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评价赵孟頫的书法?

(2019-03-13 05:13:06)


怎样评价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书法理论,古篆,小篆,隶书,大楷,小楷,行书,草书几体全能,无盲点,集大成

http://p1.pstatp.com/large/1a0900005352daf87e30c

赵孟頫《六体千字文》局部

赵孟頫说“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 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 也。”辩证的指出学习书法的关键和核心是笔法和结构法。这是对古书论一味强调笔法的驳正,也为后人学习书法指了应该在什么地方下功夫,去努力的方向。

赵孟頫书论:“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以古人成功的经验,点明学习书法要专心,要深入,堪称金玉良言。

赵孟頫的书法,不止六体皆精。大楷,小楷,行书,草书风格多样,创作上无盲点,集大成,不事标新立异,但为旷世标杆。

赵孟頫的后学陈琳、唐 棣、朱德润、柯九思、黄公望、王蒙等,是元朝著名的书法家,画家。

 

二、学习独辟蹊径,名学二王,实学李邕

赵孟頫学习书法,取法路径宽阔,眼界独特。其代表书体不取欧阳询的“寒俭(米芾,康有为皆有此说)”,柳公权的“笔匀”(米芾语),颜真卿的“粗俗”(李煜,米芾,康有为皆有此论),而取法李邕,是极其高明的。行草书方面,以古奥的章草为基,以二王一系的精雅流美为调,楷书和行草相互摩荡,融会百家,形成精微优雅,华滋雍容的个人风格。

http://p1.pstatp.com/large/1a09300052c8238421269李邕行楷《出师表》局部

http://p1.pstatp.com/large/1a08f00052f74632f3f49

赵孟頫楷书《妙严寺》局部

三、把汉字优美的一面表现到极致者

在书法史上,把汉字优美的一面表现到极致者,赵孟頫是独一无二的。即使二王父子的书法,不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喜爱,但赵孟頫的书法,删繁就简,舍弃二王过于繁复的笔法和字法上多余的表现,只表现汉字优美的一面,反而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追捧和喜爱。

 

赵孟頫的书法,曾有“万字一同”之嫌。进而有人对他的作品有不少贬斥之词。如帖学最后一位大师董其昌,青年时说不把赵孟頫挂在眼角,到了老年,真正参透了人生和书法的真谛,才改口说自己一生都没有达到赵孟頫的水平高境。

赵孟頫证明了书法的真谛,一切的纷变,都不如平淡。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讨论!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http://p3.pstatp.com/large/1a09200052dabc307bcd4

 6   5评论
 分享
 举报

我是一直很喜欢赵孟頫书法的,很多初学书法的朋友我都建议从赵孟頫入门,然后再去学习王羲之的《圣教序》,然后再去学习王羲之的尺牍,最后再去学习兰亭序。

我们知道王羲之是帖学书法的正统,而赵孟頫又是一个很好的继承者,赵孟頫为我们诠释了王羲之,并且留下了大量的墨迹,从赵孟頫入手学习行书,进而学习王羲之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赵孟頫本人在书法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提出的复古主义思潮。

南宋末年,由北宋以来的的“尚意”书风由于过度的强调“性情”,书写变得空洞无物,尚意书风日渐萎靡。

而赵孟頫正是此时发起了一场复古运动,这次复古运动不是形式上的简单回归,它完全以晋唐书法为宗旨,使书法又恢复到既有丰富的情感,又有高度规范的技巧上来,对于当时的书法来说,这是十分必要的。

赵孟頫的复古是全面的,囊括了真草篆隶行等五种书体以及章草,同时他也非常的强调用笔的重要性,使晋唐法度再一次深入人心。

后人对于赵孟頫的书法,评价褒贬不一

批评他的声音以清朝人最甚,说他变尚意为尚态,开一代媚俗书风。

http://p3.pstatp.com/large/811c00070308973a696f
l清代的著名书法家王文志也批评他的书法太甜,他曾作一首论书诗中写道:狂怪余风待一砭,子昂标格故矜严。凭君瞰尽红蕉蜜,无奈中边只有甜”。

