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湘潭:舜卿墓庐花园村 十柱回廊叹观止

标签:
东湖别墅故事长沙故事湘潭雪阳随笔2016年立春 |
分类: 雪阳学士※故事湘潭 |
舜卿墓庐花园村 十柱回廊叹观止
----舞文弄墨※周雪阳※雪阳随笔----

伍家花园,位于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花园村,建造于上世纪初,它占地几十亩,曾是享誉一方的私家园林。岁月的变迁给这座绝美花园留下的是一片落寞与荒凉,如今再谈起伍家花园,当地村民们除了摇头,更多的是叹息。据史载,地处湘潭市西5公里处的“伍家花园”曾有传奇的故事。为了追忆,俺专程走读一回,但不是伍家花园,只是伍家花园的旧址---伍舜卿墓庐,位于宋仙路45号,时间是2016年2月6日。为了记下,以《舜卿墓庐花园村,十柱回廊叹观止》为题记之。

涉足伍家花园旧址---伍舜卿墓庐,站在雄伟的墓庐前坪,有二大特色,一是墓庐门前的两株百年玉兰树十分挺拔,枝繁叶茂的,由于长期无人打理,很多枝头重重地压在了墓庐的屋顶上。二是墓庐屋顶四角的龙凤檩头已经严重破损,裂开的缝隙明显可见,巨大的檩头随时都有掉落的可能。所以,伍家花园这栋青砖建筑(墓庐)情况可谓告急--铜瓦散落、檩头断裂、大树压顶,甚至可能威胁过往行人安全。





伍舜卿墓庐地处湘运综合经营部商店后门处,也是“伍家花园”留下唯一一栋房子。花园为伍蔚湘于1936年为纪念其父伍舜卿为建,实际相当一个乡间别墅。当年,伍家从入股“十三行”,经商钱业,开始发迹,举家已迁入长沙,在广州、上海等地设分号经营,这里的伍家大屋作用转变为伍舜卿守墓的墓庐,每年春节与中元节有伍家亲人,其余时间为一些护工在守护和养护花园。


曾听闻:在清末,湘潭人伍舜卿独资创办享誉长沙钱业“四大金刚”之一的“裕顺长”钱庄。经过数年的发展,发家致富后的伍舜卿开始着手构思在家乡营造大型宅第,即伍家花园,以供家人做安身享乐之所。伍家花园西部十余亩地为一小庄园,俗称伍家大屋。为伍氏家人春节、中元从长沙返回老家祭祖的住屋。中部为伍家花园主体,1936年扩建成一座向公众开放的花园,也是湘潭城向公众开放的唯一私家园林。花园占地不少于15亩(今农科所办公驻地),园中有一荷花池,约10丈见方,呈不规则形(今犹存一小池),池畔有以石片叠成的假山,高约丈余,池旁设亭榭楼台。



