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汉字入门2》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二集)讲义 2015/8/2晚

标签:
转载 |
分类: 网友精彩文章 |
《汉字入门2》1 刘克雄教授主讲 (第二集) 2015/8/2晚
(这集内容超过博文长度,第二集讲义,分成2个博文发布)
教授:早上我们是第一次上课,讲到绪论,讲到文字初创。文字不是凭空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我们都了解,世界上不管任何民族,他们的文字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先民没有文字之前,靠语言来传达他内心的意思。语言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善的,我们的先民最早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加上肢体的表达,来表达他内心的意思。几个简单的声音,譬如我们能够理解的,大的声音用来代表大的意思,小的声音用来代表心中想的小的意思,这是原则。
举例说,在还没有语言之前,我们的祖先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来表达,彼此互相沟通。那个时候,我们举个例,有一个我们的祖先,那时还是猿人的时代,然后以狩猎为生。狩猎,如果碰到梅花鹿是怎么样?鹿牠是草食动物,牠不会伤人,牠又很美丽,所以碰到鹿是很有福气的;如果上山去打猎碰到羊,也是很吉祥的。如果我们的先民到山上打猎碰到一只大老虎,他侥幸没有被吃掉,逃回来了,他如何用怎么样的声音来表达,让他的同部落的人理解?
各位想想,假如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譬如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今天上山去,碰到这么一个大东西,我侥幸逃回一命,回来我一定是惊慌失措。然后你们看到我惊慌失措,就会问我是到底怎么回事?我就用一种声音来表述我今天碰到那个东西。我就想用我能表达的声音,因为当时还没有语言,那个声音也只是几个简单的声音,我就找了很多种声音来表达我今天碰到那个东西。开始可能是:我今天在山上碰到了一个「唏」。你们想想看,这个「唏」是代表什么声音?好像小小的声音,不是很大的东西。试验了好多次,好几次大家都不理解我今天碰到个什么东西。最后我找到一个声音,我今天在山上碰到一个「祸」,你们都吓一跳。闽南语里面老虎的虎,到现在还读它为「祸」。
板书:
我们说到造文字的时候,最早是简单的初文,初文就是最早、最先造出来的。用象形,用指事,最早创造出来的文字称初文。像象形,像指事,根据太炎先生统计,初文四百多,不到五百个字。利用这四百多个初文两两组合,重意的我们叫会意,加上声符的我们叫形声,像这祸(禍)是形声。形代表这个字的类别,它是跟「示」这一方面有关系的,这边(呙)是注音符号,声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注音符号。灾祸的祸,应该这样写(裭),从示虎声,很可怕,灾祸。这边(呙)没有灾祸的意思,只是藉「呙」这个声音暂时来代替这一边(虎),这叫做假借,假借这个「呙」来代替应该用的这个「虎」。所以形声字造字的时候,有这种状况。
这是我们说到文字之前是语言,语言之前,我们的先民只有简单的几个声音来彼此沟通。用小的声音来表示小的意思,用大的声音代表大的意思,哪些声音是小的?哪些声音是大的?这是属于声韵学上面说得比较清楚些,我们这是简单说一下。
齿音,发音的方式,气流从肺部出来,通过气管、声门,受到我们口腔种种的阻塞,然后调节发出来的声音,有几个部位。直接从喉出来,不受舌、上颚、齿、唇的阻塞叫喉音,喉音是最大的声音,祸它就是喉音。什么是小的声音?气流出来通过阻塞,像齿音,齿音上下齿扣起来,舌头抵住两齿之间,气流只有很小部分出来,这叫齿音。譬如注音符号的:
板书:ㄐ(j)、ㄑ(q)、ㄒ(x)
