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几篇有关早期教育的媒体最新报导

(2009-07-12 23:49:19)
标签:

早期教育

婴幼儿

早期开发

智力开发

神童

超常儿童

幼儿园

人格

品质

育儿

分类: 懒猫的早教园地

中国儿童教育三大误区

来源:新华网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周谷平教授日前在浙江莫干山举行的国际儿童教育发展论坛上表示,尽管近年来中国儿童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需要反思三种误区。

 

  误区一,师资队伍弱,观念落后。和国外幼儿园聘请研究生学历的老师相比,我国现有的师资体系对幼儿教育不够重视。只要有中专文凭,就能做幼儿园老师。周谷平说,“研究儿童教育的是‘小儿科’,不需要很高深的理论和学术支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儿童正处于心理奠基期,他们的老师也理应由更加富有教育理论、实践水平的人来担任。

 

  误区二,应试化倾向下移到幼儿阶段。周谷平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分强调正规化、学科化、知识化的问题。

 

  误区三,过于关注早期开发。许多家长对神童现象、“0岁方案”特别感兴趣,而忽视了对孩子人格和品质的培养。周谷平认为,只有极少数儿童适合早期开发,更多的孩子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拔苗助长只会摧残孩子的身心。

 

----------------------------------------------------------------------------

 

儿童早期教育切忌盲目“智力开发”

来源:《光明日报》

 

     在日前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举办的“学前教育专题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指出,儿童早期教育切忌盲目进行“智力开发”。

 

     韦钰说,现在一提儿童早期教育,就是MBA、哈佛,就是认识一千字,就是3至5岁能背《三字经》,这其实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早期儿童脑的可塑性最好,但同时也是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时期,如果盲目进行“智力开发”,盲目给孩子“加餐”,反而会给儿童造成伤害: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的孩子,成年以后患慢性疾病的几率高, 也更容易呈现反社会的行为;而睡眠不足或失眠、父母的喜怒无常、强迫性教养和惩罚性教养都会给儿童造成慢性压力。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孩子比成年人缺乏睡眠,看看培训学校门口,多少家长拧着孩子的耳朵强迫孩子上课后班,再看看他们沉重的书包里装着什么,就知道中国孩子的现状。”韦钰认为,解决我国儿童早期发展的现实问题,必须依靠教育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学习科学的研究。学习科学是一门新的交叉学课, 它从心智、脑与教育的视角,用认知神经科学和情感神经科学来研究学习者,以及教与学的过程。我们急需这些科学研究来引导家长和社会,并帮助政府和学校进行教育决策,以防止那些看似科学其实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早期教育行为耽误甚至伤害儿童。

 

---------------------------------------------------------------------------------

 

七成父母对育儿不自信

来源: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

 

    一个关于“要不要提早教孩子认字”的老问题,近日在新浪亲子频道引发热议。几十位专家、上百位网友撰文发表看法,2453名网友参与调查。

 

  来自健康时报与新浪亲子频道的联合调查数据显示,15.5%网友仍然坚信“教孩子认字应该越早越好”;认为“上学前都不教孩子认字”的家长只占8.3%,更多家长(49.0%)模糊地选择了“不要太早”教孩子认字,或是“无所谓早晚”(占27.2%)。

 

  七成父母对“要不要早教孩子认字”的观点没有明确的态度,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表示出,现在的家长在面对新老育儿观念的冲击时,很不自信。既不愿意遵循老一辈的教育方法,但对新的育儿理念又没有吃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现在物质生活改善了,许多人都以为有条件把孩子教育成一流的孩子,但一流的孩子又没有别的标准,所以认字就好像成了一个标准,这完全是一个误区。

 

  孙云晓在新浪亲子中心的博客中写道:“反对让幼儿过多认字和做题,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因为功利化的教育会把早期教育变成早期摧残。”

 

  别人都学你不学怎么行

 

  编辑部曾接到一位读者电话,说自己的孩子只知道吃和玩,不好好学习,而他的小表哥已经能认识80多个字了。让人惊讶的是,这个焦虑的妈妈口中不爱学习的宝宝竟然只有两岁半!

