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故居四合院 通经学古尚书第
----乡村有约※周雪阳※陶澍故居----
说起陶文毅公陶澍,安化人自然会想起小淹,陶澍村、陶澍墓、陶澍府……事实上,陶文毅公的祖先并没有住在小淹,而是在江南。江南茅坪村就有陶文毅公当年主持修建的“陶氏宗祠”,先为“陶澍尚书第”。
澍尚书第,原名为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时任两江总督陶澍捐资修建的“陶氏宗祠”,坐落在安化县江南镇茅坪村。建成当年夏历九月二十一日,陶澍在江西阅兵后回乡省亲,告假一月,修筑祖坟,居住于此。陶澍尚书第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雨,虽拆除了第一进的廊楼,但整体构架保存完好。2009年,县人民政府及江南镇人民政府为开发全省知名旅游景区品牌---茶马古道,耗资数十万,对此尽力修复,更名为“陶澍尚书第”。2011年,遵照县委,县政府领导指示,县文化旅游局在此发展与陈列,提升了文化品位。

尚书第,紧邻茅坪村村部,一个小四合院。听当地村民说,这个院子的修复是2009年江南旅游古镇开发,“茶马古道”项目的一个部分。先进免费供游人瞻仰参观。院子清代风格显著,屋檐神兽、屋顶飞龙栩栩如生。进入大门,朱红立柱,不失大气与庄严。正堂悬挂陶文毅公历代先祖像,中间桌子上摆放陶文毅公祖父像,一侧为“陶澍拈花图”、一侧为“道光皇帝朝服像”。大堂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右侧后屋有一个清代风格的床铺,其他厢房都挂有陶文毅生平事迹的介绍。

据介绍,当年陶文毅公回乡省亲,到江南的茅坪村拜会亲友。在当地一户乡绅家里坐着休息。陶文毅公刚刚坐下,乡绅家门口池塘的鱼顿时欢腾跳跃。之后,这户像乡绅家从此败落。后来风水先生说,乡绅家的风水本是极好的,只可以有大富大贵之人进了他家,把他家的灵气全部吸走了。正是因为灵气徒然被吸进,池塘里面的鱼才惊恐不安。虽说故事归故事,但这也反映出安化老百姓地陶文毅公的崇敬。然而,陶文毅公会吸走乡亲的福气吗?

事实上,陶文毅公生前时时刻刻惦记家乡,但凡家乡修桥补路、建庙兴学没有不出捐资的。在桃江马迹塘九岗山和桃江浮邱山有陶文毅公捐资的古碑。陶文毅公死后,享受皇帝恩德,成为士林楷模,时至今日,陶文毅公不还在造福桑梓?

陶澍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陶澍继承了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思想,主张“通经学古而致诸用”。陶澍与好友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共同开创了清末的经世致用思潮。二是,陶澍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湖南士人。湘军四巨头的曾(曾国藩)、左(左宗棠)、彭(彭玉麟)、胡(胡林翼)可以说都是陶澍的学生。其中左宗棠和胡林翼都曾正式拜陶澍为师,而且左宗棠和胡林翼还是陶澍的儿女亲家。

陶澍故居在安化江南镇的一个山村里,离安化县城约四十公里。沿省道S308到江南镇之后,走路牌指示去洞市茶马古道的方向,从江南镇边穿过。也可以直接轮渡过江,每台车次为10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