ㄐ、ㄑ、ㄒ,这是齿音,你无论如何是发不大的。不信我们可以跟西洋的大力士,千万不要跟他比力气,你可以跟他比声音。但是你要跟他设置一个条件,「嗨,大力士,你的肌肉非常发达,我很佩服你,我不敢跟你比力气,不过你的声音不如我大。」西洋大力士一听,怎么可能我声音不如你大?不要忘记设置一个条件给他,大力士你发齿音(ㄐㄑㄒ)。他想毫无问题,我力气这么大,发齿音有什么问题?开始拿一个什么,现在有个机器可以测音量,开始。他就吸一口气,大吸一口气,然后读「ㄐ」,测量一下有多少的音量。接下来,好了,你够了,这个也试(ㄑ),这个试(ㄒ),都可以。现在该我了,「祸」,刚才喉音给他一下,把他都吓一跳。这说明什么?说明大的声音代表大的意思,小的声音代表小的意思。我们的语言也是根据最早的这个原则,慢慢发展成一个语系、语族,这一系,这一族。所以,凡是大的,喉音的都有大的意思;凡是齿音的,不可能有大的意思。譬如:
板书:细、小
这都是齿音。除了喉音、齿音,很明显能够知道它代表的意思。再有:
板书:ㄌ、R
注音符号(ㄌ),英文字母(R),这个字母在现在的西班牙文里面,他舌头在里面转了不晓得多少转,有同学点头,你一定会。稻米,他们发啊若丝,舌头在里面转了多少圈,我是学不好的。因为它很麻烦,所以它就必然会慢慢改变,譬如在葡萄牙语里面,这个字音(R)它就不再那么乱转舌头了,它就读啊会丝,好简单,稻米、米饭,吃的米饭,啊会丝。西班牙人还是啊若丝,若个半天,转的声音。
我们中国注音符号,类似的是这个字ㄌ(l),ㄉ(d)、ㄊ(t)、ㄋ(n)、ㄌ(l),这个ㄌ,舌头在里面转,没有像它(R)转得这么厉害。所以:
板书:仑(侖)由http://s11/mw690/006JRNmazy7aMA1mvuGca&6902015/8/2晚" TITLE="[转载]《汉字入门2》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二集)讲义
仑,上面是集,三条线条代表集在一起的意思(http://s8/mw690/006JRNmazy7aMA3O9YHf7&6902015/8/2晚" TITLE="[转载]《汉字入门2》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二集)讲义
板书:轮。
不圆可以吗?车轮你做个方的看看。从车仑声,是圆的。
板书:沦,从水仑声。
王维有一篇很短的书信写给他的朋友叫裴迪,这封书信的名称叫「山中与裴迪秀才书」,书就是书信。他在山里面写给他的朋友裴迪,里面说到「沦涟」。王维是约他的好朋友裴迪想到山里面走走,正好裴迪在读经书,不知道哪一本,没有说明,可能《金刚经》,可能其他的经书,所以王维就不便打搅他的朋友,他就一个人进山里去。在他的辋川别墅,前面碰到一个小寺院,看到裴迪在温经,他就一个人走到山里去。在寺院里面跟这些僧人吃着斋饭,就一个人进到山里去。写到什么?他说「憩感配寺」,寺院的名称叫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跟庙里面的僧人吃了饭,他就一个人离开,走了。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开始往山里走,然后看到了什么?辋水里面,月光照在辋水里面,「辋水沦涟,与月上下」,月光照在辋水上。什么是沦涟?平静的水面投下树叶、树枝、小石子之类,它就引起一圈一圈的涟漪,叫沦。「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这写他在这个山里面看到的景色。希望同学们自己找来这篇短短的小书信来看,希望熟读,最好能背诵。虽然是一篇简短的书信,可以算什么?在我眼中,是一篇极好的散文诗,像诗歌一样的美。「当待春中,草木蔓发」,多么漂亮,而且很简短。可以记下来,回去查出来,把那篇熟读一番,非常有趣,你会愈读愈喜欢,最后你会舍不得丢它,你会天天想读它。
此处的沦涟,它也是由这个声符(ㄌ),舌头会打转的是吧?声符有圆转的意思。这个字「论」,看黑板,是圆转的吗?由圆转引申,圆转引申为有规律、有条理、有次序。讲话,言,有次序、有条理,一个比较高深的、比较抽象的意思,我需要有次序、有条理说出来,你才容易明白。所谓的「论」,论说的论,也都是跟声符(ㄌ)有关系。同学们可能会问:「这个字(伦),难道是圆的吗?」从人仑声,我们说人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人伦。你必须遵守这个次序,你不可以违背,谁敢违背?你能子慈父孝吗?所以人伦的伦,也是从圆转的声音「仑」,引申出来为人的道理,人伦。
