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奕冰爸爸就要做手术了,白天在医院陪了一天,下午直接去学前班接宝宝放学。跟校长聊了两句话没说完,奕冰就非要闹着吃东西,于是只好带她去拿好吃的。
这两天感觉冰数学和拼音都进步不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还是有点不开心,本来以为是刚上学前班不习惯,没想到晚上冰跟我说:
“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学前班了。”
我问:“为什么啊?”
“就是因为有小朋友老是打我,打得可疼了。”
“是谁啊?”
“就是,我也不敢说。”
“那让我猜猜好吗?是不是你的同桌?”
“对,你怎么知道?”
“那你打她吗?”
“我也打她,但是没用,我打不过她,她五岁,我四岁,她总是拿我的橡皮,我不让她乱动,她就踢我。一开始的时候她打我,我也打她,她就更打我,后来我不跟她打了,跟她好好说,可她还是打我。”
“那老师知道吗?”
“老师知道。所有的老师都知道。”
“老师是不是也觉得应该让你们自己解决?”
“恩,对,老师也不管。”
“……”
“她打你疼吗?”
“疼,胡子强就是抓我,她是打我,可疼了。”
“你哭了吗?”
“我没有因为她打我哭,就只是有一次我想你了,我就哭了。”
“……”
“那妈妈能怎么帮你呢?妈妈跟老师说说行吗?”
“恩。”
“但妈妈觉得小朋友打架其实挺正常的,你和星雨不是也打吗?和强子不是也打吗?”
“那不一样,我和他们是有时候打,有时候不打,我和我同桌开心是有事没事总打,她动不动就踢我。我踢她也没用,和她好好说也没用,她天天都打我。”
“那好吧,你不用害怕,妈妈明天去了解一下情况,尽量帮帮你好吗?”
“那好吧,要是能让我和叶之秋坐同桌就太好了。”
说心里话,听到女儿跟我说这些,还真的有点困惑,孩子之间的事情,大人怎么去干预呢?我知道可能奕冰有时候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有一些问题,毕竟年龄小,交往上可能不是很周全,至于细节也不是特别清楚。但孩子说的时候很难过,很委屈,想哭,却还要强颜欢笑、极力地掩饰着。其实大人能够体会到的那些复杂的心理感受,孩子体会得一点也不会少。那样子让人看着真心疼。作为妈妈,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她。这就是我一直不主张让冰早上学的原因之一,或许孩子智力上已经超过了同龄孩子的一般水平,但是心理上却还停留在她自己的这个年龄段,体能上也是如此,差15天的孩子,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更不用说差一两年了。
冰还说别的小朋友都不打她,只是说她,只有开心打她。校长说,冰学习能力比较强,是个很有性格的孩子,比较安静,喜欢独处。关于比较安静喜欢独处这一点,我想,也许她还没有融入到这个环境里吧,因为冰实在是一个喜欢热闹,爱交朋友的孩子。有时候觉得她可以没有爸爸妈妈,但是不能没有小朋友。
真的有些困惑,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往往有些不知所措。或者只是一时的。一直对冰的适应能力感觉很是欣慰,但毕竟也会碰到她解决不了的问题,孩子自己会不会应对呢?我又该怎样去帮助她呢?关于交往,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可能是比智力更需要关注的问题。别的孩子或许有错,但也不能只听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辞。如何帮助孩子去找寻保护自己、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千言万语都没有用,可能实践是最为重要的东西。只是不知道这么小的孩子,如果不加干预使其长时间处于弱势,会不会还没等到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变的逃避和退缩呢?面对强大的对手,孩子反抗还手,会不会带来更大的挫折呢?
这个度,真的很难把握。让孩子去适应难度也会很大吧。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我想作为妈妈,一定要做到,那就是: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和关切传递给孩子。不能让自己的焦虑情绪影响到孩子,不能让孩子感觉到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作为妈妈首先要有很平和的心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是自己亲密无间的朋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妈妈都和自己站在一起,或许妈妈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想我至少可以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他们不一定都对我们的脾气,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但却可以适当的疏远,和他们保持距离。所有的教育归根结底,都离不开“爱的教育”,只要把握这个原则,将爱传递给孩子,我想即使孩子理解不了我所想表达的所有东西,也会从中受益吧。
晚上本想陪女儿入睡,但阿姨好象很困了,我也累了一天,怕跟女儿一起睡着了,阿姨在外边等,于是答应孩子和阿姨一起陪她睡,但还是因为中途来了个电话,没有陪睡到底。女儿应该很失望吧,她很少坚持要跟妈妈睡觉,一定是很需要妈妈安慰、很想和妈妈亲近才会这样做的。女儿,真的很抱歉!
明天爸爸就要做手术了,又逢周末,想带冰一起去买一束鲜花,去医院看望爸爸,希望爸爸手术能够平安顺利,希望奕冰能够从对爸爸的祝福与问候中切身的体会到“爱的含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