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arents》专访:4岁开始,为上学做准备

(2011-08-13 22:49:26)
标签:

小学

准备

4岁

发展

学前班

自主

学习

好奇心

自我管理

纪律

育儿

分类: 懒猫的早教园地

《Parents》专访:4岁开始,为上学做准备

前不久接受《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的专访,因为好好已经是小学生了,编辑希望我根据自家的经验,谈谈孩子上学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懒妈的核心观点是:上学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考验,这个准备需要再往回追溯好几年。所以,这一期的专题叫做《4岁开始,为上学做准备》。

 

1、《Parents》:在上学之前你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实践证明,这些切实可用吗?

 

友童:说实话,上学前没有特意做准备工作,比如没上学前班,也没有在家里或者外面提前学习相关的知识,一直是顺其自然让其发展。到了上学的年龄,我觉得她各方面的情况应该是符合小学要求的,就上学了。事实证明,孩子能够顺利进入小学生活,在学习、纪律、体育和交往等方面的表现都还不错。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好孩子”、“好少年”、“表现突出奖”等奖励,老师认为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我认为,上学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考验,需要我们再往前追溯几年,比如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然后才可以水到渠成。

 

2、《Parents》:好好上学前学过拼音和识字吗?

 

友童:好好因为自己感兴趣,上学前认识很多字,但拼音、数学都没提前学过。她在4岁半以后进入文字敏感期,虽然没刻意教过她,通过亲子阅读和生活中的吸收,在上学前已经认识了不少字。在拼音方面,因为没学过,刚开始确实比别人学得慢,发言也不积极(因为不会),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别的同学就没有差距了,而且,通过这个努力的过程,进一步提升了她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和积极性。后来写作文、用电脑也都能用到拼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一技之长,并能运用上,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很良性的。

 

女儿的班主任老师带过多届一年级学生,她告诉我,其实老师不怕孩子之前没学过,最怕的是之前被动灌输学出来的,孩子自己不会学,一开始看上去比别的孩子有优势,但是后来就慢慢落下来了,这样的情况被老师称为“吃老本”。有的孩子吃两个月老本,有的吃一个学期老本,等到学习新东西时,就不自信了,这样对孩子的发展并不好。 

 

所以,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让她提前学会一些知识更重要。

 

3、《Parents》:自主学习能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友童: 自主学习的准备过程其实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保护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会建立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制。当她遇到困难,能够主动激发学习的潜力,然后靠自己的努力逾越困难。这样的学习才更有长劲儿,也适用于学习知识以外的任何方面。

 

4、《Parents》:好好上的是自由而宽松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她能适应小学课堂吗?

 

友童:这也是我之前最大的担心,在这么自由的环境下长大,能适应传统小学在纪律方面的要求吗?我甚至偷偷选好一个宽松环境的小学作为后备。但是她适应得很好,孩子如果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下长大,会慢慢形成内在的秩序感,这样的孩子在纪律方面能够表现出自律性和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事实证明,当孩子换到一个纪律要求更加严格的环境时,她的秩序感和自我约束能力就充分体现出来了,而且是自律不是他律,即使老师不在,也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女儿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因为纪律方面表现好,获得了“坐姿小标兵”、“升旗小标兵”等一连串称号,得的小红花也是全班最多的。后来我反思,其实蒙台梭利理念中的自由和纪律并不冲突,这种自由会激发孩子的秩序感和自我约束能力,反而更能够遵守规则和纪律。 

 

5、《Parents》:关于生活起居、习惯等方面,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友童:生活起居方面,从小要让孩子的生活有规律,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有节奏地生活。小学上学时间比较早,一些妈妈为了让孩子提早适应小学的起居,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早睡早起,能这样做当然好,不过如果上学前做不到,比如有的妈妈下班晚,孩子想多和妈妈在一起,晚上休息得也晚,那么,也要让孩子有一个规律的生活。到上学前,通过一段时间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就能和学校的要求达到一致。但是如果之前的生活规律就是混乱的,那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孩子适应紧凑的学校生活。

 

习惯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多小学生之前在家里和幼儿园都被照顾得很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自己的物品也无需操心,那么上学以后会很不适应。因为在学校里,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管理,比如:自己记录当天的作业、自己整理书包和学具等等,有一些小学生上学后总是丢东西,今天丢铅笔、明天丢橡皮,老师每天在班里捡到很多东西,问学生却都说不是自己的,这就是平时缺乏自我管理的表现。

 

6、《Parents》:除了孩子,妈妈是不是也要做一些心态方面的准备工作?

 

友童:是的,妈妈也需要做准备,主要就是心理上的准备。说实话,孩子刚上小学时,我也是有焦虑和担心的,遇到一些事情心里会患得患失,不过这样的心情在第二学期就好了很多,所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是需要的。其实说到底还是要相信孩子,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是社会化的第一步,从幼儿园到小学,是社会化的第二步,遇到困难和问题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带着欣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要担心孩子是不是吃苦了,能不能受得了,尤其不要把这些挂在嘴上或者表现在孩子面前。

 

(以上内容发表在《父母世界》杂志2011年第8期,发表的文字与原文略有删改)

 

友童

2011年5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