这是我们说,我们的先民,我们的老祖先,在没有语言之前,当然没有文字,在没有语言之前,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来表达他心中的意思。那几个简单的声音,我们现在分析一下,譬如刚才说的喉音代表什么?老虎的虎,大的声音,代表大的意思。齿音代表什么?小。所以设定这个条件,跟大力士比声音,保准你赢,信不信试试看。大声音、小声音,还有说到圆转的声音,就举到这个例子。这是我们先民没有语言之前,只有这几个简单的声音来表达他心中的意思。这几个简单的声音,是绝对不够来表达复杂的人事,所以慢慢就发展,成一个语族,成一个语系。
语言可以比较明确的表达我心里的意思,但是它还是有几个大缺陷。第一,它受空间的限制。所谓受空间限制,今天我在这讲,我的声音只有在座各位能听到,远了他们就听不到,这是空间的限制。还有,受时间的限制。我现在讲的话你听到了,隔一下声音完了就听不到,更不要说明天、明年。所以语言受时间、受空间的限制。
人事慢慢的变化,慢慢的复杂,所以渐渐就开始有最简单的图形文字出现,来帮助我们语言的不足。所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有问题吗?绝无问题,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是,目的就是来记录语言。语言不能传之久远,语言受时间、受空间限制,文字就有这个优点。
再看,放眼世界,各民族最早的文字,埃及的、两河流域的,以及我们中国的,最早的都是什么?像图画一样,象形文字。就像图画一样,鹿就画一只梅花鹿,马就画一匹马,太阳画个圆的,象形。不管世界任何民族,它一开始都是用象形。我们现在用的汉字,也是我们老祖先先用象形。然后我们有幸,我们表意的文字,象形,这表意的文字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是非常难得。其他世界各民族的文字,最早也都跟我们一样,是象形文字,可是它们后来发展成为标音文字,变成拉丁字母标音的文字。标音的文字有一个最大的缺陷,你看到一行英文也好,拉丁文也好,横写的。我的英文很破,可是我还记得「This is a book」,你写出来是一条横的,它只标音,看不出任何跟书有关系的意思,它是标音的符号。语言随时间都在变化,因为我们讲的语言,譬如现在有新来的很多话,还有电脑来的话,什么「给力」,我就不懂了,这是新来的。有一次有个朋友问我这个问题,待会我来解释。
语言随时都在渐渐变化,为什么我们现在读我们的经典,五经里面《尚书》,是那么觉得很难读。《尚书》,上古之书,当时用当时的白话文记录的,我们现在就很难读懂。如果我们现在白话文写的报纸,你把它密封在保险柜里,写上两千年以后才准打开。好,等两千年以后我们的子孙打开,这是什么东西?他看不懂,看到我们现在说的白话文,就像我们现在看到以前的《尚书》一样,因为语言变了。倒是我们的语言有很多「好棒啊,给力啊」,所以这一来的话好了,语言慢慢的变。西洋他们变成标音的文字,标音的文字当时好像写起来很方便,可是时间慢慢的过去,语言慢慢的变化,这里面就有问题了。《莎士比亚》离现在多久?树师妳告诉我,十七世纪,四百年。你现在请英国人读他们的《莎士比亚》,他也觉得很艰难,原因何在?就刚才我说的,当时莎士比亚写的是当时的语言,语言在慢慢渐变,因此到现在才经过几百年,就很不容易读了。
所以标音文字会有这种问题,随着语言变化,因此你想想欧洲现在有意大利、有法国、有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小国家他们最早就是一个象形文字,它变成了标音,那么这个地区,譬如意大利它讲的是意大利文讲它那个
假如我们的祖先,当时没有用这种标义的文字传下来,也像西洋他们用标音的话,那我不知道北京的朋友说的舌头在里面打转的,我不太会,各位有北方同学吗?你很好,你会打转,南方同学卷舌的音是读不好的。早上我们说过一个了不起的学者,钱大昕,在古声方面有两大发现,一个是什么?早上说的,「古无轻唇音」。古代没有这个音(ㄈ)f,英文的这个(f),古代没有,因为它发音比较麻烦,你的上齿咬下唇,读它
所以你现在拿一条巧克力,白色巧克力给你的小宝宝,刚刚学说话,「宝贝,这是什么?」巧克力,闻一闻,「给我」。不行,你先叫
