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之旅(20)——贝桑松,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下)

标签:
贝桑松杜河天文钟城堡弥撒 |
分类: 游记 |
窗外的大时钟在催促我该出门了。快上午10:00了,我来到了大堂。当班的还是那位混血美女。她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向她要了一张酒店印制的游览图,她帮我在地图上标出了我想去的景点。
贝桑松的市中心在老城区。一条杜河绕着老城区缓缓流淌。混血美女已为我在地图上标出了通向横跨杜河(Le Doubs)的Pont Battant(芭当桥)的Rue Battant(芭当路)了。我只需知道出门往哪条道走就行了,因为剩下的路该怎么走我就指望路人了。我对此已是信心满满的了。
贝桑松有建于1843年,占地3公顷的米果公园。我想那里该是放松身心,享受森林氧吧的好去处。可我虽然在贝桑松住两晚,但实际只能“一日游”。况且因为没有导游“催命”,天天睡到了自然醒。我拥有的游览时间不过六、七小时。我决定不去公园,而是去看看贝桑松几个必须“到此一游”的景点。
贝桑松公认的“必游”景点有:杜河、贝桑松美术馆、贝桑松城堡、省-让大教堂天文钟、时钟博物馆,以及雨果故居等。
那天,我穿过老街,来到Pont Battant上,只见桥下的杜河纯蓝如天,仿佛像镜子般透亮。过桥,便到了位于老城区近中心的贝桑松美术馆了。据说这里珍藏着法国年代最为久远的收藏品,包括从古埃及、希腊、伊特鲁里亚的艺术品到高卢罗马的马赛克。遗憾的是美术馆大门紧闭。一位英语说得很溜的中年男子告诉我美术馆正处于两年的修缮期。我只能“望馆兴叹”了。
http://s11/mw690/001ob4lDgy7082PW4d45a&690
http://s10/mw690/001ob4lDgy7082TZNj3a9&690
未见杜河,我已有了一种心清气爽的感觉。
http://s15/mw690/001ob4lDgy7083iMc9wbe&690
http://s9/mw690/001ob4lDgy7088LRZFe38&690
这样的娱乐项目已成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
http://s16/mw690/001ob4lDgy7083qBtrV4f&690
贝桑松也被称为古城,但肯定比第戎古城”年轻“。
http://s10/mw690/001ob4lDgy7083nlNxL59&690
美术馆前广场上的椅子都很艺术化了。我后来发现这是个到处都有座椅的城市。
http://s10/mw690/001ob4lDgy7083JjQh3c9&690
http://s13/mw690/001ob4lDgy7083NKEGM3c&690
一个适宜居住和度假的城市,水资源必须是干净的。
http://s13/mw690/001ob4lDgy7083UUxOc0c&690
处于修缮过程中的贝桑松美术馆。
我顺便向那中年男子询问如何前往圣-让大教堂天文钟。他借助我手中的地图向我描述了一番,而我记住的只有可“起步走”的那条Grand Rue。穿过Grand Rue,我来到了一个叫St-Pierre的教堂前。地图上有大街小巷,让我没了方向。我需要再找一个人告诉我往哪里“起步走”了。
教堂前的广场上聚着不少人,像似一场弥撒刚刚结束。我这才想起是13号是星期天。人们都去教堂了,难怪我刚才一路难见人影。我走上教堂台阶,进去快速张望了一下,果然做完弥撒的教徒还没有散去。
我来到门口,看见两个七、八十岁,但看着很有派头的老人在台阶上聊天,便上前请教如何去“天文钟”。两位老人听了,“七十”
指着“八十”对我用英语说:“跟他去就行了。”我补充说明:“我只会讲英语的”。那“七十”又笑着回我:“他会说英语的。”
“七十”和“八十”草草收摊了“嘎讪胡”。那位看着80出头,略显消瘦,一看就是早年“圣-约翰”大学毕业的老人开始领着我去“天文钟”了。我实在不好意思劳驾他老人家,便说:“我可以自己去的,您告诉我往那条道去就可以了”。老人却说:“我家就在那附近,我顺路的”。这下,我心安理得接替那“七十”和老人“嘎讪胡”了。当老人知道我来自中国,还饶有兴致地问我来自哪个城市,当得知我来自上海时,老人有点兴奋地说:“啊,我的女儿有个好朋友就是上海人。她嫁给了法国人。但还是不太习惯法国的食品……”
