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

标签:
杂谈山寨文化文摘 |
分类: 系列文摘 |
闲逛各大论坛,发现有关山寨文化现象的贴子颇受关注,对于这个新名词岸很孤陋寡闻,只好百度补课了,以下文字来源:百度。
“山寨厂”指的是遍布广东的各种电子产品加工制造厂,这些厂商大多没有正规品牌。
2008年,当山寨文化在手机领域摧城拔寨,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用各种各样无所不及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之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股来势汹汹风光无限的民间势力曾经有过卑微低下甚至不值一提的惨淡出身。
2001年、2002年那段时间,如果内地人到深圳、广州去出差,就会发现一个很匪夷所思的现象:很多当地人拿的都是诸如“NOKLA”、“Samsang”这样的牌子手机,无论是正规商店还是街头小摊,摆得最多卖得最好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至少在内地闻所未闻的品牌手机。
这时的山寨文化还扎根于生产出这些奇怪品牌手机,遍布沿海的众多小型电子加工厂(或者说是小作坊)里面,没有人认为这些东西能成气候,更不会有人认为这些东西的背后存在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将来会影响中国的IT行业。这一点和中国的武侠文化倒是惊人的一致:成大器者往往是最不起眼的那个。
其实,跟山寨手机同时出现的还有山寨MP3,在华南地区一度涌现出300多个让国人看得眼花缭乱的MP3牌子.与山寨手机相比,这些山寨MP3更早走向全国,出现在大小电脑卖场的柜台上,与“创新”、“三星”这些名牌MP3摆在一起,形成一道颇有意思的风景线。
当然,山寨MP3最终还是没有如同手机这样成大气候。原因是多方面的,MP3本身的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很快就被音乐手机和其他数码产品所取代;山寨MP3的发展过于无序,这种无序反过来对MP3市场造成了重大伤害,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山寨文化初期发展的盲目性和非正统性;MP3市场容量不足以容纳如此多的品牌,最终陷入瘫痪——这一点跟手机市场正好相反。
古意中,山寨有:山村、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之意。可以看作是正规之外、具体而微的小政权,它模仿正统政府配置,自立为王;而今意就引申为:“抄袭,模仿”;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如今的“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有人说在现今数码产品中,山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炮火,在抄袭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尤其是挣脱了牌照的束缚,握紧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福祉之后,它摧枯拉朽的震撼力与病毒营销的感染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观。而且,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山寨。
山寨自从搭上网络信息社会的快捷方便列车,从制造中创造一个又一个品牌:北京乔丹到中国科比,iphone到hiphone;从草根中催生一个又一个明星,从芙蓉姐姐到天仙妹妹,山寨版刘德华到山寨版周杰伦。当我们在山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时,山寨的意义已经暗暗再转变,它将平民精神迅速放大,“山寨春晚——老百姓自己的春晚”节目选秀如火如荼,《山寨男人装》,最平民化的时尚,最全民的娱乐应运而生,山寨越来越从一种表层的形式转向文化内涵,直插本质:从草根化、平民化中创造自我成就之路,自娱自乐、天下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