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宝宝学习语言要注意避免的两个误区
(2010-12-06 13:13:35)
标签:
语言学习发展婴幼儿外语双语早教育儿 |
分类: 懒猫的早教园地 |
以下内容是为杂志写的专栏文章——“陪着宝宝学说话”,原文比较长,有三千多字,讲从孩子出生到5岁的语言发展和父母该怎么做,我摘选其中的一部分发在这里。
不久前曾在博客里发过一个讲幼儿英语学习的观点,这篇文章里谈到的第二个语言学习的误区——“打造双语宝宝的误区”,也是对那个观点的补充,欢迎继续探讨。
帮助孩子学习语言要注意避免的误区:
误区一:让孩子跟着电视学说话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和孩子交谈的重要性,仅仅听他人谈话,孩子是不能学会语言的。很多人以为让孩子看电视是一种学习语言的方式,其实不然,——仅仅接触语言是不够的,必须让孩子积极参与到语言的使用中。
对话的形式才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只要父母关心孩子、多和孩子进行互动,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发展认知和语言。孩子的语言学习完全是在情感相融的生活情景中学到的,而不是通过看电视学到的。
只有在真实的交流和体验过程中进行学习后,当孩子嘴里说出某个词的时候,他们内心会同时出现跟这个词有关的感受。孩子通过感觉器官对身边的事情进行体验和吸收,转化为内在的感受和精神层面的认知,然后,这些内在的东西才会被孩子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并用来与他人进行沟通。这,才是真正的语言学习。
误区二:打造双语宝宝的误区——早期语言环境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从小多学会几门外语,因为看到混血宝宝由于所处的语言环境复杂,就能同时学会多种语言,妈妈们也给自己宝贝从小就说外语,把几种语言混杂在一起,对于这样的方式,如果本就是真实的语境(比如家里有人讲另一种语言或是方言),另当别论,但是,如果是妈妈刻意而为,要是把握不当,对宝贝的语言学习非但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弄不好反而阻碍孩子的语言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父母为了让孩子提早学习第二语言,刻意打造出双语环境,其本身就缺乏相应的真实语言环境,比如,妈妈很难做到一直坚持和宝宝说英语,当宝宝发现用汉语也能和妈妈交流时,就缺少使用第二语言的动力,这样对学习双语并没有特别实际的意义。而如果妈妈的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反而失去了更多帮助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可谓得不偿失。
母语是孩子从一出生开始接触的第一种语言,孩子通过听母亲和身边的人所讲的语言,以及和他人的互动,来学习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与事物配对等等。在孩子的早期发展过程中,母语帮助孩子建立思维模式和精神内涵。然而,在孩子两岁以前,如果给孩子提供的语言环境过于复杂,很可能会给孩子的语言发展和认知学习带来困惑,对表达失去信心。这方面,希望那些急于让孩子早点学习外语的妈妈们加以注意。
(文:友童)
以上内容发表在《家庭育儿》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