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令人称绝的天津“非遗”,彩塑、年画、迷踪拳,个个都是真功夫!

标签:
转载 |
分类: 网上游 |
https://p4.itc.cn/images01/20201216/dab6f5d5ac424cc4bc319b8e11ee368c.jpeg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造就了天津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灿若星辰的天津非遗项目也是这座城市的根和灵魂。
http://p6.itc.cn/images01/20201216/c21a9745ec1f4ae0b11f13c35342e825.jpeg
天津曾做过河北的省会,距离石家庄三百多公里,如今高铁的开通更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于是在周末到天津旅游,成了庄里人度假休闲的新选择。以前我曾给大家介绍过天津的许多风景旅游地,那么本次的天津行,更多的关注了它的非遗项目,给大家介绍一些你所不知道的天津非遗文化。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216/4ceed2cff4314f36b19ceee1e78ee76d.jpeg
1、天津和平区同义成包子
世人只知“天津狗不理”,其实天津还有二姑包子、四平包子、陈傻子包子、同义成包子,从这些包子铺开在居民区的位置就可见一斑。
http://p0.itc.cn/images01/20201216/1dea98a916214ab8b5d8f2e2b20798af.jpeg
推荐给大家同义成包子,这真的是百年老店,比“狗不理”开的时间还久,老板也是“狗不理”的创始人之一。它创始于公元1776年,有工商登记历史为1927年,传承到现在已经有244年的历史了。
http://p9.itc.cn/images01/20201216/f88161f09df94042b980cadf12098cae.jpeg
同义成包子也是十八道褶,制作、调馅、笼蒸都有讲究,我们每种馅都要了一些,品尝一下不同的口味。趁热吃,一股鲜美浓郁的汤汁直冲口腔,回味无穷。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216/031d5f182cf94513b32d2b6b391572e3.jpeg
2、天津南开区开合太极拳
在天津净业拳社见到了开合太极拳的传承人于经元老师,于老师是开合太极拳的第六代传人。于老师介绍说,开合太极拳,拳架古朴,招式、套路设计独特,自然,虚实变化清晰,呼吸纯任自然,无一丝一毫用拙力之处,习练健身、养生功效卓然。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216/46bef3b1d88041c7aece24a15379f4a6.jpeg
他在现场还为我们亲自演示了开合太极拳的招式,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太极拳一点都不一样,此拳动作灵活舒缓,风格古朴自然,没有一个花架子,令人大开眼界。于老师说现在习练开合太极拳的人很多,他也经常走进校园,为传播和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尽微薄之力。
http://p9.itc.cn/images01/20201216/a2f575e0ea134a06a5166e3a4e3e4067.jpeg
3、天津西青区范制葫芦
如果你看过范制葫芦,估计你就再看不上那种烙烫的葫芦制品了。范制葫芦的神奇之处就是以范模迫使葫芦依照人的意愿生长成形。范制葫芦的方法,是将幼小的葫芦,纳入刻有阴文的范模中,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待葫芦木质化后取出,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作阳文显示出来。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216/0d6625a57f47486d8602810a951b097c.jpeg
在天津西青区的全华匏艺工作室,我们领略了这种范制葫芦的风采,各种造型的范制葫芦作品摆满了工作室,“八仙过海”“达摩祖师”“马未都”“成龙”等各式各样。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216/3de2f1acaa384dc598d2e5a544646f73.jpeg
黄全华老师是范制葫芦艺术家、天津市非遗传承人,出身于艺术世家,曾从事机械加工和模具制造,也曾下海经商,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样工艺后,开始摸索培育“范制葫芦”。
http://p6.itc.cn/images01/20201216/bbfecefb2f0e44a9a84beb87dca7ddbc.jpeg
黄全华老师在传统虫具和摆件葫芦的基础上,很快推陈出新,开创了高清晰无范痕的葫芦,消除了传统范制葫芦有范痕的美中不足,并且图案清晰度高。
目前,黄全华老师的范制葫芦共申请国家专利15项,自主设计制作的范制葫芦达160多种。
http://p8.itc.cn/images01/20201216/d2e9fd7cd49a49beac73cf3ff852d468.jpeg
4、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是天津最出名的非遗之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在西青区的杨柳青古镇,可以在游览之余,在杨柳青博物馆里了解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和制作技艺。
http://p6.itc.cn/images01/20201216/7448456541844101aba10dae6c7d5070.jpeg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216/e743746109c84a90be620395b7308b06.jpeg
5、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剪纸
杨柳青不仅有年画,还有一项古老的剪纸艺术,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声大振,这次来天津拜访了杨柳青剪纸的非遗传承人郝桂芬老师。
http://p2.itc.cn/images01/20201216/451ed11d8eb64d6faf086ecdc755f45f.jpeg
郝老师的剪纸店位于杨柳青古镇里,店面不大,空间也非常小,可见传统手艺人的经济并不是太富裕。郝老师因年幼受伤不能做重体力活,因此从6岁起就跟着奶奶学剪纸,从初中毕业后到现在已经从事剪纸五十多年了。
http://p2.itc.cn/images01/20201216/1c09dfb3ace9480b8b38cbe435ed5008.jpeg
郝桂芬不仅坚持传统,而且还创作出了许多颇具欧美艺术情趣的抽象派剪纸和日本风格的作品,其中“雪景”“天鹅”“日本少女”“相伴”等作品在报刊上发表。
http://p6.itc.cn/images01/20201216/f36b86544b274544a8022019bfd92c47.jpeg
2008年她在《今晚报》上刊登的《清明上河图》五米剪纸长卷,填补了杨柳青传统文化剪纸作品内容没有宏大场面的空白。2009年她又推出了《清明上河图》八米剪纸长卷,从而给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花园又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这两幅作品先后被著名画家范曾、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收藏。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216/984a8a1d572942aaa942564570221b72.jpeg
现在郝桂芬老师会经常去学校教授学生们,看着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传统剪纸,她表示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同学们,让传统技艺不断传承和发展。
http://p0.itc.cn/images01/20201216/903dea6096ba48928269e3ac4912aa44.jpeg
6、霍式迷踪拳
当年一部电视剧《霍元甲》风靡全国,也让大家知道了迷踪拳,其实迷踪拳是流传于天津西青一带的拳种,又称燕青拳,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传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http://p0.itc.cn/images01/20201216/bc261c6539564c6db2cb8355672fe25c.jpeg
迷踪拳到霍元甲已是第六代传人,近代霍元甲成立了精武体育会,将迷踪拳发扬光大。他曾经将西洋武士吓跑,长了国人的志气。
http://p6.itc.cn/images01/20201216/00a84c7f5e1f43c1a1c4658c0034ca61.jpeg
西青区非遗保护中心的负责人介绍,为保护和传承霍氏练手拳项目,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发扬国粹,成立了霍氏练手拳研究会,以霍元甲文武学校为中心,把霍氏练手拳纳入武术教学。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216/ba43498e2af94bc79d07865eeba39c85.jpeg
7、泥人张彩塑
泥人张彩塑也是天津一项非常出名的非遗项目,历史悠久,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天津艺人张明山于19世纪中叶创造的彩绘泥塑艺术品,现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p1.itc.cn/images01/20201216/0a235af67a464a48a03e07def729a6e9.jpeg
泥人张彩塑被公认为是天津的一绝,早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就已经享有很大声誉。泥人张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http://p0.itc.cn/images01/20201216/4b547f5c38d944caa33ffdfde5147827.jpeg
非遗项目是我们最具民族性的文化遗产,如何发展和继承是需要几代人来回答的问题,你身边有什么鲜为人知的非遗项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推荐。关注路灯我们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