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藏族艺术瑰宝唐卡是怎样炼成的(组图)


标签:
转载 |
分类: 网上游 |
1300多年后,也是秋天,51岁的平措伦珠在昌都嘎玛沟自己的工作室里绘制一幅新的唐卡,望着他全神贯注的神态,我突然觉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一定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有时即便远隔千山万水,也会突然恍若近在咫尺,其实与平措同时,在广阔的藏传佛教地区乃至景德镇、北京画坊等地,还有大量的唐卡画师在凝神运笔,他们的创作与松赞干布第一幅唐卡之间隔着浩瀚的岁月,期间朝代更迭沧海桑田,但笔下的神韵却一脉相通,是什么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答案只有一个,唐卡!绵延1300多年不绝的唐卡艺术。
而在唐卡背后,是更为强大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内容涵盖历史、宗教、神话传说、生活等诸方面,颜料多以金银珍珠玛瑙松石朱砂等珍贵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主,彩缎装裱,民间多用于供奉祈福。)
52岁的平措伦珠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的第几百件作品了,十岁多点他就开始跟随银匠打造藏刀、腰包、火镰袋等民族饰品
先人们一代代离开了,而他们的技艺却生生不息,越来越炉火纯青。
如果是在北京798艺术基地遇见益西扎巴和平措伦珠,说他们是特立独行的前卫艺术家肯定有人信,前者眼神锐利,轮廓硬朗,依稀透着当年迈克尔杰克逊的酷毙神韵,后者虽面目祥和,但长发飘拂,不落凡俗,沉稳中含着时尚的味道,雪域高原的艺术家们虽然依托传统,但气质并不老旧,相反还带着些许新潮的范儿。平措最有天赋的徒弟益西并不是家族成员,但他真心希望益西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益西也不负众望,不到三十岁便创办独立工作室,如今在昌都是与师傅齐名的大画师。
在平措伦珠工作室里埋头作画的还有他的好几位徒子徒孙,其中一位叫嘎松泽仁的帅哥是平措伦珠的长子,他也已经子承父业,并且小有名气。平措最小的徒弟大概只有7、8岁,在工作室的不远的地方,坐落着昌都职业技术学校,那里还有一大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跟随平措学艺,平措是学校唐卡绘画专职教师。家族传承的技艺到了平措这一代,扩大为社会传承,其规模超越了以往任何历史阶段。
2014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秋拍会,著名收藏家刘益谦以3.1亿港币拍下一幅唐卡——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已知“永乐款”的刺绣唐卡世存三幅,另外两幅现藏于西藏大昭寺。另外大英博物馆、卢浮宫以及西藏的一些名寺也藏有古代唐卡精品,其中很多根本无法估价,用金钱衡量艺术很庸俗,但我们多少可以从中看出唐卡巨大的价值。当然,古代唐卡具有文物的属性,文物不可再生,但文化却可以繁衍传承。现在一幅新创作的5——6平米唐卡值多少钱呢?如果画师和作品中上水平,大约十几万,如果是大师的精品,就值几十万或者百万左右。
平措伦珠和益西巴扎都有唐卡作品卖出过十几万元,跟随他们的孩子学成之后,靠这门手艺不会有衣食之忧,这是传承的基本门槛。
事实上,唐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就是市场,市场也意味着需求,强大持续的需求才会有强大的市场。除了收藏界,唐卡在藏传佛教地区寺庙和百姓家庭中的广泛使用应该是最大的需求,这样的需求来自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也就是文化。只要藏传佛教还在,藏地传统文化还在,对唐卡的需求就会持续。有了坚挺的市场和持续的需求,自然就会有大批的从业者,在整个产业链上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由于唐卡的审美特性,其中的佼佼者除了运营商,更多的是艺术家,又由于唐卡的宗教属性,很多唐卡从业者不仅仅是以此为生,他们还心怀对佛的虔诚和对信仰的追求,让艺术创造成为漫长的人生修行。
这就是唐卡生生不息的奥秘。
很多传统文化的消亡靠抢救和保护如同临渊羡鱼,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当下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认知的高度融合,没有这样的文化生态,任何急功近利的仿古复原,哪怕花再多钱使用再多行政权力,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文化有自己的规律,它只能生长在生活的活水中。
↑一个孩子坐在一幅半成品唐卡前练习基本功,这是平措工作室年龄最小的学徒之一,很多唐卡画师都是从同年开始学艺的。
↑著名家族技艺传承人唐卡艺术家平措伦珠,不仅潜心创作,还把很多精力用在培养后辈方面,如今已桃李满天下。
↑除了选题立意方面的创新之外,唐卡对制作程序和技术环节材料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
↑唐卡颜料,选用纯天然矿植物提炼加工,色泽明丽通透,多年后依然鲜艳夺目。
↑平措慈眉善目,面带佛相,常年沉浸于唐卡,创作如同修行,自有善缘。
↑颇具颜值的益西扎巴,脸上透着康巴汉子的俊朗,他是平措目前成就最高的徒弟,有自己的工作室。
↑益西扎巴少年时代酷爱画画,很快就展露天赋,是从平措之后技艺突飞猛进,是当地最具潜力的青年唐卡画师。
↑平措大气沉稳,益西锐利敏感,师徒二人形成一种互补的艺术风格。
↑平措的长子噶松泽仁,也是他的得意门生,目前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大幅作品。
↑平措的学生。注意,笔尖经常用唾液来滋润,这也是唐卡工艺的一部分。
↑平措的学生。以工作室的方式传授技艺,工作室同时还承接商业定制业务,有了经济来源,这里就是一池活水,荡漾生辉。
↑这也是藏区的希望工程。
↑小伙子们向我展示师工作室已经完成的作品。
↑平措的作品不仅在昌都有名,还参加过拉萨等地的展览,并应邀参加外地名寺的唐卡创作活动。他的尺幅较大的作品,价值几万至十几万。当然,有的精品需要绘制半年甚至一年以上。
↑他们的作品。
↑他们的作品。
↑唐卡在藏文化地区用途广泛,需求量大。这是昌东强巴林寺正殿前,墙上可以看到一幅大型唐卡壁画。
↑唐卡虽然历史悠久,但却是前行的文化,不断发展。前段时间北京举办了一个论坛,披露了唐卡与陶瓷相结合的新成果,很炫啊。发几张图分享。
↑当然,目前全世界标价最高的唐卡是这幅《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3.1亿港币,2014年被收藏家刘益谦拍得。(此图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