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龙溶洞过八层
古寺古街古文化
----故事湘潭※周雪阳※旅游名镇----
壶天镇,偏居湘乡一隅,极具传奇色彩。在这里,壶天村的老街、古村、古文化,透露着沧桑,折射出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统;岩前村的岩龙山,石壁峻峭岩龙古寺、岩龙洞,展示着灵山秀水,彼此气韵通感,相得益彰所留下的千古传奇;南岳坪村的佛祖山,古枫树林立、月霞寺内楠木成林等,极具江南景色。当您走进这里的古建筑群,踏着青石板路,即时欣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龙灯,浓厚的湘楚文化、地方特色、带给您是一种美的享受。当您涉足清代蒋氏宗祠,会被这里的宗祠文化所吸引。当你来到佛祖山下,月霞寺内的楠木会告诉您这里名不经传的典故。当您驱车临近合东水库,一幅幅山水景观,一幅幅世外桃源版图,一场场横空凌世情景交融,或古建设,或古文化,或万年溶洞等,都是这里的特色。探寻自然的灵秀,人文的深厚,您不必远行,因为在2015年7月30日,壶天镇民被住建部、旅游局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壶天镇,位于娄底、湘潭、长沙三地市交界的“金三角”中心地带,交通便利,长韶娄高速、益娄高速、省道209线、湘壶公路贯穿全镇,洛湛铁路在镇内设火车站。湘乡市壶天镇域旅游资源丰富,有南岳坪佛祖山月霞寺、岩龙洞、合东水库等观光休闲旅游资源,并拥有湘中祠堂群,有壶天火龙灯、南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湘乡市壶天镇为湖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湘乡市壶天镇的壶天村和南岳坪村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湘乡市壶天镇的壶天古村项目已纳入湖南省“251”旅游工程建设项目。
壶天古街建筑群
边陲重镇长株潭
壶天古街,系目前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古建筑群,分上街、下街和横街。古街建于清末,以青石板铺路,全长414米。据介绍,这里曾是边陲商贸重镇。宋代开始有人经商,清代达到鼎盛。这里以前有998间古民房,现在只剩下500间了。目前,整个壶天古村居住人口不到200人,大多为老人和孩子。
走进这里,可以看到,古街两边的房屋排列有序,上下共垛连接,均为土木结构。因损坏严重,稀稀落落地矗立在古街两侧。这些房屋为三进五间式,有些只剩下四间或三间了,里面有木板楼。房屋内有天井,屋内唯一的光来自那里。“第一进往往被当作铺面做生意。第二进中间为厨房,两边为卧室,第三进是仓储室。”店主自述着。保存完好的房屋,还有人住,多半是婆婆、媳妇和小孩在家,家中男人外出干活了。沿途,朴实真淳的民风,笔者行走在青石板路的时光里,自然呈现,感觉良好。
沿路走过,不时有各种气味从屋内散发出来。在挂有“正鸿泰商号”门牌的铺面内,酒糟味重。走进去一看,一个妇人在用筛子过滤酒糟,一旁柴火烧得正旺,原来她在酿制米酒。她家的酒,都是客人来预订,上门购买。东边房屋有吊脚楼,地面全由木板铺成,木板之间的间隙很大。房屋也是三进五间式的构造,和西侧房屋构造相当,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最里头是阳台,往下看时,便能显现出吊脚楼的痕迹。楼房下方有一条小溪,新修的水泥路伴着它。站在屋后高处往西看,一条青石路,两排青瓦鳞次栉比,呈现出古雅苍朴之色。而当年古街商业贸易的情景,也能依稀忆想。据说,当年上街头有一座古南宫,是当时邵阳的一个道士简昌林所建。下接头入口处有一座九层宝塔,和古南宫一样,在文革时期被毁掉了。以前这里有两棵200年树龄的银杏,但现在早已不见踪迹。
古建筑和古树的损毁是无法恢复的,但保存完好的民居,仍然以静默的姿态,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各种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也依旧在当地民间流传。如被列入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龙灯,每逢元宵佳节,便会将这座古镇舞动起来,为人们驱除坏运。
清代祠堂藏乡间
中国地图1946版
隐匿在湘乡市壶天镇的蒋氏宗祠,据说是目前为止湘乡保存最完好的宗祠。这座建造于清代咸丰六年的宗祠,位于山坪村杨树坡组。据蒋氏家谱记载,蒋氏宗祠由蒋泽澐为首倡修。
蒋氏宗祠的理事长蒋福根介绍,宗祠有些年被当做粮食局的粮仓,2007年成为一所学校,2008年成立蒋氏宗祠理事会后,学校从此迁出,宗祠也得以修葺。宗祠的外墙被重新刷上了墙灰,比原来的青砖颜色更深。
蒋氏宗祠内,去年祭祀的鞭炮碎屑已经褪去了鲜红色,逐渐泛白。大门红漆剥落些许,门环两个,作拉手、敲门或上锁之用。

从大门进去,左右两侧墙上分别有1946年绘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除了部分地方磨损外,基本可以辨别。醒狮图上,一个男孩站在卧狮前,图左上方的字迹,显示了他的态度:“我们要有狮子般的体力”。在这幅1946年绘制的中国地图上,整个蒙古是完整的一个省,而现在的东北三省,地图上显示,被分成了辽宁、辽北、兴安等9个省。“之前,《日出东方》剧组来拍摄,在中国地图上画上了两条竖白纹,毁坏了地图。”屋主人介绍,但在他们的话语中,充满惋惜。
大门左侧的廊道上,围墙上有一些动植物、乐器、兵器团的泥塑,廊道立柱用洋灰抹面,圆柱上方有类似罗马风格的构件。这是“蒋氏宗祠是湘中传统古建筑风格和西洋建筑风格相融合的产物,它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洋文化的借鉴吸收和运用。”
