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弃疾中秋词《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赏析

(2015-10-31 15:57:03)
标签:

诗词

赏析

分类: 诗词赏析

http://s13/mw690/001oaGnHgy6WDpzQP9y4c&690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南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

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释1)吕叔潜:吕大虬,字叔潜,作者友人,生平不详。(2)金波:指月光。

       3)飞镜:喻月亮。重磨:古镜为铜制,需经常擦磨。(4)姮娥:即嫦娥。

5)斫:砍。桂婆娑:传说中枝影婆娑的桂树。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意为,若把桂树的枝叶砍去,月光会更加

明亮。

 

【翻译】中秋满月初上,

        播撒金色光芒;

如同一面悬空之镜,

又打磨得璀璨异常。

当此夜,

我举杯问月中嫦娥:

时光如逝水,白发欺人老,

怎奈何这晚景凄凉?

 

月儿啊,

你乘风而去,

万里长空任遨翔;

你凌空俯瞰,

阅尽人间山河沧桑!

可我听说啊,

倘若砍去你庭中桂树的婆娑枝叶,

你定然清辉更多,愈加明亮!

 

【浅析】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他从金兵占领区的北方率起义军万余人“突骑渡江”,投奔南宋,以图报国,恢复失地。然不受重用,反累遭猜忌排斥,先后被免官闲居二十余年,郁郁难展其志。

   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词风豪放,世以苏辛并称。刘克庄称其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辛稼轩集序》),实非过誉之语。他的这首《太常引》当为晚年抚时感事之作,气势恢宏,意蕴深刻。作为“中秋词”,堪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媲美。

   此词上半阙描写了中秋夜的美好景象,同时借景抒情,诉说了自己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无奈:天阶夜色如水,初升皓月当空;秋风徐来,金辉罩地,一轮明月宛如一面刚打磨的巡天铜镜悬挂在天空。良辰美景当此际,把酒向天问嫦娥,白发欺人我奈何,壮志难酬叹蹉跎!作者这种时不我待的感慨,不禁使人联想起同时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句“胡未灭,已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诉衷情》)

  下半阙以雄浑的笔触,借月行长空俯瞰大地之势,既尽写祖国万里江山之雄伟壮阔,又隐述金瓯残破奸佞当道之悲愤情怀:月儿啊,你乘风而去,遨游于万里长空;你俯视大地,阅尽人间山河。可“请看如今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檄》)!靖康之耻犹未雪,臣子之憾何时灭!月儿啊,你庭中桂影婆娑,看似美矣,可我却听说,倘若让吴刚伐去桂枝,你的清辉将更多地洒向人间,你将变得更为明亮!如今那些力主议和置民族大义于不顾的奸佞不就是这挡住清辉的桂枝吗?! 

 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当为末二句:“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里作者要斫去的“桂婆娑”,即他心中的奸佞,“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宋四家词选》)。辛弃疾一生矢志北伐收复失地,然受小人排斥,郁郁不得遂其愿,及其暮年,犹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壮语。于是以词寄志,多慷慨悲歌之作,这首《太常引》可视为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2015.10.31写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