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crb.cn/HTML/2007/guannian/20062674.html
年少负盛名,未必是件好事。才女张爱玲若不是潜意识里被“出名要趁早呀!”的话催迫着,或许会活得从容些,至少生命的尾声该不会为逃避跳蚤的侵扰而一次次将自己置于异国迁转的仓皇中。
???
趁早,没什么错,即便是为了出名。一个思想背景里有惘惘威胁的女子,步子迈得急促,本无可指摘。其实,纵然与名利无关,我们的步子也是紧倒几下为妙,凡事宜早不宜迟,能流传下来的祖训定是真知灼见。
???
当时代如赶场似的匆匆而行,熟人见面的招呼“您趁早”的词汇比“您吃了吗”多起来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本熟悉的东西又将随之消失:一片平房、一个寺庙、一座石桥、一口古井、几条胡同、几扇木门、存留不多的四合院、还有四合院围合出的一方不再那么湛蓝的天空……
???
去,就趁早儿。趁早儿,就拍照留个纪念。谁敢说一座厚重的百年建筑就肯定长过一张轻薄相片纸的寿命呢?特别是当我们骨子里早有预感受到大城市进程惘惘威胁的古城、老镇,甚至是村落,步子就更得快。
???
“听说北城墙旁边的房子又要拆迁,我担心这段城墙也会翻新。”就在人们依旧怀念梁思成先生的日子里的某一天,他的学生张锦秋要用照相机在晨曦中留下记忆,她要为自己和那段古墙留个念想。
???
尽管是在与古罗马、雅典、埃及合称为世界四大古都的西安,尽管那里的城墙比北京的城墙幸运得多,但张锦秋的步子仍没敢有半点迟疑。这该是她那个穷尽一生要保护古建筑,最后只能眼睁睁看北京城墙尘嚣云上的恩师此生遗憾使然。
???
张锦秋是梁先生的关门弟子,曾亲见他骑驴跋山涉水,追根溯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脉络,曾见老师为保护古建筑奔走呼号,她知道老师为之付出的是什么,更知道老师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所以即便是“听说”又要拆迁她也要忙不迭地去看看。她“担心这段城墙也会翻新”,她的担心不多余,新的,有时候根本敌不过旧的,但新的往往偏偏取代了旧的。
???
那些曾经繁荣或正在繁华的古都、古镇、古村曾供养我们休养生息,与我们朝夕相处,休憩与共,但当你眼睁睁看其被轰隆的铁家伙捣毁,直至灰飞湮灭,甚或被克隆成一个眉眼形似,而神韵全无的钢筋水泥物的时候,仿佛就与你无关了,因为你救不了它们。而当我们的城市失忆,生命根系裸露,而根基被粗暴斩断的时候,我们这些突然没了凭依的人就会成了悬于半空无所依傍的盲子,哪怕是故地重游也会恍若隔世。
???
2006年2月,作家肖复兴先生在《长巷短忆》中就曾用文字表达了因没能“趁早”而留下的“遗憾”:“只是我要遗憾地告诉解先生和读者们,这些历史给予我们的珍贵遗存,除了汀洲会馆还在,其余都已经没有了。2006年的头一天,我又来到这里,长巷头条和二条口都被栏杆挡住,推土机正在轰鸣作业,往南一溜儿推成了废墟。长春堂老药铺已经成为了一片瓦砾,湖北会馆也是一片瓦砾,只剩下一株老杜梨树孤零零地在寒风中瑟瑟抖动。不仅长巷胡同,整个前门地区的东侧,这片北京城明清以来历史积淀下来文化商业老街区,都将化为乌有。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就在不久之前我来过这里,它们都还健在。”
???
肖先生上述所云是他儿时生活过的正在拆迁进行时的前门大街东的鲜鱼口地区,与之隔着前门大街相望的大栅栏跟它有着相同的命运。
???
“改了房子、动了尺度、换了内容、没了味道。平安大街改造是前车之鉴,前门的自组织和适度混乱如果被它组织性很强的市容、商业、治安、就业等整治管理代替,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一位远在上海的先生如是说。显然,在他眼里大前门是每个中国人的。
???
2006年3月8日,以冯骥才为首,万选蓉、张文康、叶廷芳等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交了一份《抢救保护北京前门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性提案,但那原本烟火人气的胡同,还是逐渐变得空寂冷落起来了。这恰恰是8位委员最怕见到的一幕。
???
看来,处于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区分地要讲速度和效率的年代,不管你是位卑言轻的草根之民,还是位尊言重的有面子的人,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哪怕是高亢的声音也会因没有实质性回应而变低微。
???
不错,时光总是逼迫我们不断向前飞奔,这是无法逃避的命运。但当我们老生常谈却找不到出口、束手无措的时候,我们能做些什么?听肖复兴先生的一句劝“要看,趁早。”?
???
说不准,你用傻瓜相机和不专业的水平留下的瞬间记忆,可以成为某个时候,修复、仿制、重新来过的有力依据,就像你儿时的玩具今天有人要大价钱买了去,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一样。尽管你知道城市建筑、历史文脉、地方精神、民俗民风等等是不能简单复制的,但又奈何呢?如若这座城市迟早一天要遗忘了自己,至少相机中会记下我们。哪怕是一瞬。
???
快别怀旧怨愤了,(如果你能开出方子,且保证能抓到药的除外)你看,62年前才女张爱玲就给我们写好了安慰:“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