历代书家评论赵孟頫都不能免俗,但是在复古书风前提下形成这种书法风格,完全属于正常,应该去辩证的看待。

不管俗也好,甜也罢,赵孟頫书法无意是书法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展开全部
 48   9评论
 分享
 举报

赵孟頫书法为历代书法家中争议最多的一位。而争议的焦点,不是技能,而是人的气节。http://p1.pstatp.com/large/811a00064dda0c145d24赵孟頫为宋代八贤王赴德芳后裔。以王室血统入仕元朝,被人视为“二臣”。把他的书法和身份牵强的混为一谈。说他书法“温柔闲雅,好像是从王羲之书法上得到了真传,而实际上属于妍媚纤柔,缺乏大节不夺的气节”。康有为则批赵孟頫书法为“闺房女子,拈花斗草的玩意。没有力量。举个石臼的话,不是赵孟頫书法能承受得起的”。
http://p1.pstatp.com/large/811d00049c9365d091dd 赵孟頫书法称雄于世,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落笔如风,席卷而过。能日书万字,而且是楷书。这个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史上能书万字的人,传言王羲之写《道德经》用了一个上午。《道德经》五千余字,如此看来,王羲之一天写万字不成问题。还有一人是文征明。学习书法的时候,每天练习千字文十遍。再有一个更牛,日书三万字的康里夔夔。不过他的是草书。不能与之并论。
http://p1.pstatp.com/large/811d0004a08b4f34ac54 赵孟頫书法妍丽多姿,体势劲朗。而其笔法承袭右军一脉。若以其气节而论其书,又岂是现代倚门卖笑之辈可论!现代学书之人,在气节方面就不要去和古人去较高低。差不多就行了。
http://p1.pstatp.com/large/811b00065948ee372dc9

展开全部
 41   18评论
 分享
 举报

赵孟頫是位伟大的书法家,楷书名列四大楷书字体,颜柳欧赵,赵是唯一一位非唐朝书家,足以看出赵孟頫的书法地位。

http://p1.pstatp.com/large/7bcf00020e214f29b392

然而赵孟頫的成就不止创立赵体楷书,他的行草书成就更高,小楷也站在很高的高度。

但是评价赵孟頫,不能仅仅针对其个人艺术水准,把他放在整个书法史观察,会发现他是书法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http://p3.pstatp.com/large/7bce00020cdbbecdd72b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三个鼎盛书法王朝的基本特征,但从法的角度看,到了宋代,已经岌岌可危,苏黄米蔡这几位尚意领袖,将个人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但那些追随者由于底蕴缺乏,已经开始跑偏。

http://p3.pstatp.com/large/757400055cbc77995de7

这时候,赵孟頫出现了。他倡导复古,凭借自己在元朝的影响力,主导了一股回归晋唐的书法潮流,可以说是力挽狂澜。

也正是从赵孟頫的元朝开始,书法史开始以晋法为最高追求,从此学书者必追晋唐,从而使法度一直作为书法正脉,没有偏离审美的主航道。应该说,这都是赵孟頫的功劳。

展开全部
 28   6评论
 分享
 举报

谢谢提问。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马。赵孟頫是元代冠绝一朝的大书法家。在元代没有人比得上赵孟頫的书法成就。

他的成绩不仅仅的书法,经济上文化上的贡献尤其突出,是一位济世俊才。

http://p3.pstatp.com/large/6c290008f605757b7383
赵孟頫的书法主要在楷书和行书。尽管他是少有的诸体皆善的大书法家,据说有一个《四体千字文》的书法作品出自赵孟頫之手,那是伪托,但是,赵孟頫诸体皆善的书名也是众所周知的。

唐代以后,就没有产生过楷书大师,赵孟頫是一个特例。

但是,赵孟頫的楷书,已经没有唐楷的那种森严法度了,而是轻快自由的气息比较浓厚。

http://p1.pstatp.com/large/6c290008f613b2435281
赵孟頫创造出这种“行意楷书”是有一定历史必然的。

我们常说“唐人尚法”,说是其实就是楷书的森严法度。唐人的行书草书,不必魏晋书法尚韵气质逊色。

但是楷书的森严法度,也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唐楷的严谨,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说法的精妙。

http://p1.pstatp.com/large/6c290008f62a17a3b82d
法度的严谨虽然是一种规范,但是写字也是一种劳动,劳动的法则就是效率法则。

