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不缺建筑师》之刘家琨 一个人的纪念馆

(2009-09-11 08:06:19)
标签:

校园

分类: 《中国不缺建筑师》人文图书

yige ren http://www.114news.com/attachments/2008/01/1_200801060930431.jpg一个人的纪念馆" />家琨生活在体制外,圈子里三教九流都有。加上他的年龄稍长,自里向外透着军阀式的威严,很有江湖老大的风范。——齐欣

 

作者日志

 

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天气晴

 

齐欣说刘家琨有“军阀”的威严。

张雷说刘家琨有“酋长”的气质。

两年前,我亲见的,也确是大马金刀,不苟言笑的一张肃脸。他笑起来,该不难看,但见他的真人与照片,都不曾有过笑意。如不是突如其来的“5.12,”,这个牢固的印象,恐是要锈蚀在我的脑海里。

川蜀的5月,大地上的麦子和往常一样刚黄稍儿,布谷鸟如以往一样放喉欢叫。突然间,时间停滞在了2008年5月12日14:28分。天崩地陷,断壁残垣。四川汶川、茂县、理县、北川、都江堰、绵竹、什邡、青川、平武、彭州等地上空朗朗的读书声嘎然而止,无数未及旋开成花的蕾,刹那回归了天府之国的大地田园……

震后第5天,一个名为“汶川震后再生”的博客挂了出来。发起人,正是民间建筑师刘家琨。他的初衷,是通过网络搭建一个震后重建工作平台、和建筑师工作联络接待站。

在那个博客上,能看到刘家琨简短的求援信息,带来的应声如云。也能看到感情不外露的冷汉不经意地坦露心迹:

“我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在灾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志愿者。一个体力不佳的中年志愿者。腰有伤,拿轻的东西不好意思,重的东西又拿不了,很尴尬。在灾区,看到没有倒塌的房子时,尚觉得自己是个建筑师。看到倒塌的房子,又根本不敢承认自己是建筑师。坐在办公室里每天都会感到摇一摇,收藏的很多东西也都摔碎了,就觉得有点像疑似灾民。……”。

自然发威,人躯似蚁。同样的卑微,同样的无助,横在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地位、界限、隔阂随之模糊。发自本心的给予、体恤与相互支撑,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我吞吞吐吐说出这些天来萦绕于心的想法:为他们的女儿建一个小小的纪念馆。接下来的事我始料未及。打算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就得到如此感激,足以使我重省人生意义。…………那些实际的物质困难,“都是身外之物”,对心灵的安慰才是最深切的安慰。那么好吧,想到啥就做啥,做一点是一点。

胡慧珊纪念馆以灾区最为常见的坡顶救灾帐篷作为原型,采用框架结构及再生砖建造,表面施以乡村最常见的抹灰,像灾区常见的一样,室内外均采用红砖铺地。单纯,朴素,普通。一个田边林间的小小的纯粹空间。虽然小,但足以勾起人们对地震的集体记忆;虽然小,但却是我设计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

我不知道我想出资修建的这个小小纪念馆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纪念馆。这个纪念馆,是为他们的女儿,也是为所有的普通生命——对普通生命的珍视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柔水之心尽然。颠覆。深沉的悲悯和大爱的胸怀,令我心中那个冷面硬汉形象彻底颠覆。也许,看江湖“大哥”是否真正威仪,单是峻冷的外形、出众的身手并不足为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声望才算是个印证。

今日,电话里很嘈杂,刘家琨正和一群人说事,说要换个时间谈。想想,他现在做都是正事。无论是造砖(新型轻质建渣秸杆再生砖)、还是建彭州的村落与学校,以及更多琐碎的事,都需付时间和精力,我断了再电话的念。

窗外风清,新月如钩,秋意正浓。是以为记。

 

正文略

同行点评略

(详见《中国不缺建筑师》作者阿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