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2015/8/4

标签:
转载 |
分类: 网友精彩文章 |
《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2015/8/4
教授:同学们翻到二十页,甲文「它」。看到上面有个脚印吗?特别标明「它」这种虫是很可怕的,千万不要踩到牠。
昨天留下一个问题。我们称第三人称为什么称它?它就是「它(ㄊㄨㄛ)」,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说文》里面,它说「上古艹居患它,故相问无它(tuo)乎」。这个「它」是很可怕的,所以古人忌讳直接称蛇,这个它。所以他不直接说牠,说那个那个,那个那个它。所以那个那个久而久之就变成什么?第三人称「它」,那个,明白。接下来,树师妳帮我念下一个字「虫」。
学生读诵:虫,甲文http://s4/mw690/006JRNmazy7b7dswZfZ33&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备注:《说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ㄅㄛˋ)指。象其卧形。物之微细,或行或飞,或毛或http://s3/mw690/006JRNmazy7b7hy7E0qc2&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譬如屮(ㄔㄜˋ),一株小草。
板书:http://s16/mw690/006JRNmazy7b7mgBMBx2f&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两株小草,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草字。
板书:http://s4/mw690/006JRNmazy7b7mkpBnR53&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很多小草,「卉」;还有更多的吗?有。
板书:http://s9/mw690/006JRNmazy7b7mqdVyM08&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多吗?这就是草莽的「莽」字,一大片。所以段玉裁告诉我们说,这个虫,两个多一点,三个更多;他又告诉我们,「凡三从其文者」,就是重叠三个文的,都有多和盛的意思。譬如中国人起名字往往说,这个小孩缺金,因此他的名字就怎么样?
板书:鑫。
很多金。这个虫,有什么问题没有?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下一个字,树师同学妳帮我读一遍:
学生读诵:申,甲文http://s13/mw690/006JRNmazy7b7z2Nlcocc&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备注:「http://s3/mw690/006JRNmazy7b7za9FOW32&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典籍所见:(1)重、再。《仪礼.士昏礼》:「申之以父母之命。」(2)约束。
《汉书.元帝纪》:「公卿其明察申敕之。」
常用词:三令五申,申辩,申明
板书:http://s12/mw690/006JRNmazy7b7zuurUfdb&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板书:http://s1/mw690/006JRNmazy7b7zxPtTy40&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板书:http://s15/mw690/006JRNmazy7b7zCzebk1e&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板书:申
就变成这样了。这是申,本身是闪电。然后,被借为甲乙丙丁、天干地支的「申」。被借走以后,后人要还其本义。
板书:電
板书:神
同学们,把「示」这个部首《说文》翻开,找到吗?学生:找到了。
教授:树师妳读一遍,《说文》。
学生读诵: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
教授:好。许慎对这个「示」的解释,这是什么字?
板书:二
学生:上。
教授:上,很高兴,你不会误认它是二,上。
板书:http://s1/mw690/006JRNmazy7b7A7x3Pia0&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板书:示
示,写作偏旁就变成这样:
板书:礻
示。这是上,上天。日月星辰,显示现象给我们看。所以这个示都是有关神事的事情。它的部首底下有几个字,帮我读一遍好吗?「示」后面的部首几个字?