你要把唐楷想写得快一点,这几乎没有可能。

所以,唐代最流行的书法,其实就是行书。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比较容易辨认,书写速度也比较快。

但是,行书书写公文,也不太严谨。

赵孟頫把行书的意和楷书的法巧妙结合起来了。

所以,赵孟頫的楷书,就不像唐楷那样又拘谨又不能快,而是即可以工整漂亮,也可以轻松快速。

http://p9.pstatp.com/large/6c2a0008f37842d80476
赵孟頫的楷书有这样一些好处,所以,也非常流行。清代学习赵孟頫书法的人非常多。

他的书法特色就是楷书的体没有改变,而行书的意多了,写起来也比唐楷要快一些。

这是赵孟頫在书法史上巨大的贡献。

汉字从秦汉时代发生“隶变”以来,书写速度的优劣,一直是支持书法变革的主导因素。王羲之的书法,第一次创造和推动了书法的书写速度,所以,能够最终成为唐代统一书法书写的样板。

http://p3.pstatp.com/large/6ef100019dbdbcc4c605赵孟頫继承和发展了王羲之的书法创新的优秀品质,创造了赵体楷书,与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列我“楷书四大家”。从元代到今天,没有第四个楷书大师,这足以说明赵孟頫在唐代以后为书法做出的巨大贡献。

展开全部
 25   6评论
 分享
 举报

感谢邀请,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赵孟頫博学多才,是一个年幼时候就能在书法上又说成就的书法家,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书法学“二王”及各书法家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http://p3.pstatp.com/large/7bd000024641cffcd4d5
下面我对赵孟頫的书风简单的发表下见解。

首先,在书法理论。他精到的书法理论对后人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捷径,书法要注重笔法和字形结构。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后来他的笔法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对于初学者是很好的字帖。
http://p1.pstatp.com/large/7bce00024482a44b4081
其次,在学习临帖上。他认为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前人得到古碑帖数行,专心学习,便能闻名于世”,后来他大量学习精通各种书体,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
http://p3.pstatp.com/large/757300059600299834aa

赵书虽秉承传统,书法看似媚,线条却是一点都不软,他的行书用笔简易,圆融流丽,十分利于初学他的书法既有深邃的传统基础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卓然不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大家的支持点赞,我是书法大树。

展开全部
 15   1评论
 分享
 举报

赵孟頫楷书《读书乐》欣赏

一一兼谈赵孟頫书法艺术魅力

潘茂生/原著

我收藏的这本赵孟頫《读书乐》,是早年岳父留下来的。 这本《读书乐》是民国版本,折页式印刷品。除封面、封底以外,主页共计26页,每页两行,八个字。单页幅面尺寸为: 高26厘米,宽14.7厘米。字体大小约5.5厘米,相对古代其他名家碑帖、字帖来讲,这是比较大的字体了。 我将此帖文字内容,与元•翁森撰写的《四时读书乐》原作校对,帖中缺少16个字: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 。(不知道那位朋友手中能有全字善本,可以交流)

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书法家善诗文、工书画。尤其是篆、隶、楷、行、草诸体皆能。他传世的名帖很多,可谓风格迥异,一帖一貌,百态千姿,处处体现出崇尚传统、熔古铸今的学习理念,和十分清晰的书法脉络。 赵孟頫书法艺术,取自历代书法精华,融汇贯通,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流派,并自成体系。

赵孟頫的书法,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取法秦、汉、魏、晋、唐,走的是一条复古求新之路。例如《福神观》有《郑文公》的影子;《崇福寺》有李邕《李思训》的痕迹。特别是他写的《圣教序》,宗法二王一丝不苟。不仅如此,他所有字帖,无论是笔法、字法,都有明确的出处和来路。充分说明,赵孟頫在学习书法道路上,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传统忠实者。他非常善于潜心研究古法,善于将诸家之长熔为一炉,建树自己的艺术个性,这给我们今人学习书法一个很好的启迪,那就是,想学到书法正宗的真功夫必须尚古。