佛祖山下有古树
风中婆娑树中人
南岳坪村位于壶天镇的西北隅。村最北端有座山,名为佛祖山。山上有座月霞寺,寺内种有楠木。沿路,桃红梨白,映山红不时掠过,也有各种不知名的花。相比之下,山寺桃花早已开甚,花落尽,只剩满树绿叶。
佛祖山下,南岳坪村,有一棵四百年的枫树,背靠淙淙溪水,前有一方大塘。
春分刚过,老树的新叶长出来了,很细小,在风中婆娑。挨近地面,有一枝断掉了,像个巨大的瘤。通过枝叶望向天空,树最顶端也有个瘤。一位路人说,风吹断枝桠,便会长出新的枝桠,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这样。
枫球被风吹落,掉在水泥公路和溪边。“枫球是一种药引子,祛风湿,大家忙着捡拾,弄回去洗澡、泡脚。”
古枫朝向路边一侧,有一个树洞,像一只巨大的眼,观览周遭的一切。树洞里,有人们祭祀后留下的鞭炮碎屑。当地一个汉子,有160斤重,1米6高,很轻松就钻进去了。
我们在树下寒暄,过来一个拄拐杖的老人,一问,86岁了。她叫傅举娥。娘家离这儿很近。没出嫁前,她便经常来树下捡枫球球。在她的印象中,那时的树和现在一样大。据了解,佛祖山下,共有8株400年的古树,都受国家重点保护。
据介绍,壶天镇境内,不仅有风景宜人的合东水库、可供人寻幽探险的岩龙洞、三角寨等自然景观,还有壶天古村、蒋氏宗祠、佛祖山月霞寺等人文景观。壶天镇的旅游开发前景很好,但现状堪忧。以壶天古街为例,其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尽管有很多古建筑群专家来到这里考察,但他们的到来和省级旅游名镇的荣誉一样,并没阻止古街没落的脚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古街,在镇上修建新屋,废弃不用的房屋,一部分在风雨中挺立,更多的一部分,不断坍塌。2010年5月14日至6月30日,由于连续多次大暴雨,有100多年历史的壶天古村遭受严重损失。据后来统计,这次洪灾中,壶天古村共倒塌民房53间,这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来说,损失惨重。2011年,对古建筑进行修葺;2012年,对青石板路进行修葺。同时,古街的保护需要资金,因资金的缺乏、当地人对古街的淡漠等,也是古街缺乏保护的主要因素。
壶天古镇被评上湖南省第二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主要归功于壶天古街古建筑群的存在。但当地人们得知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小镇,居然与常德市桃源县桃花源镇等名镇齐名时,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据行业人士介绍,壶天古街的古建筑群、青石板路和合东水库等自然风景区,将与整个壶天镇的旅游资源串拢来,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从旅游管理部门获息,目前,壶天镇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已获得湘潭市发改委核准,壶天古村建设项目也进入了全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251”工程。壶天古村也将在2016年6月份,开展第三期修缮规划工程。
岩前村中“岩龙洞” 洞穴延绵数十里
岩龙洞位于壶天镇岩前村,是湘中地区唯一的大溶洞。走过岩龙寺,沿着石阶,步行5米左右,就可以看见岩龙洞洞口大开,仿佛在等着你去探索。走进洞内,石壁陡峭,石钟、石乳千姿百态,让人遐想无限。
岩龙山洞位于湘乡市壶天镇岩龙村村前,是湘中地区唯一的大溶洞。传说在明万历年间知府揭土奇,游壶天岩龙山,山有岩龙洞,绕洞万石簇立,洞中有石,蜿蜓成交,洞门三重,每进益远游志莫能穷焉,传说近通娄底乌石峰,西通娄底,南通湘乡棋梓桥,东通回龙洞、五公洞,山上奇观花石,侧有桃花井。可惜洞内已在清代末期用石头、黄土、石灰封闭,石壁约一百多米高,石壁峻峭;山高地险风景优美。
岩龙洞共计13个洞。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知府揭土奇游壶天岩龙山,山有岩龙洞,绕洞万石簇立,洞中有石,蜿蜓成交,洞门三重,每进益远游志莫能穷焉。传说岩龙洞近通娄底鸟石峰,西通娄底,南通湘乡棋梓桥,东通回龙洞、五公洞。岩龙山上奇观花石,侧有桃花井。洞口在清代末期用石头、黄土、石灰封闭,现在开放的是第一洞,洞内二十八个景点,离主洞口三米得地方有一个印有“五指”的大石头,传说是山顶石头掉落,石下有人,观音菩萨路过,把石头打进洞内,救了那些石下之人。这块石头又被称为“仙灵石”。

诸多传说之下,当地人感恩不尽,于是在洞口集资修了一座庙,叫岩龙寺。每年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11月19日香火旺盛。
岩龙洞洞内有石钟、石乳、石笋千姿百态,蛮是好看,洞内空气清新冬暧夏凉。山半腰上有三个洞,洞内传说有八层;石钟,石乳洞很深,传说延至了十里之外的乌石峰,主洞壁上有一位民国期间人杨氏写的繁体“龙”字。诸多传说之下,当地人感恩不尽,于是在洞口集资修了一座庙,叫岩龙庵,现在主持是一位姓杨的大哥。每年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和11月19日,这里香火旺盛,农历8月19日还经常在洞里唱木偶戏。所以,有缘的您,如果无意点击,可以趁这些节点光顾壶天镇,你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收获......
编 注:博文中的部分图片与小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留言为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