学生读诵:示下的部首有,祜、礼、禧、禛、禄、禠、祯、祥、祉、福、祐、祺。
教授:好了,可以了。这个部首里面都是有什么?跟神有关系。有福气的福,还有什么?祥瑞的祥。这是示,许慎部首里面的说解,让我们明白它是有关神事。这是在小篆。在甲文里面有这样写的:
板书:http://s14/mw690/006JRNmazy7b7AlBTVHbd&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学生:牌位。
教授:一个牌子,是吧?是个神主,用来祭拜用的。这是古文字,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有这样认定的。我们可以认识,可以了解一下。《说文》刚才我们说的,也都是有关神事。接下来,看下面一个字。树师妳念一遍「云」。
学生读诵:云。云是天空中云层的象形。甲文与《说文》的古文「」同。上像云气重叠形,下像云气下垂。
备注:《说文》:「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之形。云,古文省雨。」
段注:「古文衹作云。小篆加雨于上。遂为半体会意,半体象形之字矣。云象回转形,此释下古文云为象形也。」
典籍所见:(1)水气。《易经.略例》:「云者龙。」(2)比喻多。《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3)云气。《易.干》:「云行雨施,品物流行。」(4)说。《史记.孔子世家赞》:《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按:云:王分切,十三部;曰:王伐切,十五部。两者双声可以通假。)
常用词:拨云见日,观者如云,人云亦云,叱咤风云。
教授:段注说「古文衹作云,小篆加雨于上」,这是说《说文》里面,许慎是有个雨字头的「云」。
板书:云
许慎用这个字。后面,他说是古文「http://s14/mw690/006JRNmazy7b7AR4NiJ3d&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板书:http://s16/mw690/006JRNmazy7b7AT9FxBaf&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所谓古文,就是小篆以前的大篆。古文,籀文,这都是小篆以前。而这个古文「http://s15/mw690/006JRNmazy7b7AZwNNc3e&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板书:http://s12/mw690/006JRNmazy7b7B4HGB52b&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曰,说。「云」跟「曰」怎么可以互相假借?司马迁《孔子世家》,如果这《诗》这样说,《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很容易了解是吗?他来一个「《诗》云」。那我们就要知道这「云」在这里到底当什么样的解释?它一定是「曰」字的假借字。所以我特别注上「云」跟「曰」的反切,看到后面有个按语,「云是王分切,十三部;曰:王伐切,十五部。」这个同学们一定不容易理解,什么叫做王分切?什么叫十三部?十三部是段玉裁把古韵分成十七部,第一部、第二部、第三、第四、第五……一共十七,云这个字,段玉裁归在第十三部。同学翻到后面,《说文》的后面,有个「六书音韵表」。在第几页,树师:
树师:八百二十七页。
教授:翻到八百二十七页,「古十七部谐声表」看到吗?八百二十七页。然后他说「王分切,十三部」,我们找到十三部,在八百六十一页,找到吗?八六一,这十三部。十三部里面再翻过来,八六二页,右上角看到一个「云」字吗?八百三十四页,同学们翻开,看到十三部吗?十三部上半页中间看到一个云声吗?王分切那个分找到没有?就在十三部的前面一点。在书上都找到了吗?需要会找,以后会常常用到。
这里我们先明白「王分切」,我们课本刚才读的按语,「王分切,十三部」。现在来解释什么是十三部,就是在刚才各位同学要你们翻的《说文解字》后面,段玉裁把古韵分成十七部,这两个字「云」跟「分」都同在十三部,同在一部。表示分跟云这两个字是叠韵,同一个韵的、同一个部的叫叠韵。
板书:云:王分切,十三部。
「云」,段注:「王分切,十三部」。刚才我们翻到十三部,找到了「分」,找到了「云」,都同在十三部里面,同一个部,我们就称它这两个字叫叠韵。我们再看这个「曰」,我的按语里面曰是「王伐切,十五部」。板书:曰:王伐切,十五部。同学们再翻开刚才段注的第十五部,妳翻一下,多少页?
学生:八百三十六页。
教授:在里面找找看,能找到这个「伐」跟「曰」吗?找到吗?这两个字都在第几部?
