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是这样教育青年的

(2011-02-22 17:34:36)
标签:

鲁迅

读书

教育

分类: 教育意蕴

文/溪畔清风

 

听说曹靖华先生在1933年冬刚由苏联回国时,很想进修中国文学,于是就给鲁迅先生去了封信进行请教。鲁迅在回信中作了详细答复,并开了六本书供其参考。当然,鲁迅开的这几本书总体而言都比较简单,皆是些入门书,主要也就是些文学概论与文学史之类的,而文学原著几无涉及。

 

我想,鲁迅的意愿或许是考虑到曹靖华的研究方向所致吧,曹靖华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而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与理解,只作其知识积淀或有益补充即可,无需深入研究。这样想来,我以为这六本书真可谓是入门书中精品之书了。

 

当然在介绍完六本书之后,鲁迅还不忘说了这么一句话:“但这些都不过可看材料,见解却都是不正确的。”说实话,我倒差点被鲁迅的话忽悠住了,我想,既然见解都是不正确的,又为何推荐我们看这些书?可怜的我,最终六本书没记住,倒把鲁迅的这最后一句话牢牢记住了。

 

唉,现在回想起来,才方悟鲁迅最初之言。其实,在鲁迅所开的六本书中,其中有一本就是他自己写的《中国小说史略》,世界上有推荐别人看自己的书而偏又说自己的书见解不正确之人么?

 

现在才知,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深透着鲁迅教育青年的细心、耐心,这种细心处,甚至连简单的一封信都不会错过。我想,鲁迅之所以在信中加上这么一句话,其拳拳之心无非是要读书者万不可被书中见解迷惑,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而不可人云亦云。

 

鲁迅教育青年的这一思想,严苛到甚至连自己的书都不放过,这既体现了鲁迅学术作风的严谨,更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容谦。

 

想至此,我不禁羞愧难耐,一不做、二不休,赶紧寻出这六本书,一本本读了起来,唯觉口角余香阵阵,心海畅意甜甜。

 

2011年2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