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游记1 :世界遗产上贺茂神社

标签:
旅游 |
说起东亚的古都,除了中国的北京之外,就要数日本的京都了。自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开始,直到1869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京都一共当了一千多年的日本首都。跨度如此长的连续建都史,就算是北京和西安也远远不及。
悠久的历史,再加上人为的保护,给京都留下了难以数计的文化遗产。光是世界遗产就有十七处之多,其余寺庙神社数以千计,号称三步一寺,五步一社,城市文化氛围之浓重,在整个东亚首屈一指。
京都古寺虽多,但其中最古老的,还是要数京都北部的世界遗产--上贺茂神社(也成贺茂别雷神社)。这个神社始建于公元678年,比京都的历史还要长上一百多年。去年九月某日,我租了一辆自行车,沿着京都的鸭川一路往北骑,要去探访这个京都第一古庙。
http://s3/middle/4be452e9t73b025463342&690:世界遗产上贺茂神社" TITLE="京都游记1 :世界遗产上贺茂神社" />
上贺茂神社地处偏远。从市中心过去,要一个多小时才能骑到。这是神社的外面。
上贺茂神社地处偏远。从市中心过去,要一个多小时才能骑到。这是神社的外面。
http://s3/middle/4be452e9t84e15d5ae9b2&690:世界遗产上贺茂神社" TITLE="京都游记1 :世界遗产上贺茂神社" />
上贺茂的地图。 这个神社依山而建,面积大约有74万平方米,是京都屈指可数的大庙。
上贺茂的地图。 这个神社依山而建,面积大约有74万平方米,是京都屈指可数的大庙。
这个红色的建筑叫鸟居,就是日式的牌坊。旁边写的“式年迁宫”指的是日本神社的一种独特的维修工程。
众所周知,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用木头来修造建筑物。木头本身是很容易坏掉的,它不光顶不住雷火和战火,甚至年头久了,自己就会朽坏掉。但所幸的是,日本和中国有个不一样的传统,喜欢保留古迹,特别是对于神社寺庙,都是要求几千年不能变的,所以日本古人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文物保护方法,就是在原有建筑物还存在的时候,按原样一比一仿制一个全新的,然后再把老的建筑物烧掉。这样一来,不管过了多少年,建筑的样子仍然是一模一样的。
这是神社中进行参拜的细殿。按照日本传说,这里是雷神“贺茂别雷命”的故乡。相传在太古时代,女神玉依日卖在鸭川边捡到了一根红色的箭,然后就怀孕了,生下了雷神。雷神长大之后升天而去,后来回乡探母,就降临在上贺茂神社后面的一个馒头一样的山上,所以这里就成了日本神道教的圣地。细殿前面的两个土堆,就象征着雷神降临的神山。
参观上贺茂神社是免费的,但是神社内部的“本殿。权殿”是不开放的,只有在特别开放的日子里,买500日元的门票才能进去参观。买票之后,有一个身穿古装的神官,带着我进了一个小屋子,给我讲了20多分钟的神话故事,然后有拿出一个白色的拂尘一样的东西,给我进行“净化”,说如果人是不洁的,就不能进去拜见雷神大人。
这两个并排的建筑,就是上贺茂神社的本殿和权殿。这两个建筑都是日本国宝,重建于1863年。年头虽然不算非常古老,但是它们的建筑形式,是日本最古老的“流造”,相当于中国隋唐时期的遗迹,而且在千余年的不断重建中,样式一点都没有改变,可以说极为珍贵。
现在这两个建筑不光是日本国宝,而且是世界遗产,当然不会再重建了,不过上面的装饰和茅草还是每隔20年要换一次。当维修本殿的时候,雷神大人的住所就会暂时迁居到权殿,等本殿维修好了,再从权殿里迁回去。
由于上贺茂神社是京都最古老的神社,所以当桓武天皇迁都至此后,就将上贺茂升级为镇护国都的大神社,跟伊势神宫和出云大社同一级别,成为日本等级最高的神社。从公元819年开始,对贺茂雷神的祭祀“贺茂祭”,被列为日本的国家级大型庆典,成为朝廷的律令制度。这个祭祀延续到今天,成了京都三大祭祀之一的“葵祭”,名称来源就是贵族们身上的葵叶装饰。
贺茂祭祀传承千年,在当年源氏物语里就有相关的描写,到今天还能亲眼看到,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除了葵祭(贺茂祭)之外,上贺茂最重要的节日就是9月的“乌相扑”了。
乌相扑,也可以叫乌鸦相扑,纪念的是雷神的祖父“贺茂建角身命”化身乌鸦,引导神武天皇进入大和的事迹。具体的祭祀方法,就是找二三十个3到6年纪的小学生,在神社里进行相扑比赛。
前一篇:诗歌:冬
后一篇:京都游记2 :世界遗产下鸭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