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铁皮鼓》
原片名
Blechtrommel, Die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 142
min
国家/地区
法国波兰南斯拉夫西德
对白语言
德语 波兰语 俄语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öndorff
编剧
让-克劳德·卡瑞尔 Jean-Claude Carrière 等
演员
马里奥·阿多夫 Mario Adorf .....Alfred Matzerath 等
上映日期 1979年5月3日
简介:
此片是德国新电影流派名导施隆多夫的扛鼎力作,也是影史最著名的反纳粹电影之一。影片气势恢弘,影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1959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铁皮鼓》,以一个畸形的侏儒一生的颠簸遭遇和奇特视角来揭示整个德国民族的历史和纳粹的丑恶。这是一部寓意电影,用儿童的视角抨击成人世界的虚伪和丑陋,尤其是纳粹的罪恶和荒唐行径。有一场戏中,他躲在台子下,而鼓点声声入耳,搅乱了一场纳粹会议。影片充满黑色幽默,对纳粹的兴起作了独到而尖锐的抨击。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戛纳金棕榈奖。
导演施隆多夫忠实了原作荒诞、讽刺的基调,通过奥斯卡的视角,看到一个夸张和丑陋的世界。为了达到影像上的逼真,展示奥斯卡的视点,片中有多处从膝盖高度拍摄的镜头,以此把"成年人"的世界诠释成稀奇古怪的性和政治哑剧,甚至达到了荒诞的程度。这一切更像一个想象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是怪诞的提线木偶,他们有过分夸张的企图和言过其实的欲望。片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为影片的荒诞和怪异增加了深度。铁皮鼓这一道具在影片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实它和奥斯卡所具有的的特异功能一样,蕴含着颠覆丑陋现实的意义。
在早期牛博文章留评里得知这部经典电影,看了有些时日,因有朋友留言说喜欢看我推荐的电影,所以想起了这部还不错,再次和朋友一起分享。如果说一本小说获得过诺贝尔奖,而根据其改编的电影又获过奥斯卡奖的话,毫无疑问,这便是《铁皮鼓》。
男主角奥斯卡更像是一个奇怪荒诞的结晶(父母、舅舅的畸形关系),母亲是外祖父落难时与外祖母的产物,拒绝长大的孩子用尖叫反抗着成人丑恶复杂的世界,用鼓声破碎着乱伦的美梦。
就像瑞典文学院给《铁皮鼓》作者君特·格拉斯的评语:“嬉戏般的黑色寓言揭露了历史被遗忘的面孔” 。
人生本就荒诞,世界无不荒诞,我们既然无力改变,何妨就用膝盖高的眼光荒诞地看待这一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