所以,古人发音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巧妙,他发的声音没有轻唇音,清代钱大昕了不起的发现,古代没有轻唇音。反过来推,凡是现在读轻唇音的字音,古代一定读重唇。你说,如果北方朋友问我,吃饭这个「饭」,从食反声,是个形声字,右边的这部分(反)是它的注音符号,标音,这个字现在还是读反,因此这个形声字它是标音的,你能知道这个字读饭。
可是我们敬佩的钱大昕这个学者,他说「古无轻唇音」。古代它就不读ㄈㄢˋ(饭),该读什么?在座有能讲闽南语的吗?开吉师,请妳告诉我:
学生:ㄅㄥ(崩)。
教授:ㄅㄥ,重唇ㄅㄥ。ㄅ(b)、ㄆ(p)是重唇。客家语我知道有一支,吃饭(湿盘),ㄆ,重唇。所以大江以南(长江以南)的方言多多少少保留我们中原的古音,北方就音变太多了。保留我们中原古音,哪里保留得最多?两个地方:第一闽南,第二客家,这两种方言是保留中原古音最多的地方。这不光是从传统声韵学,从书本上的材料,还有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拿个录音机到我们中国到处去录方言,回来归纳整理,发现不谋而合,闽南、客家保留中原古音最多。我们不能反过来推,也就是说现在的闽南、客家话就是古代的标准国语吗?我们不能反过来推,只能说它保留最多的中原古音。
大家会问,那这个字(板)应该读「木反」了,是吧?这块「木反」,是吗?(版),「出反社」,对吗?出版社。用来证明这个声母(反),古代就读板(ㄅㄢˇ),后来音变声母,读成反,反对的反。所以跟着这个声母变的有这个字(饭),吃饭;不变的,木板、出版,清楚吧?古无轻唇音,钱大昕了不起的发现。
这里我们就提到了,我们的文字为着记录我们的语言,开始有文字的创造。文字创造由最简单的象形、指事,然后慢慢才有会意、形声这四种。
同学们翻开我们课本,第八页、第九页说到我们汉字的要素:字形、字音、字义,形、音、义是我们文字的三要素,这三要素缺一不可。一定要有字形可认,有字音可读,它本身有字义,形、音、义是文字的三要素。
刚才我漏了一点没有说清楚,说我们中国的汉字,因为一直保留我们表意(字义)的这个系统,不像西洋他们变成表音的系统。表音的结果,会因为语言的不同,会分裂成许多小国家。刚才我说,如果我们的老祖先也把象形表意的文字,也变成标音、表音的文字,那么势必会北方的朋友跟南方的朋友,因为交流不方便,你说的卷舌声音,他说的那个「哩斋某哩斋哇呒滴(你知道吗?你知道,但我不知道)」。因此两个不能交流,算了算了,我不跟你交朋友;他们也说,算了算了,你的舌头卷得我也搞不好,我不跟你玩了。自自然然北方就成立一个小国家,譬如北京国;南方也会分裂成其他国家,譬如广州国。就像西欧一样,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
所以表意的文字,中国汉字,对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是多么重要。南方的朋友跟北方的朋友语言是不同,说起话来,你说你的,我听不懂,呒识汤呒识光(听不懂也不会讲),我学了一、二句广东话,我听不懂又不会讲。这是说语言。但是我们的汉字,你说什么?请你写下来。你写下来,哦,我明白了,你说我们是好朋友。好,好朋友,我们是好朋友。写出文字来,不管北方、南方、东方、西方,中国每个人都看得懂汉字。汉字是我们民族团结一股无形的凝聚力。
我们从古到现在,经过多少的外族入侵,最后怎么样?都被我们伟大的文化所包容。你看最后一次,满清入关,清朝,没有多少时间,它的皇帝,乾隆皇帝,那个皇上他最喜爱中国的这些宝贝,字画、瓷器、玉器,他最最喜欢,所以他搜集得最多。从这里你能了解到什么?任何异族都崇拜我们汉族这种光辉的文化,我们汉族的光辉文化它是无所不包,它能够凝聚我们中华民族,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更有了不起的哲学理论。
因此,我们要如何承传我们的汉字?各位在这里学习汉字,我这里是给各位引导一个入门,能够如何契入而且喜爱汉字,进而你会发现汉字是多么样的好。除了刚才我说的,从大处看,是凝聚整个民族国家;小处看,每一个字它都是有哲学在里面。这是汉字。你不研究当然不说,你如果接触,你就会非常的敬爱我们祖先这分文化遗产。
