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戏剧进校园系列讲座之一

标签:
文学助推扶贫新作品新品味作家经验固原非遗 |
分类: 评论 |
讲稿大纲
前言
戏剧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口耳相传,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深厚的源缘。可是随着现代各类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普及,戏剧在青少年中渐次淡化,引起了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因此国家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做出决定,要大力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使戏剧这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12月3日下午,瑞雪融融,固原一中高一八班的教室里却是温暖如春,做了精心布置的教室,显得温馨、和谐,在热烈的掌声中,迎来了主讲老师火仲舫,他在班长的热情主持下,健步走向讲台,开始了他别开生面的宣讲。火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宁夏作协副主席、宁夏剧协副主席,他宣讲的的主题是《阅读剧本的快感与收获》。他那渊博的戏剧知识,与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结合起来,真是让受众耳目一新。今天,他利用两个课时讲了三个问题。
一、戏剧的行当;二,戏剧的程式;三,戏剧的唱腔。
下面将他的宣讲大纲内容分享如下:
阅读剧本的快感和收获
火仲舫
一、戏剧的行当
戏剧是要通过演员、演奏员表演实现的。演员角色也如同实际生活中的人物,有男女老少,有好人坏人,他们性格各异,在日常生活中担当着演绎生活、推动历史进程的使命,按照戏剧术语,这些人物就是戏剧的行当。
戏剧行当分为五类,即生、旦、净、丑、末。
生,就是相貌英俊、性格平稳的男性,按照年龄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和幼生。还有介于生和净之间的红生。老生为老年男人,带白须,行动蹒跚。秦腔传统剧《三滴血》中的周仁瑞,《走雪山》中的曹福,《苏武牧羊》中的苏武等等便是。须生,就是中年男性,多为正面形象(也有反而形象),带三绺黑须,是剧中最主要的角色,此类角色很多,比如《游龟山》里的县令田云山,《劈山救母》中的刘彦昌,《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和韩琪,多本戏里的刘备;须生又分为硬派须生和软派须生,硬派须生多有武功,如以上提到的韩琪,《出棠邑》中的伍员,《李渊劝将》中的李渊,《下河东》中的呼延寿廷,《赵氏孤儿》中的韩厥等;软派须生又分为纱帽须生和儒生,纱帽须生好理解,县令、州官既是,如以上提到的田云山、刘彦昌,还有《法门寺》中的赵廉,《八件衣》中的杨廉等;儒生有《法门寺》中的宋国士,《赵氏孤儿》中的程婴等;小生即是年轻相公,英俊倜傥,无须,京剧用假嗓唱,《游龟山》中的书生田玉川,《三滴血》中的周天佑、李遇春,《软玉屏》中的丁守梅、秦一鹗便是,小生中还有贫生,如《寒窑》中的吕蒙正,《金玉奴》中的莫稽,《激友》中的苏秦等;武生即英俊有武艺的青年后生,如三国戏中的赵云、马超、周瑜、吕布,《金沙滩》中的杨彦景、杨彦昭、杨彦顺,《穆柯寨》中的杨宗保等;幼生即小男孩,也叫娃娃生。红生是介于生与净之间的角色,如《战长沙》《古城会》中的关公,《下河东》中的赵匡胤,《破宁国》中的朱亮祖,《串龙珠》中的康茂才等。
旦,就是女性。按照年龄和表现形式分为花旦、青衣(正旦)、老旦、彩旦、武旦、刀马旦和幼旦。老旦和幼旦好理解,分别为老年妇女和小女孩。彩旦即性格刁钻古怪、相貌丑陋、行为不端者,如《牧羊圈》中的二娘、马氏,《对银杯》中的二娘,《软玉屏》中的黑氏等。刀马旦也好理解,就是有武功、善骑射,身穿大靠、头戴将盔、插雉尾的女将,如杨门女将穆桂英、杨七娘、八姐、九妹,《破宁国》中的朱云侠,《下河东》中的呼延秀英等;武旦虽有武艺,但不是在马上征战,如《白蛇传》中的青、白二蛇(青儿和白素贞),《三打》中杨排风。旦行不太好区分的是花旦和青衣。从年龄讲,花旦相对年轻、活泼,以做工为主,其中包括小旦、闺门旦、碧玉旦、幼旦,其实也包括武旦和刀马旦,而青衣是年龄相对长点,以唱工为主,《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慈母泪》中的孙淑林,是典型的青衣。青衣是北方的叫法,南方则叫正旦。关于二者的定义,解释很多,笔者认为多不准确,二者除了以做工和唱工为主而区别外,其他方面并不固定。如有些角色在一本戏中,行当是会随着表演形式的变换而变换的。比如《五典坡》中的王宝钏,她在《飘彩》和《击掌》中应该是花旦,在后来的《别窑》《探窑》《赶坡》中为青衣,在随后的《大登殿》中又成为花旦;再如《白蛇传》,白素贞在《游湖》中为花旦,在《盗仙草》《淹金山》中为武旦,在《断桥》《合钵》中又为青衣。可见,不是说身穿青衣就是青衣,而是根据以什么表现形式为主而定的。
净,就是相貌威严、性格耿直或暴躁的男性,分大净、二净(副)、武净。大净以唱工为主,戴黑满须、白满须或灰满须,如大家熟悉的包拯,还有《忠保国》中的徐彦璋,《回荆州》中的孙权等,此类角色不多。二净也叫副净,顾名思义,他的唱腔少,以做工为主,如大家熟悉的张飞、窦尔墩,还有《五典坡》中的魏虎,杨家将焦赞、孟良等,他们或戴黑张口、红张口须,或戴黑短须(碴碴胡子)。武净也好理解,就是相貌威严、性格耿直或暴躁的青年男性,不戴须,如《金沙滩》中的杨七郎彦嗣、韩昌,《下河东》中的呼延赞,《斩秦英》中的秦英等。
丑,即相貌丑陋、性格随意、滑稽的角色,大多为男性,只有丑旦是女性,丑旦即前面提到的彩旦。男性丑画三花脸(白眼窝),分为老丑、小丑、武丑。老丑带白张口须,如《玉堂春》中的崇公道,《金玉奴》中的金松,还有大家所熟悉的蒋干、程咬金等;小丑就是与老丑相区别的年轻丑角,如《柜中缘》中的淘气,《烙碗计》中的马保柱等;武丑也好理解,就是有武工的年轻丑角,如《穆柯寨》中的穆瓜,《下河东》中的石连,《忠保国》中的赵飞等。
末,即龙套、兵卒、衙役、武士等。
(未完待续,下一集《二、戏剧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