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广西有片五彩田园,是袁隆平院士的试验田,承载着他未实现的梦想

(2021-05-28 06:57:34)
标签:

转载

分类: 亲朋好友

前些天刚到广西参加完“发现最美北部湾”的活动,回到家之后便开始整理这次活动中拍摄的相关素材,今天中午正整理到玉林五彩田园的时候,电脑上怱然跳出几条让国人看了都十分难过了消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真是一个噩耗,对一所有中国人而言都是极为悲痛的消息,他将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为全国的农业科技发展及世界人民的温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上图是在他的母校——西南大学的雕塑前,人们已经开始为他敬献了鲜花)。
说来也巧,我当时整理图片的玉林五彩田园还与袁老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五彩田园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隆平高科(袁老的科技公司)的试验田,所以我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将这组照片与大家一起分享。
据渝帆此前了解到的信息,早在2014年,袁老就对玉林的五彩田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五彩田园”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和玉林海试区的发展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袁隆平老先生他还是广西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顾问,并且曾为五彩田园亲笔题词“创建五彩田园,引领现代特色农业”,这片美丽的山水田园也可以说是袁老的试验田。
玉林的“五彩田园”很大,里面分为荷之源、圆之源、农友草堂、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展示馆、中国南药园、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等十多个景点,还有伟人山、天门关、仙人脚印等自然风光,及宝相寺、马援营、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等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景观,其中最漂亮的地方就是本组图片展示的隆平高科试验田。
隆平高科这片田园包括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外实训基地、500亩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100亩超级杂交水稻示范基地,我们到来的时候,田里的稻谷长势良好,远远看去绿油油的一片。
袁隆平生于1930 年9月,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其中,在渝帆的的家乡重庆生活了多年,他于1939年8月就读于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1942年8月在重庆复兴初级中学上初中,1943年2月转自重庆赣江中学继续学习,1944年2月开始在重庆博学中心上学,1949年8月开始就读重庆北碚的相辉学院农学系,1950年11月经过院系调整,又就读于重庆的西南农学院农业系(即如今的重庆西南大学),一直到1953年毕业才离开重庆,在这期间,袁隆平亲眼见到倒在路边的饿殍,十分痛心。
1953年,袁老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他立誓要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不能让老百姓一直挨饿。
1964年,他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后。此后,他与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 " 三人科研小组 ",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 " 谁来养活中国? " 的疑问。在此背景下,袁老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 700 公斤、800 公斤、900 公斤、1000 公斤和 1100 公斤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
2018年9月,袁老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实现了百亩片平均亩产1152.3公斤的产量,刷新了水稻大面积种植产量的世界纪录。
当很多人以为1152.3公斤的亩产已经是水稻产量的极限之时,袁老领衔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晚稻参叁优一号,与第二代杂交早稻一起,2020年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超3000斤的纪录。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7%,而这些水稻的产量却占到了全国水稻总产量的65%。据权威数据统计,现在我国杂交水稻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
据了解,现在杂交水稻不仅在我国得到了推广,而且已经在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世界数十个国家,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度高出约2吨。
看到玉林五彩田园这组照片,看到这组关于杂交水稻的数据,再看到袁老逝去的噩耗,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感到无比的悲痛。袁老曾经在采访中表示,他有两个梦还没有圆: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惜斯人已逝,这两个梦只能留给后辈去为他实现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