖;其所传的禅文化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所传禅宗心要也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佛教。

《达摩造像碑》是目前最早的达摩祖师造像碑刻,碑高1.2米,宽0.5米。碑正中刻达摩大师站像。单线条阴刻,头罩祥光,宽袍大袖,形象逼真,立意简刻,用笔流畅。碑右上侧刻有:“航海西来意,金陵语不契,少林面壁功,熊耳留只履”。四句偈语概括了达摩在中国的生平。

达摩祖师在中国的十年,与两山两寺有缘。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时间最长,首传心印与二祖慧可,嵩山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祖庭。熊耳山空相寺是达摩祖师在中国的最后一驿,并留下了“只履西归”的美妙传说,熊耳山因达摩祖师葬于此,造塔于此而成为名山宝刹,被称为禅宗祖茔或禅宗祖坛。空相寺因禅宗祖茔的地位,与禅宗祖庭少林寺一脉相承。据少林寺方丈室门前造于后至元二年的大钟铭记:熊耳山空相寺为当时少林寺31个下院之一,归少林寺领属,与祖庭少林寺共同弘传达摩祖师的禅武宗风。

达摩祖师一生充满传奇,历史上流传有很多传说故事。一苇渡江、九年面壁、断臂求法、禹门示寂、只履西归等,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祖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其中《只履西归》的故事,就发生在熊耳山空相寺。

《景法传灯录》记:达摩祖师圆寂后“葬熊耳山。后三岁,北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即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启圹,唯空棺,一只草履存焉,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养。至唐开元十五年丁卯岁,为信道者窃至五台山华严寺,今不知所在。”这段文字是对达摩祖师“只履西归”公案的详细记述。

有关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的故事,在少林寺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相》碑,这块碑立于金代大安元年(1209年)。碑上有达摩祖师手携只履翩然西归的法相,碑顶部记:“达摩入灭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庙全,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去西天。”

明万历年间,金忠士在《题达摩面壁》的七言律诗中写道:

           渡江一苇浪花飞,九载跏跌坐翠微。

           面壁已知僧入定,巢肩亦是鸟忘机。

           无生色相俱成幻,有漏人天总悟非。

           何事宋云葱岭见,少林风雨怅西归。

     印光大师有《达摩祖师像赞》:

            特地西来传佛心,东土原多大乘根。

            自从只履西归后,儿孙遍界振玄音。

“只履西归”故事的流传,以至于空相寺名字的由来多年来一直被误传。2004年春季,空相寺出土了唐代碑刻《汾阳王置寺表》,才有了空相寺易名的历史根据。

公元763年,世代信佛的唐代大将军、汾阳王郭子仪在接到朝廷平定安史之乱的圣旨后,曾到空相寺上香祈福,祈求达摩祖师护佑,能够顺利平定安史之乱。

唐代宗大历七年,即公元772年。在平定安史之乱后的第九年,郭子仪启奏皇帝将定林寺(当时也叫达摩塔院)改为“空相寺”,并赐寺额;加封达摩祖师“圆觉大师”谥号;加封达摩塔为“空观之塔”,并赐塔额;赐度僧表。唐代宗皇帝准奏,并御笔亲题寺名、塔额,交由中使张如津送至熊耳山空相寺。郭子仪为此写了谢表。这些在出土的碑刻《汾阳王置寺表》中有详细记载。从对“空相寺”名字的启奏加封上,能看出郭子仪对于佛法和禅宗的参悟。空相两字即为对达摩祖师所传禅宗心法最通俗的表述。

历史上的熊耳山山色秀丽,风景如画。空相寺布局严整,红墙碧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蔚为壮观,集佛教文化、禅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是一部读不完的千年史。其创建之古,规模之大,雕饰之精,碑铭之众,文物之盛,从秦晋高原到豫西山川,无与伦比。

空相寺原有八大景观闻名遐迩,当地盛传的民谣,概括了空相寺八景。歌谣为:
        龙嘴喷雾在山巅,土桥卧虹升九天;
        井底明月昼夜显,杖挑金履往西还。
        高楼洪钟音上殿,铁薪烧粥厨水欢;
        椿抱翠柏千年茂,汉代松林万古传。

据史书记载:熊耳山顶每天有云雾弥漫,从而使土桥周围经常呈现彩虹。空相寺内有一口月亮井,即使白天,也能看到井底的明月。寺院内古树参天,有成片的汉代松林和珠联璧合的椿树抱柏。这优美的环境和大阔的规模,都说明了空相寺曾经的辉煌。

史料记载:空相寺极盛时期,有僧众800余人,房舍400余间,占地800余顷,寺内汉松参天,香烟依依,令人肃然起敬。引得古今名人墨客,莫不慕名而至。

明朝卫濬有《空相寺》诗,直抒古刹之盛况禅意,其诗为:
        午烟细绾诸天座,夕磬清流万壑音;
        禅杖堪清烦恼障,僧床顿悟菩提心;
        逢人漫话西归事,只履遗踪未易寻。