赵孟頫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他在书法上的杰出贡献是:化解了魏碑张扬个性的刚猛与夸张,剔除了唐楷宫阁体惯有的规矩与习气,独树一帜,自创流派。这一点在《读书乐》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单就《读书乐》而言,艺术特色:委婉清秀、遒劲峻峭、圆润款卓、舒展豪放、平心静气、温和虔诚。给人悠闲自得、禅心如水之感。 《读书乐》最突出的笔法特点:简洁明快、干净利落、气韵流畅、收放自如、酣畅自然。律动舒缓,不急不慢,宛若曲水流觞,神似闲庭信步。

细心品读赵孟頫书法,不论是楷书、行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风格各异,法度自然,刚柔相济。 由于赵孟頫画工深厚,又擅长小楷,他将精细与简洁巧妙契合、变通,书、画技法并用,而且以小楷笔法写大楷,故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魅力风韵。与《胆巴碑》、《三门记》、《福神观》等诸帖相比 ,《读书乐》是赵孟頫楷书中最有鲜明特色的一件上乘佳作,线条韧性十足,质感温润如玉,神采气韵天成,结体姿态自若。媚而不轻佻,柔而不软弱,刚而不生硬。 赵孟頫的楷书多数带有行书笔意,多近似于行楷一路。

尤其是《读书乐》,给人整体感是动作简约干练,笔势承接自然,隐去了“逆入、藏锋、回锋”之类的滞涩动作,使得线条圆润、自然、流畅。不拘泥、不做作、不呆板。

《读书乐》与《寿春堂》可称作是姊妹篇。初学者若是从《读书乐》入手,然后再学《五柳传》或者《寿春堂》,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会觉得非常顺畅。 尤其是喜欢赵体书法的中老年朋友,从《读书乐》起步是最佳的选择,容易上手,感觉难度低、见效快。

练习赵体最大的好处是:笔法兼容性极强。无论是轻盈、精到的小楷,还是浑厚、雄强的榜书,都可以任意贯通,挥洒自如。只要注意行笔节奏,不会滋生怪癖、毛病。练好赵体,即可上溯篆、隶;涉猎魏碑、晋楷、唐楷;还可以顺利过渡行书、草书。关键是,学赵体《读书乐》,最大的益处是,没有副作用,不留后遗症。所以,学书法,如果不学赵体,是一大憾事!

2014年2月上传·于北京 (信息源‘自,潘茂生新浪博客)

附:《读书乐》选页,如图:

http://p3.pstatp.com/large/6c2a0008bd7555eecdf5
http://p1.pstatp.com/large/6ef1000168742685931c
http://p3.pstatp.com/large/6ef3000167b1507e3baf
http://p3.pstatp.com/large/6ef20001685adc40f555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http://p1.pstatp.com/large/6c290008c16ab215a1d8

展开全部
 23   8评论
 分享
 举报

我是江上人感谢您的邀请!足下初学书法感谢您的支持!浅谈赵孟頫的书法。我的评价是好非常好绝对好。这就是我对赵孟頫发自肺腑的评价。如果说赵孟頫书法不好的人,一定是不懂书法的人。懂书法的人没有人不说好的。
http://p1.pstatp.com/large/757300053e89dfbe9e00

有人说初学者不宜学赵孟頫。这句话我还是赞同的。因为赵孟頫的楷书要比欧楷用笔要快。初学者是很难掌握的。你看欧楷写起是非常缓慢的。赵孟頫一天要练万字,你要是用欧楷一天写一万字,你可能不吃饭不睡觉不上厕所都写不了一万字。这足以说明赵孟頫用笔的确很快。你知道吗?用笔快是需要有功力的。并不是你想快就能快的起来的。欧楷写习惯了,你再写赵孟頫楷书你会感觉不习惯。有人说赵孟頫楷书比欧楷俗。以我看并不俗,也许每个人审美不同吧!
http://p1.pstatp.com/large/7bce0001ec44709939a7