老人告诉我“天文钟”中午12:00要关门,下午1:00再开门,希望我能赶上。说话间,老人指着一排老宅说:“我家就在这里。”此时,我已看到教堂的圆顶了。见他过门不入,我便说:“我知道前面就是了,我可以自己去了。”老人却说:“我陪你过去,我要让你看那个‘黑门’,它有近2000年历史了。前些年,这门修缮了一下,现在不黑了,但我们还是叫它‘黑门’。”老人的好意让我感动,他是怕我错过了这个建于公元175年的历史遗迹。他一定是很为家门口有这么个“珍宝”而感到自豪的。
站在“黑门”前,老人才对我说:“现在你可以沿这条道上山了,你应该能赶上了。”我和老人拥抱告别,他给了我一个父亲般的贴面礼。我要给老人拍张照,他很乐意;可惜记忆棒那一刻出了点问题,没能储存下老人的笑容,等我发现,就只能拍下老人的背影了。
http://s2/mw690/001ob4lDgy70846LhAZa1&690
我目送着老人远去。
http://s10/mw690/001ob4lDgy7084cop8le9&690
http://s8/bmiddle/001ob4lDgy7084g6JXp67&690
这建于公元175年的"黑门"是为了庆祝马克-奥莱斯国王凯旋而建的。
当我一路小跑上山,来到写着Horloge Astronomique,存有天文钟的教堂门口时,已是11:55分了。里面有一队法国游客正和一位教堂里工作的姑娘聊得很欢。不知是正好到了准点,还是姑娘来了兴致,反正她拉了一下“绳索”,天文钟上的“小人”全部动了起来(整点应该是必要条件)。一场“小人表演”完毕,姑娘也就门关门回家了。
http://s6/bmiddle/001ob4lDgy7084FokDz35&690
http://s1/mw690/001ob4lDgy7084CWj3W50&690
http://s10/bmiddle/001ob4lDgy7084Kt2ytd9&690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正好赶上了12:00。
http://s14/mw690/001ob4lDgy7084RcSO96d&690
到贝桑松,一定不可错过这个稀世珍宝的天文钟的。
贝桑松最著名的景点应该是山顶的贝桑松城堡(La Citadelle)。城堡建于1674至1711年。据介绍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倚重的军事工程师沃邦将军的一大杰作。但昔日的军事工程,如今已成了贝桑松人的一大休闲娱乐的场所。门票10.6欧元。
城堡里有历史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美术馆、环幕影院,还有动物园,动物园里还包括水族馆和昆虫馆。除了动物园还算有点人气,其它的地方只能偶遇几个游客。那份静寂让人发怵。
有那么20几分钟,我独自一人在城墙上行走。除了风声,就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因为西边的城墙是“死胡同”(下面是动物园),游客都去走东边的城墙了。可西边的城墙下有漂亮的杜河,我得来个高空俯瞰。于是,我愣是独自一人把西边的城墙走了个来回。当我登上东边的城墙时,才总算能找人为我留张影了。
当我看到城墙下满目苍翠的森林、如茵的草坪间点缀着一幢幢白墙红瓦的别墅,还有那如镜的杜河边停满的小汽车,我明白了昨天把火车塞得满满的法国人一定就在下面的度假村里“无所事事”地享受周末了。
可惜,我只是个旅行者。旅行总免不了“虚荣”的成分。我必须到这个贝桑松最赫赫有名的城堡“到此一游”。
http://s3/mw690/001ob4lDgy7086bBCzU12&690
道路已重建了,如今人们已可以开车直接到达山上的城堡门口了。
http://s5/mw690/001ob4lDgy7086tiPJi44&690
半山腰,见有休息的长凳,我便稍作休息,欣赏这“新旧交融”的城市风光了。
