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风水宝地古城村

(2014-12-31 07:10:33)
标签:

旅游

雪阳居士

醴陵寻古

东坪老街

分类: 雪阳学士※雪阳足迹
古城遗址中三洲    风水宝地古城村
----乡村有约※雪阳居士※走近醴陵----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俺去过多次,每次都是匆匆而去,又匆匆来回,此次前去,俺是专程前往,所以,准备工作充分,或叫寻古,或叫乡野拾趣,或叫探究,或叫寻根问底。据史载,醴陵东汉始置县。县治即县城,因记载无考而说“自汉以来无城”。直至1987年春,当地政府特邀省博物馆彭清野先生实地考察。根据古代建城的定制,和过去在湖南境内发现的多处汉代侯城、县城旧址比较,认定中三洲古城村为西汉侯城和东汉县城遗址。故转步古城系醴陵建置以后的县城遗址,同时又是之前西汉所封“醴陵侯”的侯城故址。自此,醴陵历来无城之说,便划上句号。为了这个传说,俺专程前往醴陵古城遗址探究,游毕,以《古城遗址中三洲,风水宝地古城村》为题记之。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古城遗址位于距今城西10公里的原转步乡古城村(今属板杉乡)。这里渌江自东而来宛如飘带绕遗址东、南、西三面流过,形如半岛。当地人则称为中三洲。村北山峦叠翠,绿树成荫。中有数十亩水面的白鹭塘,一度绝迹的白鹭又回故地,或翱旋于山水间,或翔集于丛林中。20世纪50年代,白鹭塘曾创淡水养鱼高产纪录,且鱼味鲜美,吸引众多爱好者前来垂钓。村前渌水中有元宝洲,树木苍翠,林间百鸟争鸣,青草丛中散缀各色小花,大自然绘就如画风光。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从现场考察的情况来看,遗址座北朝南,三面临水,北面依山,沿江三面都筑有城垣,侯城位于县城遗址北面约20米处,与县城古垣一样,均系黄色粘土夯筑,层次分明,夯窝深约4-6厘米,叠压在东汉县城故址下面。城垣内外,均有泥质麻纹陶片发现,表现出明显的东汉陶器特征,为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有力地印证了醴陵古城的建置和筑造,以及城市文明的形成发展脉络。目前,城垣只留下一小段(有图为证)。在该处约50米处的红砖外墙上,有一石碑,于2010年9月28日,由醴陵市人民政府立,并于2008年12月14日,由株洲市人民政府认定为株洲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方可知该处来源非常不一般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的第一个侯城及东汉县城,如上述设置在原转步乡中三洲古城。在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迁移到今城区位置?以前史籍并无记载或回避。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据旧志记:县治“自汉以来无城”,“今三洲之中洲,有沙,石遗迹,父老相传,谓是昔时城基,第载籍未之详也”。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封长沙王之相越为醴陵侯,在中三洲建侯城。现残存侯城城墙3段,东西横列,断续长约250米,高3~4米,厚14~18米。东汉初置醴陵县,在中三洲侯城旧址南约20米处建县城。城墙南垣呈弧形,长约1500米;东西垣各长约250米;北垣呈直线,长约600米。县城南北轴线长约300米。侯城、县城均存部分黄色粘土所筑城垣,层次清晰,夯窝深4~6厘米。在古城址内外,均发现泥质麻纹陶片,有明显东汉陶器特征。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在古县城遗址西南约2~3公里处,今新阳乡楠竹山、王坪、荷塘等村接壤处,有东汉陶窑群遗址:距渌水0.5公里的山坡上,曾发现长约一公里的陶片层,厚度约0.6~1.2米,并有窑室残墙。陶片有釜、壶、盆、碗、缸、坛、钵、罐等10余种,纹饰清晰,有小方格纹、麻布纹、凹弦纹、横人字纹等。陶制品火候高,大多是夹砂灰陶,质地坚韧。部分陶器施酱黄色釉。说明东汉时,醴陵已有颇具规模的陶器生产。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据《汉书·文功臣表》载:“(越)以卒从,汉二年起栎阳,为河内都尉,用长沙相。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四月丙申封醴陵侯,六百户。孝文帝四年(前176年)有罪免。”这位不曾在史籍标明姓氏的醴陵侯兼长沙国相的“越”,虽居位仅8年,却使“醴陵”作为一个地域名称,第一次被写进历史,距今已有2192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长沙王刘兴因“宗室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降封为临湘侯,改长沙国为长沙郡,包括临湘在内共辖13县,其中就有同时从原属临湘管辖的醴陵地域划出设置的醴陵县。后又把湘南侯国邻近醴陵的今株洲县大部分地区划入醴陵辖境。则推溯醴陵立县至今,也将近2000年。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今醴陵城东营盘岭(民间习惯称云盘岭,系醴陵一中所在的青云山沿渌江河上行的余脉)发现“晋墓”一座,内有碑刻镌“杨仪侯王之墓”六字,左侧有“永康二年吉日立”字样。但民国初年,有学者因“永康”虽为西晋惠帝年号,但无二年纪年,而东汉恒帝,五胡十六国后燕、西秦也都用过这一年号,排除后燕、西秦二者不论,则此墓为汉为晋,尚不可定,从而提出“晋冢存疑”的论点。清末光绪年间,发现这座曾被封禁的古墓已被盗,遗弃物中有一种铭刻“阳遂富贵”四字的墓砖。县人文浚(字雪吟)曾考证此砖,认为“质粗而短,隶文甚古,阳字从阜,遂字逐上作三点,富字上面有二点。”属典型的汉魏古隶风格。“阳遂富贵”是吉利语,“犹大富贵宜侯王也”,和“杨仪侯王之墓”碑互为印证。所以,这一墓葬不止一墓!考三国史载,吴国丞相顾雍,于黄武四年(公元225)进封为“醴陵侯”。这时的醴陵早已立县。顾雍原来的封爵即是建安25年(220),吴王孙权所封的“阳遂乡侯”,墓砖的发现,证明此墓开始应是顾氏亲属所葬;而“永康二年(公元301)”所立之碑,则是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短暂统一全国后,顾氏后人所立(顾雍亡故于公元243年)。故此墓是否即为顾雍本人,虽不能确定,但说后来这一部分是“晋墓”,应该没有错。同时这里应该澄清前人一个小小的疏漏,即西晋惠帝永康纪年实际也有过二年,只不过是在这一年又改了一次元叫“永宁”元年。一年中拥有两个以上的年号,在中国封建帝王的纪年中屡见不鲜。反倒是东汉恒帝明确只有永康元年。所以营盘岭古墓总体来讲是一座汉魏三国及晋的家族组合墓地,位于东门近城。证明从“阳遂乡侯”到“醴陵侯”这几十年间,醴陵县城已经迁移到今址,此处遂被顾氏族人看中为“风水宝地”。迁徙原因,要从两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去加以考量。中三洲古城三面临水,弹丸之地逼仄不利于拓展,已是不言而喻。而自醴陵以“乡、亭”升格为县,辖境大增,西至渌水下游渌口(今属株洲县),东至上游发源处杨歧山附近(今属江西萍乡市)。政治中心依当时地理方位的中心东移,正是今城位置。恰处控扼“湘东门户”枢纽位置,又是渌水中游的水运繁盛中心。地域远比中三洲广阔,城区拓展有回旋余地。前人能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已被证明是很有历史眼光的。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醴陵寻古:古城遗址中三洲 <wbr> <wbr>风水宝地古城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