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冶石瓢高工徐小平全手工内印原矿底槽清*

(2010-12-21 00:06:00)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分类: 壶里乾坤
 
http://www.zisha168.cn/tb/xms/101106ls_yuliu2.jpg
云龙明砂之二 表现紫砂易养性 原始矿:底槽清
 
 
 
   云龙名砂,是徐老师家藏泥料的一个总的称谓。并不是说所有的云龙名砂壶都可以表现透气性。他可以说百年红清水泥,可以是大黑金砂,可以是红皮龙,可以是其他任何一种泥料。但是只要是有云龙名砂的刻款,或者印章,都深深的打上了他的烙印。一定是黄龙山原矿纯紫砂。没有任何的拼泥,一定可以养出包浆。
 
 
 
 
 
 
    徐老师不但自己做壶,爱壶,更加确切的说,他更爱紫砂泥。底槽清,大红袍,红皮龙,羊脂泥。。。。。。在徐老师眼睛里面,都是金子一样的宝贝。在那些特别的岁月,徐老师哪怕身无分文,看到好泥要给糟蹋,给填路,给烧琉璃瓦,都会急的满头大汗,哪怕借钱都要和那些人抢泥。
    那个时候家里全塞满了泥。塞不下,就租屋;还是塞不下,搭棚,挖窖;生生地折腾,反正要把那些泥藏起来。人说,紫砂不值钱了,你藏它干吗?没人要的。徐老不吭声,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只知道那泥自古就贵如珠玉,可以做出传世的紫砂壶来。他不能眼看着它被人糟蹋。
    进入21世纪,紫砂泥慢慢地又变成珠玉了,台湾人不如大陆人有钱了。大陆的老板雄起,玩壶的人又像过江之鲫了。有一天,政府宣布,封闭紫砂泥矿,不再让人随便开采了。于是,紫砂泥身价暴涨,一时洛阳纸贵。可是徐老师就是不泥,藏着,他看的起你,觉得你不会糟蹋自己的泥料,会慷慨的送你一块,做10把壶,送1把给他就行了。
    徐老师不烧窑,他却天天去窑上坐班。专门在那里试泥。将那些老泥,风化、陈腐,石磨碾粉;然后,调砂,调出各种泥来。送进窑里,试片;紫砂壶的嫣红姹紫,简直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但它们并不嚣张,它们的色泽是岁月给的,是梅蕊一样的暗香。那阴幽、沉凝、馥郁的气质,总是让描述它们的文字黯然失色。
    云龙名砂是徐老师给自己独有的泥料起的一个名字,一个代号。他不属于任何紫砂种类,他也可以是底槽清,大红袍,红皮龙,紫泥,红泥等等,反正只要是徐老师的云龙砂,那就是原矿,那就是紫砂。
 
 
 
 
 
 
热烈庆祝本店工艺师徐小平
 
 
老师荣升国家级高级工艺美
 
 
术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证号:200938030002  职称查询网址:www.bcj.gov.cn
 
 
 
 
 
从今天起,原来所有徐老师的作品都将暂停制作,开始向更高的方向发展。老伤手中剩余壶品不多,现在是收藏升值的最好阶段,大家抓住最后的机会!
 
下面的一段小文章是老伤看了徐小平老师的新品之后难以抑制内心激动,即兴而作,贴出来博各位方家一笑。
 
 
虚竹幽阑生静气  和风朗月喻天怀        (作者徐声扬)
                    --徐小平的紫砂艺术

在宜兴紫砂届,有这样一位紫砂艺人:他不擅言辞,为人低调,却在一张老泥凳上一坐就是几十年;他是徐家之后,最早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朝,却从不炫耀自己的出身;他早年在部队里面写的一手好字,不论硬笔软笔,都是极其出色,却很少在自己做的茶壶上铭刻,坦言“怕出丑”;他擅长素,花,方壶等各种器型,却能够在每一把壶上融入自己的思想,求新求变求神。他就是著名陶艺家,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徐小平先生。

徐小平先生1957年出生于紫砂茶壶的发源地宜兴丁山。母亲早年在紫砂厂专业制作砂锅和花盆,负责出口的任务,而他母亲边上坐的就是赫赫有名的花货大师蒋蓉。小的时候徐小平经常去紫砂厂玩耍,不时帮母亲打打泥条,就是在蒋大师的泥凳上捏片荷叶,他有时开玩笑的说,“我那个时候天天在泥凳边上玩,捏泥块,打泥片,看看蒋阿姨做花货,可惜她老人家后来调到特艺班去了,不然说不定我现在就已经属于蒋门了。”多年来,在紫砂厂这块中国紫砂的最高学府,名家林立的大本营里面,徐小平先生受到了多位老师的潜心教导。加上他本人的天资卓越,虚心好学,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风格:既继承了老一辈紫砂人传统的风格,又大胆开辟了自己独有的紫砂意境。有的壶,紫气东来,金玉满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砂壶空对月;有的壶,鸟语花香,竹韵悠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有的壶,知足常乐、福寿无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切都在一块泥里,都在一双手里,都在一颗心里。

