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Dayo文赏 |
2004-10-18 星期一(Monday) 晴
【明报专讯】黄子华栋笃笑的搞笑形象深入民心,《男亲女爱》中阿Lok那市井或该说cheap(贱)的形象更令他赚个盘满钵满。可是,很少人会留意到他是爱书之人。其实,说黄子华喜欢看书,一点也不奇怪;随手拈来,在他过往的栋笃笑中,就引用过唐君毅的《致廷光书》、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书作话题的引子。「对我来说,书本甚至是比电影及音乐更能真正投入的世界。」不在搞笑状态的黄子华说。
爱存在主义书籍
「相对来说,书本更具分析性,这是受长度限制的电影所不能做到的﹔至于音乐,对我来说纯粹是诉诸感情;但在书的世界,情感与分析几乎可以无限长。」若然知道黄子华在大学时念的是哲学,相信也不会怀疑他喜爱分析。
他在加拿大读大学时,分析哲学更是潮流所在;不过真正「深得他心」的,还是欧陆的存在主义哲学。记者请他带一些曾影响他的书,他带了一本读书时买的教科书:《ExistentialismfromDostoe
他说年轻时已爱看有关于存在主义的书,像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助夫兄弟们》、沙特的《存在主义宣言》等都是他的心头好。其他锺情的作家如Castaneda、Bukowski等作品,都是在空洞混乱的世界建立一套人生处世方式。
「这类书使我由没有角度到有一个角度去看人生与世界,不再像风中之叶。它们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譬如影响了我某程度的玩世不恭──这也是一个选择(编按:存在主义者往往提到从抉择中体验自由);另一方面,却令自己这飘渺的人生实在一点:至少它们使我感受到、肯定了存在的实在性,使我提醒自己生命冇taketwo。」
有人指存在主义有个问题,就是只高举抉择的自由,没有提供生命的方向;七十年代,台湾就有人因为看了存在主义的书,选择自杀来「体现」自由。黄子华笑说:「我就是喜欢它没有提供既定的方向,而让我们自己追寻。现在的香港,许多人不知存在主义是什么,也会自杀,好似欠人三十万就理所当然要自杀,其实背后是很深的空虚。现在香港人倾向没有选择,其实是他们看人生的观点角度没有出路,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看事物)的角度,哈哈,现在物质就是神,资本主义就是宗教。」
好书不妨重复细读
黄子华说去年工作太忙,几乎完全没有时间看书。「这样,人会很干!很干!我觉得没有时间思考及吸收的情况下看书,会浪费了一本好书。今年会好一点,于是一有时间就看书。」
他带来的另一本书是《贾德谈人生》,贾德是《苏菲的世界》及《纸牌的秘密》作者﹔;过黄子华强调这本书的哲学意味不算很重,当中二十篇文章都是关于生命的故事。「其中有两篇都是讲述患上绝症的人,如何面对这世界,我觉得故事的描述很有实在感,值得慢慢细读。」
「最近相对地看书看得慢了,我发觉真的不需要快,对于一些书,甚至不妨重复地读。当然,快或慢视乎你是否希望被一本书影响,如果只是为了娱乐,自然不需要(慢读),但如果你想让一本书影响你,那就得给它时间。」
「最近我看了几本书都值得自己慢慢的读或重复的读。如《Intinacy》讲『我』在离妻别子前的一晚在想什么,当中有很多话会刺激我的思考,例如作者说『这世界就是很大的裙,你永远想掀起它来看看。』这句话完全讲中了许多青少年的好奇心,而性更是无时无刻给他们压力与吸引力。另一本书叫《alchemist》(《炼金者》)讲一个青年的旅程,在西班牙遇到一个婆婆,叫他到金字塔寻找他的宝藏。故事很简单,然而当中许多片段都足以让人坐下来想想,想想自己是否仍可以有这样的旅程。
自从他看了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后,他继续追看余秋雨的前作《文化苦旅》,现在正读他后来的《霜冷长河》。「我觉得书中提到『霜冷长河』的意思很好,很适合我重复的读:作者很喜欢秋天时结冰前的河,因为所有东西都停顿下来,这段时间让你也停下来喘息。我想人生的形态可否一年四季抱这『霜冷长河』的心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