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笔记8第三节 常用毒性描述参数
(2009-04-28 21:58:50)
标签:
保健阈剂量外源致死剂量教育 |
分类: 芝麻社区 |
第三节
毒性描述方法:比较相同剂量外源化合物引起的毒作用强度
毒性参数
一、致死剂量或浓度
1、绝对致死剂量(LD100):是指化学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化学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LC50
3、最小致死剂量:(MLD、LD01或MLC、LC01):指化学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剂量(MTD、LD0、或LC0):指化学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二、最低有害作用剂量
1、阈剂量: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最小有作用剂量MEL。
急性阈剂量:化学物一次接触所得。
慢性阈剂量: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
2、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某种有害改变的最低剂量或浓度。LOAEL是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到的,是有害作用,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
三、最大无有害作用剂量
1、最大无作用剂量 MNEL
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2、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AEL
NOAEL,是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与适当的对照机体比较,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任何作用(有害作用或非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制订化学物的安全限值起重要作用
四、安全剂量
1、基准剂量
2、安全限值和接触界限
安全限值(卫生标准):保护人群健康,对生活和生产环境,包括各种介质,空气、水源中与人体身体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在一定接触时间内,根据现有知识,不会产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作用。
1)每日容许摄入量ADI
3、每日容许摄入量:常用于营养和食品。指语序正常人每日由外环境摄入体内的特定化学物的总量。
4、参考剂量或参考浓度
第四节
毒性作用出现的性质和强度主要受四个方面影响:
1)外源化学物本身因素2)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3)机体因素4)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一、外源化学物因素
1、化学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
1)同系物与碳原子数2)卤素取代3)基因位置和基因数4)分子饱和度
2、化学物的物理化学特性
1)溶解度2)分散度3)挥发性
3、结构-活性关系
二、机体因素
1、种属与品系的差异
1)一般的生理学差异2)呼吸、分布、代谢和排泄
2、个体反应的差异
1)遗传学差异2)性别3)年龄4)生理状态5)营养状态6)疾病
三、环境因素
1、气象条件:1)气温2)湿度3)气压
2、季节或昼夜节律
3、接触途径
四、毒物的联合作用
(一)联合毒性的定义和种类
1、定义:一种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可以由于同时或先后接触另一种外源化学物而使其所表现的联合毒性比任一单一的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增强或减弱,毒理学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交互做哟个称为联合作用。
2、种类:1)相加作用:2)协同作用:3)增强作用4)拮抗作用5)独立作用
生物转化的改变
1、暴露相2、毒动力相3、毒效应相4、化学(或)物理学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