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思精英的“堕落”——读郝庆军的《锦瑟无端》

(2008-09-16 15:11:16)
标签:

杂谈

 

    最近关于知识分子的小说较少,好的更少。这一方面或许在于作家们对知识分子的生活比较隔膜,即使写,也很难深入其内在逻辑;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也较少反思的精神,他们虽然少不了高谈阔论,对自身及其所处的阶层却缺少一种反省与批评。在这个意义上,郝庆军的《锦瑟无端》值得关注。

    这篇小说以A大学中文系女博士喻茜及其工作的出版社为中心,为我们勾勒出了知识分子圈的一角,小说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却别有意味:喻茜与她的导师钱效甫保持了四年的性关系,一天她发现钱效甫另有了新欢,同时一个书商刘吉祥追求她,于是她与钱断绝了关系,但钱仍试图纠缠她,于是她想办法摆脱,以身体为代价从刘士钊那里知道了钱的成名作是剽窃而来的,但此时这已不重要了,刘吉祥说已知道了她与钱的关系,他并不在乎,而希望她能接受出版社副总编的任命,成为他事业上的帮手。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喻茜,围绕着她的是三个男人:以剽窃成名、以诱惑女学生为能事的大学教授钱效甫,财大气粗而有政治背景的书商刘吉祥,以及刚离开大学就变得“只认识金钱”的刘士钊。对钱效甫,喻茜不无情感上的依赖,但导师与情人的双重身份,使他们无法像“正常”的情侣一样相处。而对于钱效甫来说,喻茜只是他众多的猎物之一,作为大学里的一个精英与教授,他不仅有着雄厚的象征资本与学术资源,而且有着丰富的性资源,他的女学生便是他的欲望对象,他在学术界的声望与光环便是诱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以几乎同样的方式诱惑了喻茜和她的师姐师妹们。小说对喻茜与钱效甫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描述,一开始,她带着一种“幸福的眩晕”投入了他的怀抱,然后两人开始了四年的关系,当她发现黄鹂以及钱效甫更多的“情人”后,对他产生了怨恨、厌恶,于是两人分手,但钱效甫并不甘心,不断地纠缠与威胁,想让她继续成为他泄欲的对象,尤其他最后威胁喻茜时所说的话与如意算盘,最能见出这个人内心的卑劣与猥琐。作为一个中文系的教授,一个在学术界享有盛名的人,一个研究古代文学的著名学者,竟然是这样的嘴脸,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愤怒与悲哀!在他的身上,我们哪里还能看到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责任与担当?!然而还不止如此,他借以成名的论文《〈锦瑟〉考论》,竟然也是剽窃的,为了掩饰这一行为,他将图书馆中原作所在的刊物也毁的毁、撕的撕。这样的人与其说是一个“学者”,不如说更像一个流氓,但与一般流氓不同的是,他的身上披着一层学术的神圣外衣,这可真是“流氓讲学术,女生挡不住”!在钱效甫这个人物身上,凝聚了作者对学术界丑恶现象的深刻的观察和批判。社会风气的堕落可以说是从“精英”的堕落开始的,这些人通过种种手段跻身精英阶层,不遗余力地抢占各种的资源,要占尽世间的好处,但一时的得意与外表的风光,并不能掩盖其道德的堕落和内心的空虚,他们无尽的欲求不仅对社会是一种伤害,最后伤及的还有他们自身。在这里,小说揭开了学术界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逻辑,有一种生活的质感,并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入细致的刻画。

      与钱效甫相比,刘吉祥是另一种类型的精英,他是出版界的一条“巨鳄”,并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他对喻茜可以说是穷追不舍,但也并非是出于真正的“爱情”,在小说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在乎”喻茜的过去,并希望她能成为他事业上的一颗棋子,这样的表白看似宽容,但从中也可以看到所谓“爱情”的虚妄,或者说浪漫的、无缘无故的“爱情”是根本不存在的。挺拔帅气的刘士钊在大学时曾追求过喻茜,但再次见面,他成了一个“成功人士”,在小说中,他虽然只是一个结构上所需要的人物符号,但以“情报”与身体交换,却成了他与她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也可以看出,“交换”这一市场经济的原则已经渗入精英的生活世界,并成为了一种支配性的逻辑。

    最后,我们要谈到喻茜,这个漂亮、能干而且颇具古典情怀的美女,作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她不仅是三个男人的欲望对象,而且是一个有着主体性的人物。如果说她在小说中的处境可以说是“堕落”,那么这种堕落也是她的主动选择,或者说是生活教育的结果。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中产阶级式的生活趣味,在美容院中居高临下而又不失亲切的分寸,选择餐馆与咖啡馆时的格调,最初对学术权威钱效甫的崇拜,第一次见到刘吉祥时矫揉造作的“天真”,在出版社撒娇式的“叛逆”,都可以说精英阶层或向往精英阶层的青年女性别具的一种“风情”,正是这样的自我意识与趣味,才使她走上了现在的道路。但在这个小说中,故事的核心不是“堕落”,而是“堕落之后怎样”,如果说“堕落”使她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那么当她试图从堕落中抽身的时候,陷入的不过是另一个深渊,这或许是她难以摆脱的宿命。

     这篇小说为我们展示了精英阶层的“堕落”,其长处在于生活场景的描绘与人物心理的捕捉,而《锦瑟》一诗不仅是小说的一条暗线索,其意境也构成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讽,同时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不过作为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小说,小说对主人公精神层面的表现与挖掘似乎还不够,同时小说自然主义式的描述过多,似乎也缺乏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这或许是由于作者“意在暴露”的缘故,但也不无缺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