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让世界更温暖
(2012-12-02 17:58:18)
标签:
共情情感 |
分类: 心情偶记 |
共情,人人皆有,也人人皆能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以为,共情实质即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与体验。咨询师放下自我,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深入求助者内心去体验求助者的情感、求助者的思维,从而让自己与求助者在某种共境中达到心灵的真正交流,从而引导求助者积极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最终促进求助者自我的真正成长与发展。
简单点说,共情即是一种设身处地。也许无论何事、何问题,我们在日常中皆可以从对方的角度、对方的视界去体验对方的情感,理解对方的困惑,这样才有助于对方难题的解决。
诚然,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封闭自我,不走进他人世界的人,如何去真正理解他人;我们更难以想象一个总是从自己角度去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人,又如何会真正走进世界、走进他人。
放下自我,打破自我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交流的第一步;放下自我,打破自我也是我们和他人真诚交流的第一步;放下自我,打破自我更是我们教师同学生友爱交流的第一步。
“共情”一词,虽源自心理学,更确切地说,主要运用于心理咨询学中,但在我们生活中,共情确实无处不在,无处不需。
只有共情,世界才更温暖;只有共情,世界才更怡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共情的世界,会是一个怎样冷酷、冷漠的世界。
每一个人都需要他人理解,每一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因为每一个人都渴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世界,让自己温暖,最终让他人温暖。
因此,生活中,少一分抱怨,多一分共情;少一分嗔怪,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愠怒,多一分同情,我们会发现,世界竟本然地那么纯净、那么真纯,美丽得那么寂静、那么无声。
美,是无声的存在,喧嚣、繁华、有情的背后是你我恒寂不灭的真纯世界,握住真纯,拈花微笑,显现于我们面前的,一切皆那么美好。
以上即是我对共情的简单理解,我希望共情不仅应用于心理咨询中,教育教学中,更能应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而让世界更美好,每一个人更美好。
2012年12月2日
注:有朋友指出我此文写得不好,不够实际。唉,其实我也知道此文不好,而且我对“共情”二字理解得并不甚深,皆为浅薄之见,写作时,只是一时感慨,未经深思。之所以写作此文,主要是源于生活中两件有关“共情”的小事,但行文时却把小事给漏了,只剩下空洞的感慨,难免给人不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