《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讲不讲平仄?唐诗当然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好不好?我们先说平仄是什么?现在简单的说,平声的字和仄声的字有哪些不同?平声的字,你拉长来读,它的韵不会变;仄声的字,你无法拉长。举例:
板书:屋
这个字现在北方音读为ㄨ,是第一声。
板书:东
东,也是平声字,ㄉㄨㄥ。
板书:月
月,你无论如何你不能够拉长来读它。举例,东是个平声字,你拉长来读的话,它的韵不会变,不管你怎么耍花腔,西洋唱女高音耍花腔,东,把它拉长,ㄉㄨㄥ(dōng)—最后这个ㄨㄥ,韵没有变。这是平仄的平,拉长来吟诵的时候,它的韵不会变。仄,平仄的仄,本来就是侧的意思、短的意思。
这个字「屋」,现在读起来,北方朋友他无法理解,它原来是个道地的入声字,平上去入。入声字的意思,一发声立刻收音,它无法拉长。不信,用现在还保存古音的闽南语,这个字不读ㄨ(w),它读ㄠ(ao),一发就收,你不能ㄠ—,你无法像刚才耍花腔,东—。这是为什么诗要讲平仄。平仄它往往是,一开头两个字譬如是平声,接下来两个字它一定是仄声,再接下来两个字一定是平声,平平仄仄平平,这样递用,朗读的时候会显得抑扬顿挫,非常好听悦耳。诗歌讲平仄,诗求其美,声调要美,文字要美,意境要高,唐诗。所以一定讲平仄。
北方的朋友一定要问:「那糟糕了,我这个字(么)读它就是ㄨ,平声,我根本不知道它是入声字,它读ㄠ,那怎么办?」作诗,作诗的时候你会误以为它是平声,会把它弄错。所以有本叫做《诗韵集成》,作诗用韵的。你作诗一定要押韵,所以手上一定要备有一本韵书,韵书是按照平上去入来分别的。所以你只好把最后的入声字常常翻阅、常常看,你就发现,原来这个字竟然是入声字。所以作诗就不容易犯错,只有这个办法,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你是北方人。南方朋友方便,福建的朋友,闽南的和客家、广州、香港现在这里的都好办,因为他语言里面保留很多古音,大江以南像温州、其他地方也保留,但是不多,不像闽南、客家保留这么多。
各位同学可能会有个疑问,现在的国语为什么不选用保留古音最多的闽南语或者客家语,来选一个当标准国语?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台湾现在说的标准国语,大陆说的普通话,是怎么回事?标准国语是怎么来的?原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成功,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定都南京。然后,当时就有感于全国方言太多,有碍统一,也有碍教育。各地方都用方言来教书,这怎么弄?所以教育部,国民政府的教育部,好像民国六、七年,就开一个全国语言统一委员会,召开一个会议来确定要选用哪一种语言来当作国语。
当时,中山先生革命成功以后,我们中国有三十五行省。三十五,一省选派一个代表到南京开会。你想民国初年那个时候,一切都不是很稳定,谁能当代表到南京开会?那些乡绅有点名望的、有钱的,请几桌酒席,大家就推选我去开会了,我就是代表了。所以,当时的代表没有真正的专家。三十五行省,每省派一个代表,总共三十五个代表,开会。开会要选一个主席,推选一个主席,譬如我是被推选为主席,我就来跟各位代表说,为着教学的方便,为着民族的团结,我们需要统一我们的国语,请各位代表踊跃提议。
有个北京代表举手,我提议北平话当标准国语。主席就问:什么理由?他就说:北平话通行地方很广,东北,西南,好多地方除了声调有点差别,「四川人爱吃辣椒」,腔调有点不同,基本上都能听得懂,通行地方比较广。那还有代表提议吗?有代表提议,我提议苏州话。有什么理由苏州话?这位代表就说:苏州话好听,「侬哪哈拉(你干嘛)」,吵架像唱歌,不是很好听吗?还有提议的吗?没有了。一个北京话,一个提议苏州话,最后主席说,那么我们现在表决,赞成北京话为国语的代表请举手,一、二、三、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七票;赞成苏州话代表请举手,……十五、十六、十七,也十七票。十七对十七。最后,这个主席他这一票就很重要了,他好像很慎重的思考了一下,好,我决定了,投到北京。
所以就这一票之差,北京话就变成标准国语,是这么来由的。因此,当时那些代表又都是刚才我们说是这样推选出来的,没有人能够考虑到朗读古籍,尤其古代诗词,应该近乎古音才好。那些代表没有考虑到这一些。等到我们现在考虑到了,已经来不及了。这是说到所谓的标准国语,是这样来的。