曾传言:上世纪初期,在商海打拼,发家致富的伍舜卿开始在家乡营造大型宅第,即伍家花园,其建筑群壮丽奢华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伍家大屋为工字形建筑,横开五间,两进。旁有杂屋,前有大坪。整个院落单独有围墙,占地约十余亩,位于整个建筑群的西部。
伍家大屋旁有月门,可通中部的花园。花园为主体建筑,伍舜钦1936年过世,其子伍蔚湘(又名伍芷清,时任湖南警备司令经理部上校副处长)就将此处扩建为当时湘潭城唯一一座向公众开放的私家园林。花园占地不少于15亩。园中有一荷花池,约10丈见方。池畔有假山、亭榭、游廊,远处还有一座大鸟房。各色名贵花木四时常荫,不计其数,鸟语花香,雅趣盎然。园内还有花工住房及温室,因维护得当,特色鲜明,一时声名远播,盛况空前。潭城居民,尤其是学生,经常来此远足踏春。
花园外东北角为伍舜钦墓地,约占地七八亩。原附有纪念碑、墓庐。墓庐为一中西合璧亭式建筑。横开三间,清水砖墙,周围用青砖砌以墩柱,环以十柱构成回廊。墓顶为歇山顶,屋面覆以不着色彩的琉璃缸瓦。屋角作龙形图案,飞檐翘角,十分灵动。
庐中堂屋曾有伍舜钦石刻画像,两厢墙上嵌有于右任、赵恒惕、谭泽闿、周既的草、隶、楷、篆像赞书法石刻。茶陵谭泽闿在画像赞中说:湘潭伍舜卿先生,戮力治产,致资累巨万,而散财以赒人乏,斥千金勿悋。其乐于施者,声闻于一时,殆慷慨好义,德量有胜于人尔。先生既殁,其伯嗣蔚湘,旁其幽宫,勼工治宇,讬为神区。仿汉武梁石室遗事,中肃画像,礼也。
于右任先生的《伍舜卿先生画像赞》于下:王子衡云,伊尹勒于鼎俎,太公困于鼓刀;宁戚饭牛,百里自鬻(粥),此贤俊之能自拔者。湘潭伍舜卿先生,起于陇亩,以转物侯时,富甲其邑;而自奉綦约,竺好施予,舆诵翕然。今以先生已归道山,其子蔚湘封其墓成,旁葺新宇,绩先生遗像于中,驰简乞赞。嘉其孝思汤类,为之赞曰:广者其颡,丰者其颅,其德厚信矼,穆然而与古为徒。天既丰其所縻、詶其所植之宏敷矣,复能克融世哲,泽子孙以诗书,盖慈祥恺恻,溥利于人群者,其食报则理无或殊。愿陈辞以敷衽,寿贞石而名与俱。抗战时期,杜聿明200师师部曾在此地驻扎,他的女儿杜致礼(其老公是杨振宁)曾经在现花园学校的前址上过学,后来还和杨振宁一起回学校看过。







这里也曾经有过日本据军,八十年代初时,一部分当年的日本兵,怀着歉疚和中日友好的态度,组团到花园学校来访问过。另据附近居民回忆,当年有日本游客曾借机用金属探测仪在此逗留寻宝探秘。现如今,通向主屋的青砖石阶被沉积的厚土掩埋,曾经壮阔气派的庭院、月池、花园、假山、名木以及亭台楼榭已不复存在。留存至今的已所剩无几,伍氏祭堂是硕果仅存的一栋青砖建筑,离祭堂不到50米的地方,到今还保留着一堵约70米长,高在两米上下,顶部饰以精美砖雕的旧围墙。距离伍氏祭堂大概20米远的地方,隐约可见伍家花园主人伍舜卿坟的一角。可惜,它在上世纪后期已被村民挖掘盗毁,几块精美的篆刻墓碑至今还散落在百姓家中,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亲笔书写的墓联碑则静默在煤勘六队东侧的路基上任人踩踏。其余部分不是被拆就是被一些民居、单位占据。
解放后,它的许多名贵苗木纷纷外迁市内各家单位。和平公园原有8棵罗汉松,都是建园之初从市郊伍家花园移植过来的。经过四代园丁的辛勤培育,逐渐成型成景,在公园职工和附近居民的眼中,它们如同“掌上明珠”一样珍贵。有关部门早些年曾经想用桑塔纳和公园交换罗汉松,被公园拒绝。据说目前同类型罗汉松的价格已升至每棵40万元左右,它们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镇园之宝”。“镇园之宝”却于2003年不翼而飞,有三棵品相较好的罗汉松被盗,尽管后来被警方追回,经历了这场“生死劫”,3棵罗汉松已奄奄一息,主根及须根都被刀砍断,枝叶也在搬运过程中被人无情地折损。经过5个多月的挣扎,其中一棵罗汉松还是没有逃过歹徒的“黑手”。另两棵要完全恢复生机,至少需5年时间,重新成型成景则要更漫长的等待。

在1992年,伍家花园就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周围两棵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玉兰树、枫树也一并贴上了古树名木的保护标签。让这座伍家花园,凝聚了整座城市想象力的园林,一代湘商辉煌崛起的见证的墓庐定格在历史的时点,但愿有志之士能将这一仅存的古迹修复,保护、保存,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