赵孟頫对书法的感知能力非常强。知道书法必须走古人路线才有出路。你越是仔细看越像王羲之笔法。你看我们今天的书法搞成这样子!书法不走古人路线就是死路一条没有出路。还什么丑到极处便是美。自欺欺人呀!我们现在的书法一定还会走古人路线的。我坚信!这是唯一的选择。要不然就死路一条。因为书法叫书法脱离了法就不叫书法了。那就叫艺术了。艺术不等于书法。除了完蛋还是完蛋。所以我还是非常佩服赵孟頫的眼光,有先见之明!赵孟頫的书法成就与他的眼光是对等的。没有高的眼光就不会取得这么高成就。我是江上人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共同学习共同学进步!谢谢!
http://p3.pstatp.com/large/757300053ea53c3c5ef6
http://p1.pstatp.com/large/7bd10000ae6868ec1b85
http://p1.pstatp.com/large/757300053ec84a9f3b5a

展开全部
 9   1评论
 分享
 举报

赵孟頫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全才,他善绘画,通音乐,精篆刻,工诗词……,但均被其书名所掩。《元史.本传》称。“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http://p1.pstatp.com/large/83b600078232bf71288e

书法至宋代以来,都以个性鲜明著称,表现出强烈的写意特征。他们重灵性,讲情趣,往往在直率中得真趣,艺术成就很高。但这类作品后世初学者是不易学,也不宜学的。

到了南宋,人们皆师法北宋书家,而不取法晋唐,故书法日趋衰微。这一局面直到元朝赵孟頫的出现,才得到扭转,使元朝以后的书法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http://p1.pstatp.com/large/88da0001f85fbb46aa04

赵孟頫书法师承及风格特点,前人评述很多。明代宋濂称:“赵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赵构),中学钟繇及羲、献,晚乃学李北海”。大致点出了赵孟頫学书经历。实际上赵取法更广,除了上述几家外,还有智永、褚遂良、陆柬之等,而学习“二王”,则是其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
http://p1.pstatp.com/large/83b700077daf752b7f77

赵孟頫倡导的向晋唐书法学习的主张,在元朝朝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种回复古典,特别是直接向“二王”学习的风气,笼罩着整个元代书坛,继而又延续到明、清两代。这犹如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运动,是一场以古法来矫正时弊的革命,赵孟頫也因此成为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对中国书坛影响最大的人物。
http://p9.pstatp.com/large/83b700077db0ac54dc25

近代马宗霍先生称“元之有赵吴兴,亦犹晋之右军,唐之鲁公,皆所谓主盟坛坫者也。”

赵孟頫学“二王”,主要得力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快雪时晴帖》,以及王献之的《洛神赋》等。当他自己那种结体精熟,遒劲俊逸的赵体形成后,立即风靡全国。他的赵体楷书与“欧体”、“颜体”、“柳体”并列为我国楷书四大书体。
http://p1.pstatp.com/large/88d90001f60e3bdb864b

赵孟頫真、草、隶、篆、章草各体皆能,曾写《六体千字文》多本。篆、隶、章草至元代已很衰弱,由于赵孟頫领头,虞集、吴叡、周伯琦、俞和、泰不华、郭贯等人的共同努力,使这些书体得以继承和流传,赵孟頫功不可没。

赵孟頫书论也不少,后人从其《松雪斋集》等著作中,编辑了《松雪斋书论》、《论宋十一家书》、《阁帖跋》等。他书论多真知灼见,“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也已成为千古名言。

他的书迹存世也较多,著名的楷书《道德经》、《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碑》、《仇锷铭》;行书有《洛神赋》、《兰亭十三跋》、《烟江叠嶂诗》、《归去来辞》等。

他的楷书,于规矩之中,舒展自如,多姿多态,通篇气势连绵,纯熟而俊美,体现了作者文人的审美志趣。
http://p1.pstatp.com/large/88d90001f6118c1420a7

他的行书,章法意酣笔畅,似情挥洒,充满王书韵味又有自己风格。如明代廷璧称:“雄健如位戈横挥,铁柱雄镇;妩媚如楚妃临镜、洛女凌波。”他鼎盛时的书法劲利处有李北海书意,秀媚处有王字韵味,是他最有特点的地方。

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突出的“集大成者”和“复古主义者”,他诸体皆精,直追晋唐。同时也是争议最多的一位,其中关键在书之气格与人之气格上。就让他晚年的自作诗来诠释这位天纵之才吧!