  这位妈妈让我们意识到,很多科学育儿的理念对于家长来说还仅仅是一个表面的口号。

  在这场由新浪亲子中心发起的讨论中,记者发现,尽管绝大多数网友倾向于别太早教孩子认字,但摇摆于各种教育理念之间,嘴里说着别太早,一看到别的孩子字认得多,就开始着急,并质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孩子上学前,我从不逼迫他认字,可上小学后学习跟不上,别的孩子写字要二十分钟,我家孩子要一个小时。孩子每天处在焦虑状态,怕字写不好被老师批评,一点没有自信。”网友的困惑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

  记者采访了一些父母,和网上调查一样,更多的父母在这一问题上态度暧昧,他们一边回答“教得太早对孩子的发展其实不好”;一边又表示“别的孩子都学,你不学,将来会跟不上的”。

 

  家长的动摇是因为不自信

 

  记者电话咨询了东方爱婴等5家早教机构,其中只有慧婴之家有类似于识字的课程,其余四家无一例外地说,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潜能开发最重要。而一般的幼儿园,在孩子小班、中班都不提倡教孩子认字,只有到了大班,有的老师为了能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会教孩子认一些字。

  教孩子早认字,更多的还是一些家长的自主行为,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这15.5%家长的影响力。因为绝大部分家长在看到别的孩子能认很多字时,心里都会产生动摇。

  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的解释是:家长的动摇是因为不自信。

  “如果因为没有提早教孩子认字,等孩子上学后跟不上文化课,就开始后悔,质疑之前的教育方法……这样的心态才大错特错。因为他不相信孩子是一个人,不相信在桃花落掉的那几天,他就是一个小绿球。当你不相信这个小果实以后能长成一个鲜美的大桃子,你肯定会不再照顾这颗小果实,不给他施肥浇水,最后这个小绿球就真的长不成大桃子了。其实,只有坚定的相信他以后肯定能长大,你才会不计代价地不断给他施肥,一直到他成熟。”

  自信的父母或许应该像网友“开心妈咪”一样:“儿子上学前我只是做些情绪引导。上学后儿子虽然在识字方面有些欠缺,但由于我能及时跟老师沟通,掌握孩子的第一手信息,孩子并没有丧失自信。反而感觉学前的情商引导一点点地在他生活中渗透。”

  遗憾的是,中国的年轻父母太缺乏这份自信。

  “以前家庭教育都是吃饱饭就行了、上学逼着成绩好就行了,现在突然觉醒了,知道孩子像世间万物一样有自然的成长规律,如果人为破坏了这个规律,就会遭到无法挽回的损失。可没有前人做榜样,他们不敢相信,坚持这样的教育方法,能否等待一个优秀的孩子成长起来。”李跃儿说。

 

  中国最落后的教育就是婴幼儿教育

 

  其实,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尤其是抛弃了上一辈传承的教育方法,去接受一个新的理念,是一定需要学习的。在孙云晓看来,“中国有许多父母缺乏对教育的真正了解。”

  孙云晓所在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调查,54.6%的中小学生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读博士。

  “这在中国一百年都做不到。”孙云晓感叹,“一个孩子认字多就是天才吗?不一定,也可能是畸形发展。只有3%的儿童是超常儿童,我们不能用对待超常儿童的标准去对待普通儿童。”

  “中国最落后的教育就是婴幼儿教育”,孙云晓建议年轻父母们要学习科学知识,也要向实践学习,努力掌握儿童发展的规律,让孩子全面发展,慢慢成长。

  “家长奋起使自己成长了,孩子的问题马上就好解决了。就好比为什么不提倡早教认字,只有真正把道理讲透了,并看到结果,家长才会遵循、坚持。”李跃儿说,这是实践的经验。

 

(最后这篇文章,孙云晓在博客中转载时的标题为“别用超常儿童的标准要求普通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