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卫生学习校园学校笔记 |
分类: 芝麻社区 |
我已经将卫生化学的复习题做了整理,如存在问题,请指教.
题型:
填空20*1分=20分 计算:5分*3=15分
问答:5分+10分=15分 选择:单选28*1.5=42分
多选4*2=8分
填空:
1、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 )特点:
系统误差
2、荧光产生的条件
物质分子在紫外-可见光区有强吸收的特定结构
分子必须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φf)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原子化工作过程:干躁\灰化\原子化\高温净化
4、原电池
6、气相色谱,参数3组
色谱峰常用三组参数来描述
③ 区域宽度(标准差、峰宽或半峰宽)
P63习题
8.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城区该化合物0.0600克配制成500ml溶液,稀释200倍后防在1.0厘米的吸收池中测得的吸光度为0.600,计算该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解:ε=
习题:将每升含Fe2+500ug的溶液,与邻二氮菲反应,生成橙色配合物,在510nm波长,吸收池厚度为2cm时,测得吸光度为0.190,请计算该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解:ε=
*例:某生物试样处理液,其中Fe和Ca的含量约为0.25mg/L和15mg/L,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时,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是否在合适的测量范围内?(已知Fe :S,=0.08 mg.L-1/1%吸收,Ca :S,=0.06 mg.L-1/1%吸收)
解:原子吸收分析中,吸光度在0.15-0.60范围内测量误差较小,故:
S,=cV*0.0044
C= S,*0.15~0.60/0.0044=34~136* S,
Fe : C= 34~136*0.08=2.7~10.8 mg/L
Ca :C= 34~136*0.06=2.0~8 .2mg/L
上述试样中:
Fe:含量0.25mg/L低于适宜测量范围,应将试样浓缩2.7~10.8
/0.25
Ca:含量15mg/L高于适宜测量范围,应将试样稀释15/ 2.0~8 .2=1.8~7.5倍后再测定。
P195
13、从A、B混合物的色谱图上得知A、B两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50min,6.45min,峰底宽分别为0.90cm,1.00cm,计算A、B两组分的分离度,并判断是否完全分离(记录仪走纸速度2.0cm/min)
R=2*(6.45*2-5.50*2)
A、B两组分的分离度为2,完全分离。
P195
15、分析某样品时,已知两组分相对保留值r2,1=1.11,欲使两组分完全分离(R=1.5)需要多长的色谱柱?(H=0.1cm)
neff=16R2(r2.1/r2.1-1)2=16*1.52* (1.11/(1.11-1))2=3666
H=L/n
问答: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的结构示意图
仪器基本结构: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2、荧光分光光度仪的结构结构图
光源
第一单色器 放大和显示
样品池 第二单色器 检测器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异同点:10分
仪器:光源不同 :
位置不同: 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
测定理论:紫外-可见:测定化合物的分子吸收
基本原理:分子吸收是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4、气相色谱法的分析流程
气相色谱仪的结构按功能分为五大部分及作用:10分
1)
2) 进样系统
3) 分离系统 色谱柱、柱室及控温部件;分离被测物质
4) 检测系统 检测器及控温部件;使被测物质浓度变化转为电讯号
5) 记录系统 放大器、记录仪及数据处理机。放大记录处理数据
1、 采气体积的换算:
最小采气量
2、 直接采样法
浓缩采样法
3、食品样品的采集采样方法
4、生物样品的采集优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