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懒妈妈快乐育儿经三晋都市报80后妈妈育儿 |
分类: 懒猫的早教园地 |
《三晋都市报》专访:http://www.daynews.com.cn/sjdsb/Aban1324/A19/949835.html
西方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三岁决定一生”。现在的家长们,也大都已经认识到早教的重要性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妈妈们可谓是用心良苦。
如今的80后妈妈们,与上一代妈妈相比,有了更多自我的主张,在育儿方面也自有一套理论。且听我们今天的主角友童如何做快乐“懒妈”。
“懒妈”的早教观
记者: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那么,早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早教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多学知识吗?
友童:我觉得,早教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做游戏也好、读书也好、画画也好、唱歌也好,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前提都是要确保母亲和孩子感受到快乐,要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同时也要让妈妈感受到育儿的快乐。
记者: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早早地就教孩子背唐诗、识字等。看到别的孩子有那么多“本领”,大多数家长都会产生焦虑情绪,同时会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不知您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又是如何自我调节的?
友童:我因为比较早地系统学习过儿童心理学和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早教方面,我坚持在女儿小时候不提前给她灌输抽象知识(比如认字、学数学等),而是尽可能多地带孩子去大自然游玩,充分给孩子探索和感知的自由。
在和网友们交流时我发现,有太多妈妈虽认识到过去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却对新的教育理念没吃透、无所适从,她们受市面流行的一些“0岁早教”观念的影响,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忙着让孩子学这学那,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这反而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后果。在这个方面,我坚定地扮演着快乐“懒妈”的角色。
我女儿现在快6岁了,还有不到半年就该上小学了,自从她一年前进入文字敏感期以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和亲子阅读时看到感兴趣的字就提问,快速认识了很多字,目前她已经能独立阅读纯文字的故事书。除了书写之外,她语文水平已经至少达到了小学三年级的程度。最近我又无意中发现女儿能够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法了。她虽然没学过,却有自己的“计算”方法,总的原则就是化难为易,先把不会的转化成会的,然后解决问题。
我在早教方面的做法,也曾遭遇过很多“现实派”父母的怀疑和挑战,但是我始终坚信,培养了孩子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今后的学习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记者:您给家长们推荐了那么多的儿童类书籍,孩子每天看那么多书,会不会很累?妈妈要陪孩子看完这些书,也需要很多的时间,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
友童:我和女儿每天睡觉前都有至少半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那么多书,就是在这些亲子阅读的时间里看完的,不仅不觉得累,亲子阅读对于女儿和我,都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女儿喜欢听妈妈给她讲书里面的故事,我呢,觉得能和孩子亲密地在一起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一天的工作劳累都在这个时候放松下来了。
规则不等于惩罚
记者:“懒妈”在平常生活中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这样会不会让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性更大,有的妈妈担心这样会不会造成入托时的困难?
友童:在孩子3岁之前,妈妈如果能多陪孩子在一起,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绝对是非常有好处的。这里的陪伴,我们指的是有效陪伴,不是说妈妈只要陪在孩子身边就行了,有的妈妈过于敏感、自身安全感不足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反而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作为妈妈,自己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避免把自己内心的伤痕投射给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成人的养育才能存活,所以孩子对第一抚养人(妈妈)的依恋性最大,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妈妈陪伴孩子多和孩子入托困难,是两回事。安全感建立得好的孩子,会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记者: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教育孩子是不是也需要赏罚严明?有时候孩子并不是不知道他那样做是错的,但还是经常做错,这个时候小小的惩罚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友童: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规则是一定要制订和明确的,但是,惩罚却不是必须的。孩子的犯错是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而且不可能一次就改正,作为父母,我们最需要做到的是“温柔地坚持”,而不是严厉地惩罚。
很多人认为惩罚和规则是一体的,如果要让孩子遵守规则,就要制订惩罚措施,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爱之后,他也会主动去爱别人。在给予心灵自由和尊重的情况下,孩子会自愿遵守规则。
惩罚,不能帮助孩子改正,也许孩子会因为被惩罚过,下一次不去做那件事,但是在内心里,他可能并不能接受,如果有机会不被大人发现,他可能还是会去做。而且,惩罚的做法,尤其是打骂孩子,只能教孩子学会“以暴制暴”。
记者: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要讲究“度”,在育儿上也不例外。很多家长都有一个担心,对孩子限制、说教得多了,怕孩子成了“乖宝宝”;放养式教养,又担心孩子没有规矩,真是很难把握。您在育儿过程中是如何把握这个“度”的?
友童:首先要制订必要的规则,我给孩子制订的规则主要是两方面:“危险的(可能会伤害自己)”和“打扰或伤害他人及环境”的事情不可以做。规则之外不限制孩子。
“懒妈”身懒心不懒
记者:“懒妈”的所谓“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请问您在育儿的过程中有没有做不到“懒”的时候?当实际情况与“懒妈”的教育理念发生冲突时,您是如何化解的?
友童:是的,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我在育儿过程中其实也常常做不到“懒”,总是忍不住想去帮女儿一把,不管是生活中的日常事务,还是在女儿成长过程遇到困难,直接用我的力量来帮助她,比她自己做更容易,但是这就取代了她自己的成长。所以,我管自己叫“懒妈”,也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懒”一点,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记者:小孩子做事情往往比较慢,一着急,父母便忍不住会过去帮忙,甚至完全包办,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就会更差。对此,有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友童: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孩子主动完成一件事就及时鼓励。别一下子交给孩子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否则反而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记者:做快乐“懒妈”有啥秘诀吗?
友童:概括起来是:“身懒而心不懒,有所为有所不为。”养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要想从容不迫、心中有数,就要做个学习型的妈妈,用科学的育儿知识武装自己,还要勤于思考、不迷失自我,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场外连线
其实,时尚、个性十足的80后妈妈,都有自己独特的育儿经,她们提的问题一样耐人寻味。
瑞瑞妈:瑞瑞现在两岁半,是个典型的“乖宝宝”,小朋友抢了她的玩具,她哭;小朋友强行拉上她去干某一件她不愿意做的事情,她也是哭。请问这应该怎么解决?
友童:孩子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模式,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交往模式的体现。“乖宝宝”在家里,父母往往不会尊重孩子,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只会逆来顺受的“乖宝宝”了。
高高妈:孩子的求知欲很强,有时候,不是单纯地看书或者带他们去户外开阔视野就可以满足的。我觉得通过电视获取知识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友童:孩子在学龄期以前,包括小学低龄阶段,其实是通过实际的感受来进行学习的。与其让孩子坐在电视机前学习鱼儿的生活习性,不如亲手让孩子养一条鱼带给孩子的经验更直接。通过电视获取知识这一方式,对于10岁以后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是,对更小的孩子而言,尤其是三岁之内的孩子,充分发展感觉和知觉的认知体验,是最最重要的。
本报记者邱会珍 实习生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