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便面涨价原因分析及对策

(2007-12-05 10:50:39)
标签:

文学/原创

价格

方便面

产品创新

方便面涨价原因分析及对策
香格里拉·爸爸
2007年7月26日,包括康师傅、华龙、白象等在内的多个不同档次的方便面品牌将价格集体统一上调,部分产品最高涨幅达到40%。尽管后来国家发改委认为这次涨价行为违法,由此方便面产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现在看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方便面的价格的确是涨了上来,原来1元钱产品卖到了1.2元,1.5元的产品卖到了1.7元。

  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需求,创造需求的终极目标是要盈利。企业运营中一个简单的公式是“企业利润=销售收入-成本-税收”。要实现企业目标,要么提高收入,要么降低成本,减少税收,最终是要增加利润。但方便面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方便面需求弹性也相对较大,一家企业的价格涨上去了,其销量很快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消费者转而购买其他竞争厂家的产品。这也是方便面行业的民间组织——世界拉面协会站出来进行行业内协调的真正原因。

综合分析这次涨价的台前幕后,方便面涨价是必然,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因。

  一、棕榈油价格上涨

方便面,尤其是油炸方便面,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棕榈油。从2006年后半年开始,这种原产马来西亚的产品就一直受到了美国财团的幕后操控,使国内棕榈油价格一路攀升。2005年底棕榈油每吨价格是4100元,到2007年6月份,棕榈油每吨价格超过了8000元。两年间,上涨幅度愈100%。每块方便面棕榈油含量大约在18%~24%,这无疑增加了方便面的生产成本。

  二、原材料上涨

方便面原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面粉、棕榈油、辣椒、香辛料、外包材、纸箱等,各项在成本所占比例大致为43%、22%、18%、3%、6%、8%。小麦在2006年就有国家指导价格0.75元/斤,这直接导致面粉价格的上涨。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生产用量比较大的辣椒、香辛料等价格也一路上扬,从6元/公斤一度上涨到18元/公斤,涨幅300%;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外包膜、纸箱等包装材料价格的同步上涨。原材料成本在方便面里占的比重从70%一度涨到74%,扣掉劳动力成本8%、销售成本15.5%、管理成本3%和财务成本1.5%,方便面企业其实是在亏损运营。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也在成本上大作文章,比如面饼克重走下线、料包克重走下线、降低包膜厚度等,但都是抱薪救火,甚至有的企业因此使品牌受到了严重影响。

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一些抗风险能力差、资金基础薄弱的小型生产企业濒临倒闭,方便面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命运。

  三、劳动力成本上涨

除康师傅、统一两家台资企业,华龙、白象、锦丰、斯美特等企业在建工厂时,除了要考虑地理位置、购买力等方面外,劳动力低廉也是他们设厂前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他们大多数工厂都设在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乡镇或农村。但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低工资的优势也逐步削减。货币购买力下降、家庭压力等因素都迫使劳动者向薪资高的区域转移,内陆地区一度出现了“员工荒”。为了吸引员工,企业就被迫调高工资以期满足企业生产、扩张的需要。

  四、销售成本上涨

如前所述,方便面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为了吸引终端客户,厂家拼抢客户异常激烈。在广告、促销等方面企业也使尽了浑身解数。首先是广告战。为了吸引受众,企业每年都不惜投放几千万元的广告,通过电视媒体、新闻媒体、车体广告、POP宣传、社会公益活动、企业赞助等方式轮番刺激消费者感官,以期占住消费者的“眼球”。此外还有终端促销,买一送一、多买多送等方式,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些活动也无疑增加了产品成本,据某家企业提供的近三年广告费支出,2005年支出700万,2006年支出1300万,2007年则预算到了2100万元。

  五、消费者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的SARS让人们愈加重视健康,其后不断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也是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方便面被作为油炸食品而被列入“十大垃圾食品”行列。近几年方便面的替代品,比如粉丝、米线、非油炸面等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种需求的变化,对于油炸方便面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只用一包料,现在开始增加了三包料、四包料,而且都把营养的概念作为产品的主要卖点。在价格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增加的料包都对方便面的成本构成了压力,因此,方便面也只能通过涨价,以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鉴于以上原因,方便面企业应采用怎样的价格组合策略和营销策略才能使企业基业常青呢?

  首先是企业内部的挖潜,以抵消部分价格上涨带来的威胁,即“减员增效、节能降耗”两条主线。(一)方便面生产在中国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举例而言,一条20万包生产线用人在35人~45人左右,并且70%以上的人员都集中在后段的顺面、包装工段。因此,有必要引进自动化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以期达到减员的目的,短期来看是企业投入了,但长期来看,企业是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二)节能降耗方面,企业都有潜力可挖。比如水、电、汽等能源使用,都可以通过管理的强化来达到目的。

  其次是价格组合。企业在高、中、低三种价格面前,采用以高、中价面为主导,低价面为补充的价格策略。原材料成本的提升,低价面的盈利空间甚微,甚至有的企业是在亏损经营。因0.5元面为代表的低档面,从生产基地运输到目标市场,除去促销费用、营销费用、运费、折扣等,大多数都处在亏损的边缘。低价面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曾几何时,低价面是抢占市场的利器,可以说企业发展初期低价面立了很大的功劳,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就不得不把关注焦点放到中、高档面上去了。这就要求企业要把主要的资金、品牌、人力资源放到提升产品的档次,向中、高档面的方向靠拢。

  再次是品牌。综合分析我国的方便面企业,除康师傅、统一两个台资企业外,诸如华龙、白象、斯美特、三太子等企业,走的路线都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管理人员的思想也就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思想。品牌打造也就经历了“进城”这么一个心路历程。据某家企业而言,在品牌打造方面,每年的广告投入04年为300万,05年为800万,06年为1300万,07年为2100万。企业开始在品牌上做文章,以期提升产品品牌的内涵和档次。

  最后是产品创新。现在消费的大趋势是营养、健康、美味,消费者的诉求点也就在此。所以,方便面企业的产品也要适时更新。要从过去的“油炸”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先是面饼的创新,可以在面饼里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一些补品(山药、人参等),也可以从小麦面转换成杂粮面、高粱面、红薯面等;再是调味料的创新,可以丰富菜包的内容,添加枸杞子、山枣等补品。

  总之,应对方便面涨价要从企业内部挖潜、产品创新、品牌提升等几方面同时开展,攫取超额利润,力求在方便面行业的“冬季”使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