齿豁头童六十三,

一生事事总堪惭。

唯余笔砚情犹生,

留与人间作笑谈……!

http://p3.pstatp.com/large/83b80005a30514808cb1
http://p1.pstatp.com/large/88d90001f45006f77b5d
http://p1.pstatp.com/large/83b80005a3aea0dc45eb
http://p1.pstatp.com/large/83b700077c324dfc7974
http://p9.pstatp.com/large/83b700077c439747bdfe
http://p3.pstatp.com/large/88da0001f743ce622236
http://p1.pstatp.com/large/88da0001f775cca0d98d
http://p1.pstatp.com/large/88da0001f7979432c170
http://p1.pstatp.com/large/83b60007818ff9140978
http://p3.pstatp.com/large/83b6000781d54eab965c
http://p3.pstatp.com/large/88da0001f857d44d0598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展开全部
 16   1评论
 分享
 举报

我是古风书法,书法教师。

评价赵孟頫书法,我想从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赵孟頫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赵孟頫在整个书法史上的地位都是极为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宋代尚意书风发展至南宋可以说已经到了尽头,到元代书法的发展更是呈现一片迷茫的景象。赵孟頫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极为英明的高举复古大旗,支撑起了整个元代的书法。赵孟頫书法影响了整个元朝,明朝,到了清代乾隆的大力提倡,更是掀起赵书的热潮。可以说赵孟頫书法影响书坛五六百年而不衰,时至今日影响依然很大。
http://p1.pstatp.com/large/756f0005ba6f99ab2ee3 赵孟頫书《趵突泉诗》

第二,赵孟頫行书。

赵孟頫被誉为“元人冠冕”“八体尽能”。实则赵孟頫书法主要成就表现在其行书、楷书、小楷三种书体上。代表赵孟頫最高成就的是其行书。

赵孟頫是学王羲之最像的书法家,这表现在形与神上。从赵孟頫流传的行书作品上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以《赤壁赋》为代表的行楷书风格,一种是以其尺牍书法为代表的行草书风格,其尺牍书法更为精彩。无论那种风格,都能表现一个“雅”字。
http://p3.pstatp.com/large/756e000964cf27fdaad0 赵孟頫行书《致季博扎》

第三,赵孟頫楷书。

这里把赵孟頫楷书和赵孟頫小楷分开来讲。

赵孟頫楷书(以《胆巴碑》、《妙严寺记》、《三门记》)为代表。赵孟頫楷书是四大楷书之一。四大楷书其余三家均为唐楷,这一点很好理解,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高峰期,初唐、中唐、晚唐,均呈现不同风格。而赵孟頫被列入其中,是因为其在唐楷基础上有所发展,独创出自然、雍容、具富贵气的楷书风格。赵体楷书对后世影响极大。
http://p1.pstatp.com/large/7571000428dce5a8e0a4 赵孟頫楷书《三门记》

第四,赵孟頫小楷。

赵孟頫小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上乘唐贤小楷,下启明代文征明、王宠等,具有极好的历史地位。所以这里和他的楷书分开论述。

赵孟頫小楷起笔敦重典雅,轻重得宜;行笔从容不迫,一气呵成;收笔似稍重,倒更显笔锋不苟。弯笔从容使转,凝迟内含;折笔立顿方棱,工雅文静。给人以遒媚婉丽的感受。赵孟頫小楷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http://p1.pstatp.com/large/756f0005b9ca9730a97f 赵孟頫小楷作品《汉汲黯传》

山泉老人       编辑     2019-02-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