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拒绝了雅虎10亿美元收购的Facebook,最近增长强劲:用户数每周增长3%(约70万人),其中很大比例是年纪超过25岁的成年人。除了美国本土,Facebook还拥有加拿大活跃用户250万人、英国活跃用户140万人。现在,50%的用户每天都访问Facebook,每月2400万活跃用户带来400亿次页面点击。
这一流量超过了ebay,在美国排名第六。如此惊人的流量以及依附之上的广告收入,使得Facebook底气十足,拒绝了yahoo抛出的10亿美元的收购诱惑,力图自己搞IPO——美国有媒体认为这将是互联网领域继google之后的最大一个IPO。
Google搞IPO,其关键字是搜索。Facebook靠什么呢?此前,以IBM为代表的传统IT企业一直推广一个概念——将IT发展为水电热煤气一样的基础设施,后来很多城市建设城市无线网络的时候又宣传说要将宽带互联网接入做成基础设施。如今,Facebook的创始人提出类似的概念——Facebook也要成为一个工具,就像电力公司一样(become
a utility, like an power company)。
电力公司的电力网需要有电灯、电视、电脑、电扇、电动机等形形色色的电器才能促使人们更“亲密”地围绕在电力公司周围,而这些电器不可能由电力公司一家来设计、销售、运维。同样,Facebook也需要各种应用来黏著用户——美国时间2007年5月24日,Facebook在旧金山宣布推出名为F8的基础平台允许其它公司在Facebook上推出提供应用给Facebook的用户使用。现在,已经有亚马逊、box.net、feedburner、福布斯、微软、oodle、photobucket、slide、splashcast、twitter、
华纳兄弟唱片、华盛顿邮报以及widgetbox等公司“入驻”。
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关于第三方平台的盈利表示“第三方平台可以在自己的应用界面放置广告,以此获得回报”相关新闻报道:http://www.readwriteweb.com/archives/facebook_grows_up.php
R/W的报道,特意提到了开放式社交网络(open social network
system)
——他们认为Facebook是第一个开放式社交网络。简单地说,用户在开放式 社交网络能够很容易地输入、输出信息。这里面关键点是开放式身份识别系统、结构化的数据结构、web服务以及应用程序接口
。与Facebook相比,包括MySpace、AOL、
Friendster以及Orkut在内的老牌SNS都是封闭的——用户输入信息很方便,很难拿出信息。
我们团队也在建设一个社交网络,所以最近我很关注SNS方面的话题。阅读了R/W的有关报道,我想到如下几点:
1、关于用户数据的输出(导出)问题,国内某媒体刚刚报道了一个“技术爱好者”
创建的SNS因为资本方放弃这个项目而导致在无预告情况下关闭网站,所有用户的数据都拿不到了。如果有人在这个网站写了两年的博客,突然发现自己的文章都没了,他会怎么想?
这引发一个问题——用户是否可以全面控制自己的数据。有贴网站规划伊始,我就坚持要为用户提供打包下载功能——用户收集的网页、撰写的博客以及相关的评论,以及其他信息,都是可以打包下载的。这一规划,与我8年来的BBS经验有关——我们知道,有些BBS因为不可抗拒因素关闭了,但是此前用户可以下载自己的个人文集,弥补了部分损失。
我个人认为,网站经营者心态要开放,不要担心用户如果能够方便地导出数据就会轻易离你而去;该走的,就会走,强扭的瓜儿不甜。
需要指出的是,数据打包下载的好处不仅局限于让用户能够备份数据,我们还计划提供其它服务,以此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这里暂时略过。
2、我自己也是Facebook的用户。Facebook与其他网站协作之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应用是——采购实际礼品送给朋友。
现在用户可以在Facebook上花1美元给朋友送皇冠、玩偶、蛋糕、鲜花、啤酒、内衣、比基尼、T型裤、冰淇淋甚至情趣内裤(特意翻译了后面5个是因为facebook原始驱动力之一就是sex)等169个虚拟礼品。
下一步是完全可以与真实物品的赠送结合的。例如我可以在facebook上订购一个蛋糕给我在facebook的一位好友。我不需要填入这位好友的地址、姓名,他本人可以在Facebook上填写,然后由Facebook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提供给物流公司。
3、互联网接入的普及,促使更多的人更多时间投入到互联网。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都有很多报告关于信息社会的展望,美国则有专门的公司定期出版关于互联网改变美国社会的报告。此前的几年,人们因为找信息而频繁使用搜索引擎抬起了google等搜索引擎。人们则会因为在互联网上呼朋唤友而进一步提高网络游戏平台、社交网站的热度。在我国,以《传奇》、《征途》为代表的网络游戏平台已经很热门了,甚至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警惕。针对游戏,我觉得不仅局限于上述游戏,可以将其扩展到更广的范围。我个人比较看好引入网络游戏概念的社交平台,我们自己也在努力打造这样的一个平台。
附录
Facebook礼品名单:
http://www.facebook.com/giftshop.php?ref=0-1-0-0f
来自R/W网站的相关报道:
http://www.readwriteweb.com/archives/peopleaggregato.php
http://www.readwriteweb.com/archives/facebook_platform_road_to_ipo.php
http://www.readwriteweb.com/archives/social_networking_silver_bulle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