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工笔画:《西厢记》(图文)欣赏

标签:
王叔晖经典工笔画:《西厢记》(图文)欣赏 |
分类: 美图美画 |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1、初遇:唐朝贞元年间,崔相国死后,他的妻子崔氏、女儿莺莺扶柩回籍安葬,羁留河中府普救寺内,书生张君瑞前往长安应举,路过普救寺,遇见了莺莺和使女红娘,他见莺莺貌美,便对她产生了爱意。
2、借厢:自见过莺莺之后,张生决定在寺里住下,寻找机会与她机见。于是他到方丈,恳求长老在寺里租一间房子暂住,以便安静的温习经史,长老答应把西厢一间房子租给他。
3、闹斎:张生出了方丈,正好遇着红娘,寒暄过后便告诉她:“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年方二十三岁,还未曾娶妻,但不知你家小姐有没有许配人家……”红娘不待他说完,抢白了他几句,转身就走。
6、邀宴:崔夫人心中大喜,让张生搬到院里书房居住。次日,她又让红娘去请张生前来赴宴,张生以为是老夫人给他和莺莺定聘,心中好不激动。
7、赖婚:宴席上,老夫人却突然变卦,要莺莺与张生兄妹相称,张生一听此言,好像迎头浇了一瓢凉水,大吃一惊,莺莺对母亲的决定,也深表不满。
8、听琴:从此,张生万念俱灰,每到夜晚便在窗前弹琴解闷,他弹奏当年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凤求凰”的曲子,口中还说道:“夫人忘恩还罢了,只是小姐不该负我啊!”莺莺在窗外听了,禁不住流下泪来。
9、传简:张生因此而致病,莺莺便叫红娘去探望,张生以信笺相托,莺莺回信,在诗里暗示张生,要他今晚到花园里去与她相会。
10、赴约:红娘心想,莺莺当着她面假惺惺,信里却约张生相会;她故意不说破,要看莺莺到时候怎样瞒她。这天晚上,她照常与莺莺来到花园烧香,却见张生从墙上跳了下来。
12、卧病:张生经不起这场折磨,从次日起就病得不能下床了。
13、问病:莺莺担心张生的病,又写了一张信笺,让红娘送给张生,张生看罢信笺,竟高兴得跳了起来,说小姐这信笺说的是夫人没睡,怕的是红娘不稳,红娘问是怎么回事,张生告诉她,莺莺今晚亲自到书房看望他。
14、佳期:晚上,张生听得敲门声,忙把门打开,只见红娘把莺莺轻轻推了进来,这对情人经历了多少波折和相思的苦恼,终于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樊笼,结为百年之好。
15、拷红:日久之后,崔夫人得知,拷问红娘,红娘只得把真实情况全盘讲出,并数责夫人言而无信的过错,崔夫人理屈词穷,只好应允他们成为夫妻,但又提出新的条件,即张生必须去长安赶考,得了官才能回来娶莺莺为妻。
16、饯别:张生被迫无奈,前往长安应试,莺莺与张生相对流泪,千叮咛,万嘱咐。一个要他一路上鞍马秋风好护持,一个要她在寂寞深闺中好好珍重。后来张生中了状元,终与莺莺结为美满夫妻。
附:王叔晖128幅本白描连环画《西厢记》鉴賞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公布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把创作《西厢记》连环画的任务交给了王叔晖。选择这题材当然有配合宣传的意思,但当时大概任何人都没有料到,一年后问世的这部连环画,竟成了载入新中国美术史册的佳作。
1957年,王叔晖再次提笔,创作了128幅本的白描连环画《西厢记》。如果说前一次画《西厢记》所要求的是超越古人,那么,这一次创作的要求是超越自己。
对王叔晖先生,画家、理论家潘契兹是这样评价的:
“王叔晖是老一辈著名的女画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以工笔重彩形成从事连环画创作对连环画艺术的提高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位。她的《西厢记》运用极其娴熟的传统技法,细腻而生动地刻划了人物的形象,再现了这个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称得起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是可以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名剧百世并传的。……中国连环画史将永远记载她的创辟之功和这部代表作品。”看得出来,潘先生的评价在采纳彩绘连环画《西厢记》“再版说明”中的观点的同时给予了更高的肯定,但这个肯定是在王叔晖先生“盖棺”之后做出的定论,实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