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周,重回校园!
昨天中午,一位声音很甜美的女生打电话给我,问我怎么没有回复中欧2007年EMBA全英文班的确认信件,我这才意识到,重返校园的时间表原来已经那么紧迫,就在眼前......
离开校园整整12年了,其实,一直心里对自己的文凭不是很满意。毕业于一所部属院校,刚入电视台的时候,常常要面对周围同事的询问:“你们学校原来也有英文专业?”。那个时候,我还是很认真的回答:“有,而且还是本科四年”。其实,说完之后,心里难免有点遗憾的。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宁做重点学校差生,也不做普通学校好生”,这样的观念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赞同,但是很多人都会去在默认中理解。
毕业这12年,一直有个声音在我心中回响:什么时候可以去所有名的学校读个更高的学历?
也不是没有努力过。97年的夏天,当MBA在很多人的概念当中还是非常新鲜的时候,我被鼓动着去参加了复旦的MBA考前准备,花费了当时等于四分之一的月工资,750元。
那时候真是不贵,学费两年才2万多。
清晰记得,在复旦管理学院的阶梯教室开始了复习,窗外知了声声不断。
第一堂是英文复习,异常轻松。毕竟比起英文8级来说,那时候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简单太多。
第二堂政治复习,虽不非常轻松,却不是难关。从小就学文科,政治不就是靠背吗?
第三堂,我就傻眼了,高等数学!
遥想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不用再学那讨厌的数学!纯文科的我只要每天泡满一壶茉莉清茶,捧着一本朗文字典,就已经足够。当看者其他工科专业的同学那样辛苦地准备考试,心里还几分得意。
可是,那一刻,得意全无。人生第一次如同听天书一般听完了一个小时,矩阵、概率......估计全场只有我一个人汗流夹背,如坐针毡。
下课后,问了老师,答复是:“考虑辞职吧,花上三四个月,高等数学可以学出来,但考分不能有保证”。
一夜辗转反侧,终于还是不敢。
第二天,把这750元的复习资格让给了我那时候电台节目编辑晓芳的老公,置换来的是以后用了三年的樱花热水器。
于是,每当看到那台热水器,就想到那年夏天在复旦的遭遇,想起和MBA曾经那么近又那么远的际遇。
这就是人生,因为不够勇敢,因为留恋太多,所以,也就错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