徐小平先生最擅长方器的制作,而光货,花货,筋囊货亦是样样皆能。在他看来,无论什么壶样,每一把壶都应该有自己的性情,那是文人士子清净无尘的古雅,那是寻常巷陌一饭一饮的素朴。一把壶应该像一个人,端庄、和谐;有气度、有阅历,而且还要有故事。他的《雪华壶》工艺十分复杂,结构严谨,制作工艺要求精湛,难度极大。整个壶身用十二片泥片全手工堆砌,泥片的大小,形态,位置,都需要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处理制作,可以说此壶在所有纯手工方器中独领风骚,首屈一指。他的《祥云腾龙壶》,一改老款陈旧不变的样式,首次把这类壶的点睛之笔放在了壶钮上,云雾作为整个茶壶的主体,都是由高高在上的壶钮变化而来,那巨龙在云间翻腾,神态矫健;生灵活现,犹如穿行在云海当中,变幻莫测。云端下垂的龙尾形成完整的壶把;和顺舒展;他的《大竹段壶》,气势极其磅礴,壶盖壶身共贴十八片飘逸潇洒的竹叶,令人称道的是,每一片竹叶都各不相同,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形态之分,可以说与传统的竹段壶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他的《鱼乐壶》,流、把都幻化成为半抽象半写实的游鱼,壶身则处理成一个鱼篓的样式,壶身下半部分的两条抽线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好像让整个器型活了起来。他最为得意的《抽角石瓢对壶》,则是在体现他丰富的内心情感。犹如夫妻,犹如父子,犹如兄弟。爱情,亲情,友情,不经意间,流露出他博爱的胸怀。不再是纯粹的片片拼接的直方,而是去掉了那坚硬的棱角,流畅的弯曲,壶钮到壶底那自然的抽角,处处显示出钢铁男儿也有那柔情的一面。徐小平先生由于祖辈生活在黄龙山边,家中的紫砂泥料数不胜数。他所有茶壶的泥料,全部是自炼或者家藏,他的“云龙明砂”系列,更是为丁山制壶人取一而难上加难。
 
 
泰山国画研究院院长,国家级画师,著名书画家王斌老师欣赏了徐小平先生的壶艺以后欣然题词:“虚竹幽阑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西蜀圣手”徐建老师提笔赠小平“竹撼一窗秋松遥千尺雪”,无不感慨徐老师的壶品人品。一个紫砂艺人的修炼是终生的,无论壶内功夫,还是壶外造化,最后都将回到一把壶里。壶,是起点,也是归宿。心海平阔,拂来仁者之风。当人们华山论剑的时候,他在默默躬耕;当人们盛赞他作品的时候,他总是留给大家一个腼腆、憨厚的笑容,就像他的那一把把壶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文名: 范曾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南通
出生日期: 1938年7月5日
职业: 教育 南开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 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
 
 
 
 
 
 
品  名:子冶石瓢全手工 内印
 
泥  料:云龙名砂之原矿底槽清
 
容  量:300CC左右
 
作  者:徐小平
 
底  款:徐小平
 
 
 
 
徐小平 中国紫砂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出生于陶都宜兴制壶世家。从小深受前辈制壶艺术的熏陶,80年进紫砂工艺一厂深造,在名师的指导下制壶技术不断提高,所做的方,菱,圆,花,圆条等壶深受国内集壶爱好者喜爱.善全手工紫砂壶制作,新品空手壶门类较多,重复较少。所制作品慕古而不泥古,讲究造型的新颖,制作的精良,装饰的多变,独具一格.多次获得奖项,并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刊登,“徐家石瓢”壶获中外宜兴国际陶艺展金奖。“一品壶”获中国陶瓷艺术展一等奖。“旭日”壶获第三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评比铜奖。"鲍尊"壶获广州国际茶博会紫砂陶艺评比金奖。并有多篇论文和作品在《中国陶瓷》《陶魂》等刊物上发表,并入选"当代宜兴陶艺名人录"。现供职于徐氏紫砂艺术馆。

什么是底槽清?(专业详解)

http://www.zishayy.com/UserFiles/Image/200912061419415.jpg

底槽清原矿

http://www.zishayy.com/UserFiles/Image/200912061420130.jpg

底槽清成品

底槽清: 底糟青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紫泥原矿大致可分:头糟青、二糟青、底糟青等三类,本名泥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锺爱之名泥;此泥矿名称,因宜兴产地方言沿用已久,为恐溷淆,故用其音直译文字,以“底糟青”名之。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

 

泥性: 底糟青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近年黄龙山四号井,因故塴蹋而封井,矿源日益短缺,残留堆积风化之“底糟青”因而愈显珍贵;宜兴紫砂举世闻名,本泥功不可没。窑温约1180度C,收缩比:约12%。

 

冲茗: 温和典雅,茶汤韵味悠扬、沉着持久,养泡日久,泥色由棕变幻为古黯肝色,愈显古朴素雅,明润光和也!适合泡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

 
 
(2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