清代曹虎拜也有《达摩禅师墓》诗一首:

手携只履去翩翩,遗蜕当年葬此巅,

见说人间犹有墓,可知天上本无仙。

却怜面壁心同石,亦喜谈空夜不眠,

安得多罗传正法,为师惆怅夕阳前。

历史的变迁,使空相寺饱经沧桑。历经无数风雨战乱洗劫,空相寺原貌已经荡然无存,只有空观之塔屹然熊耳山,向人们昭示着禅宗初祖的精诚所至和不朽的禅文化。

近年来,随着三门峡旅游业的发展,空相寺的开发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1994年,空相寺被批准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当地政府加大了开发保护力度,海内外友人也积极参加捐建活动,完成了达摩殿、山门、僧房的建设以及景区的道路绿化等项目。2002年,少林寺方丈释用信被批准认命为空相寺方丈。从2002年开始,把农历初五达摩的诞辰日定为空相寺法会日,每年都举办大型庙会,纪念达摩祖师,今年是达摩圆寂1575年祭日,是第十届庙会了。

一个有近2000多年历史的古寺,要在一片废墟中挺立起来,其恢复建设绝非几个春秋所能完成,其文化整理和继承弘扬更是一次严正的考验。在永信大和尚的运筹下,今天的空相寺已经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收集、整理、挖掘达摩文化的基础上熊耳山空相寺成立了“达摩禅文化研究会”,并应运设立“达摩禅修院”、“达摩禅画院”、“达摩禅武院”、“达摩慈善院”、“达摩医宗”等传统文化机构。以“达摩文化”和“禅文化”思想为主题,每年组织进行多种形式的“达摩禅文化”活动及慈善活动。以期更好地弘扬、传承和发展达摩禅文化。这也许是对达摩祖师最好的纪念。

空相寺的恢复建设代表着佛教文化的复兴。从恢复建设至尽,九年过去了。最能见证空相寺的恢复建设的当属空相寺监院延慈法师。

1988年,延慈法师放弃正在学习的专业,到少林寺习武修禅,礼上永下信大师披剃出家。   

2001年,时任少林寺知客的延慈法师受师父永信大和尚委派,到禅宗祖茔熊耳山空相寺任监院,开始投身禅宗祖茔的恢复建设,广开禅风道场,征得十方信众的尊崇,为豫、陕、晋交界的佛教树立正知正信。

延慈法师受任熊耳山,谨受师父教诲,以恢复古佛道场为己任,努力精进;依师父之心传,从点滴做起。以十方信众之所愿,弘法利生。用自己的正知正见,历尽艰辛,把空相寺一步步完善成严整如法的禅修道场,并逐步成为豫、陕、晋交界的佛教文化中心。

据史料记载:民国以前,熊耳山空相寺每年的秋季都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祖法会,当地人叫“熊耳山庙会”,并且吸引着方圆几百里的佛教信士前来上香祈福。

2002年起,在永信大和尚的倡议下,得到政府的批准,空相寺恢复了这一佛教传统祭祖盛事。选定达摩祖师圆寂日——农历十月初五为吉日,每年在熊耳山空相寺隆重举行达摩祖师纪念大典。

2002年农历十月初五,空相寺迎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历史时刻,“第一届达摩祖师祭典法会暨永信大和尚普院大法会”和第一届达摩禅书画展隆重举行。这一天,也是空相寺山门落成的典礼时刻。

金黄的宝盖下,永信大和尚在文武僧众的簇拥下,信步走出山门。在一片鞭炮齐鸣中,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祖茔——熊耳山空相寺终于重光了。

不知是巧合还是达摩祖师显灵,就在宣布开坛的一刹那,天降法雨,甘露施田,旋即万里晴空,佛光一片。这让拥至熊耳山的10万余人感到震惊。后来通过调查,那一天的雨,只下给了熊耳山。  

2002年至今,每年的祭祖法会都吸引了众多的佛教信士前来祭祖,熊耳山笼罩在一片祥光之中,车水马龙、人头蔟动……这样的隆重和祥瑞,形成了熊耳山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2002年恢复了达摩祖师纪念大典后,2008年春季的农历二月十五,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熊耳山恢复了春季文化古庙会。在春意盎然中,熊耳山空相寺蕴含着无限生机,这些似乎都弥漫在绿意融融和香烟缭绕中

历史在延续着文明,而文明又见证了历史。

历经1500年的沧桑岁月,达摩塔依然威严耸立于熊耳山上。

空相寺,这座千年古寺、禅宗祖坛,在盛世新运的祥光中,昔日的“陕郡圣地、天下名蓝”,在这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又重新焕发出了熠熠光彩,书写着佛教禅宗的又一个新篇章。

巍巍熊耳山,幽幽空相寺。名人胜景,相映生辉。名山古寺是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一部读不完的千年史,只有岁月在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