http://s11/mw690/001ob4lDgy7089dlhtU8a&690
http://s9/mw690/001ob4lDgy7089gv9XO88&690
去城墙的路上,很难见到几个游客。
http://s12/mw690/001ob4lDgy7087jbhAD1b&690
http://s15/mw690/001ob4lDgy7087myKl03e&690
http://s16/mw690/001ob4lDgy7087py2mP2f&690
http://s14/mw690/001ob4lDgy7087s9Wgt7d&690
http://s10/mw690/001ob4lDgy7087uvsWl99&690
在贝桑松,你不必发愁没椅子坐,只有椅子“发愁”没人来坐。
http://s14/mw690/001ob4lDgy7087C7M6h8d&690
整座城堡,像被清场了一般。
http://s9/mw690/001ob4lDgy7087T7TPGb8&690
很遗憾,我拍不出我所看到的美。杜河边一定是个“发呆”的好去处。
http://s2/mw690/001ob4lDgy708817k2Ze1&690
http://s5/bmiddle/001ob4lDgy708866Vms84&690
这样的雕塑胜过了美术馆里的藏品。
http://s5/mw690/001ob4lDgy7087IWlVi44&690
http://s3/bmiddle/001ob4lDgy7087LTSBs42&690
站在东边的城墙上,只能看到城市风貌。
下山,经过圣-让大教堂,听到里面像似很热闹,我便拉开侧门,发现教堂内正在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弥撒仪式,便悄悄走了进去。
教堂内座无虚席。没有座位的人在教堂后部,或坐在台阶上,或站立着,这些人中不乏中年人和年轻人。我背倚在一根石柱上观看起来。
主教在用法语念祷告词,我基本不懂,但听懂了“为巴黎遇难者祈福”的意思。我不知这样的场合是否能拍照,但见前面有摄像师在电视转播,场内还可以通过电视屏幕观看弥撒仪式。我想,既然摄像可以,那再多我一个“记者”应该问题不大,便举起了相机,拍摄了几张。场内有工作人员,没人阻止我拍照,但我自己觉得应适可而止。
主教大人念完了祷告词。唱诗班开始唱起了弥撒曲。有领唱,有齐唱,还有台下教徒跟着一起合唱。我什么都听不懂,但我又好像什么都“听懂”了。那仿佛来自天籁的声音摄人心魄,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深处,我莫名地有种想要流泪的感觉。
弥散活动中,还有集体念诵祷文;募捐;洗礼等仪式。我作为旁观者,静静地在教堂里待了将近半小时。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不是在银幕上,而是在真实的生活里观看一场弥撒仪式。一座有信仰的城市让我感觉温暖。
我不是教徒,但我相信人应该有精神寄托。
http://s15/mw690/001ob4lDgy7088pIzuu1e&690
http://s5/mw690/001ob4lDgy7088t6nQwb4&690
回途中,经过雨果博物馆,进去走马观花了一下。里面陈列了有关雨果生平和家庭成员的资料和照片。
雨果1820年2月26日出生在贝桑松纯属偶然。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他驻守贝桑松时,小雨果出生了。但雨果6个月大时就随父母去了马赛。雨果一生都没有回到过他的出生地。只是在他的作品里提到过贝桑松。
但贝桑松显然没有忘掉维克多-雨果。在贝桑松可以看到雨果广场、雨果沙龙、雨果故居。别的城市“妒忌”贝桑松拿雨果“说事”也没用,因为贝桑松货真价实地拥有维克多-雨果的一张“出生证”。
http://s11/mw690/001ob4lDgy7088H9DjIca&690
游完了里昂、第戎和贝桑松。比较三座城市,我会说:想看老街,去里昂;想看古城,去第戎;想找个地方“发呆”,那就去贝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