学生:十五部。
教授:每个人都要自己会找。「伐」跟「曰」都在十五部。「伐」跟「曰」这两个字,既是同一个十五部,它们两个字也是叠韵,韵相同叫叠韵。如何确定它是韵相同,不是用现在的话读一读看一样不一样,是要这样子查出来,明白吗?好,我们现在要说明的是「云」跟「曰」,它这两个字怎么可以通假?现在查出来这两个字它的反切、它的韵部不一样,一个十三,一个十五,表示「云」跟「曰」这两个字不是叠韵,现在明白吗?要彻底明白。「云」跟「曰」如何确定它不是叠韵?就像刚才那样查一查,有没有在同一部?结果不一样,一个十三部,一个十五部,所以确定这两个字它不是叠韵。那就看看它是不是双声?反切的上一个字,「王分切」,反切的上一个字「王」,下一个字是「分」,王分切反切的下字是要来看它是不是叠韵,反切的上一个字是要来看它是不是双声。
板书:双声
这两个字如果声纽相同。
板书:声纽
我们叫它双声。什么叫声纽相同?同学们翻开我们书的三百九十一页,有一个表格,切与反切,《切语上字表》。这个表格是清代学者陈澧,他根据《广韵》反切的上字。现在听懂我说的什么叫反切上字吗?还听不懂。刚才说的,反切的上一个字,明白了吗?清代学者陈澧根据《广韵》这本书,所有的反切,他把它系联整理,分出四十个声纽。他分出四十声纽,后来季刚先生又把「明、微」分成两个,所以我们表上是四十一声纽。表上最上面那一格「声类」,看到吗?「影、喻、为、晓、匣、见、溪、羣、疑、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日、照、穿、神、审、禅……」,这总共多少?四十一个声纽。一个纽底下有一群字,看到吗?这一群字同属于上面那个声纽。以后我说到反切上字同一个声纽,你就要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个表里面,这一群字最上面那个代表的叫声纽,拿最上面的那个字来代表这一群字,同是双声的,称它为声纽。同学们找找看,反切,我们这里黑板上反切的上字,我们要查这个「王」,在哪一个声纽?
板书:云:王分切,十三部;曰:王伐切,十五部。两者双声可以通假。
学生:为。
教授:真好,妳查到了。这是「云」,看到黑板,云这个字的反切,「王分切」,我们查到反切上字,属于「为」纽。说到现在明白吗?现在我们要查另外一个字「曰」,它反切上字属于哪一个纽?告诉我,看这,属于哪一个纽?
学生:为。
教授:这个查都不必查,同样是「王」字,反切上字一样。所以这两个字证明什么?「云」跟「曰」是双声。到此都明白吗?这都非常重要,因为以后我们要提到双声、叠韵、同音。两个字如果双声,或者两个字是叠韵,最好是两个字又双声又叠韵,那表示什么?同音。最好是两个字同音,如果不同音,它是双声也可以,是叠韵也可以通假,可以假借,可以代换,明白。
至于你要问,为什么两个字同音就可以通假?那也是声韵学上的问题。说到声与义同源,我记得前面我们说过,我们的先民老祖先,还没有语言之前是什么?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几个简单声音,我们现在能够明白的,大的声音绝对不是代表小的意思;反过来,小的声音也不可能代表大的意思。就这个原则,叫「声义同源」。字音,这个声指字音,跟字义是同源的。因此,这两个字既然同音,或者双声,或者叠韵,它就可以通假。到此明白吗?所以这个「云」跟「曰」,它可以互相假借。
《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他把本来应该说「诗曰」,《诗经》说,他用了一个「云」字,「诗云」,借用这个「云」来代替「曰」,这叫通假。条件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同音,或者双声,或者叠韵。到此明白吗?
学生:老师,请问什么时候用云,什么时候用曰?
教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艰难,什么时候用「云」,什么时候用「曰」?真正说话是「曰」;「云」是用来,有时候有人用它假借,通假。习惯我们听过用云的,有「人云亦云」是吗?如果我们把它改成「人曰亦曰」可以吗?勇敢决定,当然可以「人曰亦曰」,只是习惯现在大家都说「人云亦云」,是吧。现在把《说文》,「曰」字查出来,就比较容易回答开吉师所问的这个问题。有人谁先翻到,告诉我第几页?二百零四页,同学们都找到这个「曰」字吗?
板书:http://s15/mw690/006JRNmazy7b7DmlpO69e&6902015/8/4" TITLE="[转载]《汉字入门5》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五集)讲义
本来该用「曰」,那么司马迁不知道为什么?有几种可能,有说他忘记了这个字,写个同音字,这也叫假借,同音,因为同音是可以通假的。这是说司马迁《孔子世家》,「诗曰」,明明白白用「曰」就好了,他用个假借字「诗云」,害我们查了个半天,终于找到为什么用「诗云」,假借,双声假借。
现在我们就可以回答刚才开吉师问的问题:什么时候用「曰」,什么时候用「云」?应该用「曰」为主,它本身是讲话;而「云」,本来是天上的云,所以只是因为同音,可以假借。清楚吗?下一个字,树师帮我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