同学们看到八页、九页,这一节讲到我们中国汉字的要素:形、音、义。请大家看到十一页,就是这一节的最后。树师帮我读这一段,总之:
学生读诵:总之,形、音、义是文字三要素。而中国的文字,在字形上,既记录字音,又表现字义;在字音上,有效物形的音,或效物义的音;在字义上,既源于字形,又源于字音。形、音、义三者之间,绾结得尤为密切。
教授:刚才念的是这一节的总结,形、音、义非常的密切。她念到最后说到字音。大家看到前面第十页,在字义方面,妳再帮我念一下。第三,字义方面:
学生读诵:(三)在字义方面,中国文字表达方式是双管齐下的。一方面用字形表现字义,一方面又用字音表示字义。以独体的初文为例,「日」、「月」、「山」、「川」,一方面可以由「
教授:这里面提到一个事,刚才我没有说清楚,我没有来得及来跟各位来说明。说到形声字,一边,譬如这些是形声字(轮、沦、论、伦)。
板书:仑 轮 沦 论 伦
形声字形符(车、氵、言、亻),代表这个字的类别。属车,是代表这个字一定是车这个类别,这一类的东西。氵,这边一定是水方面。形符,代表字义的类别。声符(仑),刚才我说是注音符号,是字音;它除了表音之外,它还兼表意,这点非常重要。刚才我们说到这个例子,这个形声字车轮的「轮」,车是表意,仑是表音,我们还说它有圆转的意思,字音还兼有字意。我们课本上还提到另外一个字:
板书:浅、贱、栈,戋(ㄐㄧㄢ)
从「戋(戔)」得声。「戔」本身是个会意字,两个戈,干戈是兵器,两戈相向怎么样?必有伤残。伤残怎么样?就有小的意思。所以这个「戋」,它本身有小的意思。除了刚才说是两戈相向,互相打斗。除了这个字义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它本身注音符号(ㄐ)j,代表什么?此音代表什么?小的意思。因此你看,水之浅小的「浅」;贝是古代用来当货币用的小钱,不是百元大钞,小钱,所以引申为不重要,卑「贱」;这个用木片在路边搭盖的棚子,路边的小客「栈」,大不大?不大。以前,我在台北看到这条大路上一个高十几二十层的酒店,它叫五福客栈。我心想这个老板一定有大志向,现在一、二十层还觉得是小客栈,他将来一定要盖几百层,五福客栈。其实,「栈」我们了解是什么?木头搭盖的棚子,小客栈。
http://s2/mw690/006JRNmazy7aMBOEMpz31&6902015/8/2晚" TITLE="[转载]《汉字入门2》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二集)讲义
再由它,http://s6/mw690/006JRNmazy7aMC7iYTP95&6902015/8/2晚" TITLE="[转载]《汉字入门2》1刘克雄教授主讲(第二集)讲义
许慎在《说文》里面,引到春秋时代,楚庄王曰。他曰什么曰?「止戈为武。」真正的勇武,不是你力气大,而是你能够停止干戈。两个小国家在那里吵来吵去,你走过去,不准吵,不然我打你,他们就不敢动了,这是真正的勇武,能停止天下的干戈,止戈为武。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觉得很值得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在那么早,春秋时代就有这种爱好和平的大国风度,「止戈为武」,这是春秋时候楚庄王说的。在我们《说文》许慎引的楚庄王曰,曰什么曰?「止戈为武。」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泱泱大国。
「信」更简单,一边是人,一边是言。人言合起来表示人说话要诚信。从这两字已看出我们汉字里面包含的深意。从一个字,「武」字,让我们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是这么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从「信」这一个字,我们也看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诚信。所以每一个汉字都寓有很高深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