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江右商帮吉安人

(2014-12-29 07:25:01)
标签:

东坪老街

古湘潭

旅游

雪阳居士

江西会馆

分类: 雪阳学士※雪阳足迹
江西会馆古遗址   江右商帮吉安人
----乡村有约※雪阳居士※走近湘潭----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据传闻,湘潭县有十七八所江西会馆,县城有,每个乡都有,有的乡还有两到三个江西会馆,可想而知有多少江西商人在那里。解放前吉安人还有一首民谣叫“一把包袱一把伞,走到湖南当老板”,明朝时也有个民谣叫做“无赣不成镇”,没有江西人就没有市镇。根据这一传说,俺走读了雨湖的万寿宫,细看了江西会馆遗址,游毕,以《江西会馆古遗址,江右商帮吉安人》为题记之。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湘潭江西会馆遗址位于雨湖区十总正街。原名许旌阳祠,又名万寿宫。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十二年(1655)由江西众商捐资重修于现址(一说建于顺治七年,即1650年),祀许逊。实为旅潭江西客商会馆。后因年久失修,逐渐圮毁,仅余门楼、夕照亭等遗迹。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门楼居平政路258号(湘潭市第十六中学校区后门),高 12米,宽5米。四柱五楼牌坊式,花岗岩和汉白玉结构。中门左右置抱鼓石,两端立石狮。顶檐下竖额泥塑行楷“江西会馆”四字,五龙盘边。四周饰蟠龙、凤凰、异兽、人物、传统花纹等浮雕、镂雕,脊角鸱吻高耸,形象生动,工艺精美。两端砖墙顶部还保留了数幅堆塑图案。夕照亭为原会馆后花园之水阁凉亭,今地处雨湖公园中湖南侧周家山。1980、2011年维修。亭立于一花池中,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方亭,二层,石木结构,高12米,边长8米,内外8根石柱,重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花岗石基座自池中垒起,亭环以青石栏杆,东以石桥接岸。亭顶脊饰二龙戏珠彩陶,梁枋、斗拱、雀替、藻井、天花、花板、花窗、檐角、栏柱、栏板等彩绘、浮雕、镂雕、圆雕、陶塑瑞兽、山水、花草、人物、故事等图案和吉祥花纹,画(刻)工精细,色彩绚丽。池岸怪石嶙峋,树木葱茏。“鳌山夕照”系“雨湖八景”之一。“江西会馆(含亭、桥及牌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十总正街一位周姓老者介绍,江西会馆门楼及门楼內一草一木一石一物、以及后院夕照水阁凉庭又何止熟悉、这些全是他儿时欢乐玩耍的天堂呵!只是这门楼旁小屋内藏着的石鼓和石狮始终是那么的神秘、因为里面居住着人、儿时的他们只能通过小屋的墙缝里偷看猜测讨论。几十年过去了、今回忆.惋如昨日、伤感中但饱舍着无尽地趣味和许些惆怅和失落,尤其是现在湘潭江西会馆境况,令人担忧.....从他的言谈中显露出些遗憾与无耐。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同时,据究古代经济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手工业,在古代的手工业里,非常重要的是陶瓷器。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一万两千年的早期的原始红陶,所以江西的陶器,后来发达的瓷器也是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的,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古代的另一个重要的手工业是冶金,冶金主要是铜和铁。中国已知最早的铜矿在江西瑞昌铜岭遗址,是当代的铜矿基地。在这个铜岭遗址我们还能看到大量的巷道、辘轳、洗矿的矿池。在江西的新干大洋洲遗址发现了一个商代晚期的大墓,在这个大墓里出土了四百多件铜器,这些铜器大的有几十公斤,非常壮观漂亮。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除此之外像造船、纺织、造纸等等,江西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一个现象,就是在明代后期,江西奉新的宋应星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叫《天工开物》,这本书被李约瑟赞扬为“十七世纪中国的工艺百科全书”。正是因为江西有发达的手工业,所以才能产生宋应星的巨著。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万年仙人洞发现了早期的红陶,一万两千多年前的陶器。发掘开的瑞昌铜岭有着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商代采铜的巷道,水平的,垂直的,水平加垂直的,像一个蜘蛛网一样。在大洋洲出土过商代的铜鼎,有几十公斤重,它非常有意思,它和殷墟出土的铜鼎基本上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铜鼎的耳朵上立了两个老虎,这是很奇怪的,到目前我们还没有充分的解释,但是这具有最典型的江西地方特色。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我们再看商业,江西的商业在很早就有了发展,在大洋洲出土的一些文物和广东出土的文物比较像,和长江下游出土的东西比较接近,所以我们从这个现象来判断,大洋洲和闽南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发生了最初的商业交换。秦汉以后,江西一直是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地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著名的南北交通的要道---大庾岭商道,它走鄱阳湖赣江和大庾岭到广州然后出口。《南安府志》引了桑悦的一篇文章,说这个地方“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万足在上面踩踏,想找一块冷的土地都找不到。


湘潭老街:江西会馆古遗址 <wbr> <wbr>江右商帮吉安人
     从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江西的商人足迹遍天下,就是所谓的“江右商帮”。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明朝有个地理学家的官员叫王士性,他到云南为官,担任了南昌军令道。他在云南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地人口中,江西人特别多,这些江西人中抚州人又特别多,“居十之五、六”。乾隆时期,我国和缅甸发生边界冲突,乾隆征缅,缅甸多大山,必须要有向导。中国军队找向导,大多是江西抚州人。后来英国占领缅甸时他们也发现,在缅甸的中国人大部分都是江西抚州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