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捐助》获一等奖也是“无可奈何”

(2010-03-02 07:07:08)
标签:

捐助

赵本山

春晚

央视

小沈阳

甍鸟

荷兰

分类: 街巷杂谈

                                       甍鸟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今年春晚办得没什么特别精彩之处。

    虽然小虎队演得不错,获得了歌舞组一等奖。但他们不是我这年龄段的偶像,没有像70后、80后那样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倒是看着载歌载舞依然英俊的“老虎队”不由得在想,此刻,国内坐在银屏前的愚弟一定会感慨万千! 他和乖乖虎同岁,年少时还曾被人说挺像乖乖虎,如今和小虎队一样也人到中年。真是流年似水!

    非常喜欢王菲的《执迷不悔》,但没觉得春晚上王菲的《传奇》唱得如何传奇无比。这么说菲迷可能会不高兴了。但我就是觉得原唱李健更精彩,他的声音柔和而透彻。这几天一直在听李键的《传奇》。王菲出场时,我还兴高采烈地向阿牛介绍:这可是我们中国有名的歌后之一,在日本她被称为亚洲的歌姬。”阿牛听罢后说:对不起,我没听出来有什么特别。他认为毛阿敏和张也唱得精彩。

    赵本山的小品《捐助》也没让我像去年看《不差钱》那样抱着电脑大笑三天。一片骂声中,蝉联语言类一等奖,也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成份。它再不精彩,也比其他的精彩。其他的实在笑不起来。

    但今年的春晚我还是几乎从头看到尾。因为对生活在海外的许多中国人来说(至少对我来说),看春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如果没有春晚,在荷兰若不去唐人街,周围中国人又少,根本感受不到春节的气氛。

    去年三十,由阿牛组织了小小家庭春节晚会。制做邀请卡,布置会场,准备吃喝···前前后后把我们忙得不亦乐乎。于是乎准备把它向奥运会看齐,四年举办一次。所以,今年我们没有什么特殊的节目,傍晚五点钟(荷兰时间,中国时间晚上11点)去一位朋友家吃饭。

    我是东北人,三十哪能不包饺子?! 于是下午(荷兰时间)和阿牛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享受春节的气氛。

    我个人喜欢赵本山的小品。它语言朴实幽默,反映生活,尤其是反映农民的生活。不像有些小品在背台词,本是大陆题材,却故意甩着港式腔调。

    对我来说,看小品就是图个乐,开怀大笑一番而已。从没有想过通过它想受点什么教育,得到点什么启发,乃至提高什么艺术欣赏能力。

    因为小品就是搞笑。我已经逐渐学会开始单纯地娱乐。

    去年《不差钱》很火,今年对赵本山小品期待难免有点过高。赵本山的小品登场之前,说我所有笑的细胞都准备就绪,就等开怀大笑一番一点也不过分。但结果呢,感觉不如去年那样让我哈哈大笑。也许是期望太高,反而失望越大。

    主角王小利不紧不慢一句一句的搞笑,不属于暴发型的,而属于小米粥型,要慢火煮细细嚼才有看头。看了一些网上的评论对这次赵本山的小品反映不好,连一些教授也站起来连篇累牍地批判赵本山。不禁又看了好几遍,觉得还是挺搞笑的。比当时看觉得好笑多了。

 

    最喜欢王小利不紧不慢的那句:就像当年的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

   

    但对一些对赵本山“口诛笔伐”的声讨,觉得有些言论是不是有点过火了,实在不敢苟同。   

    有人说赵本山的小品低俗。确实它不是芭蕾舞、歌剧这样少数人喜欢的所谓高雅艺术。但不是讲究雅俗共赏嘛。我喜欢看歌剧,也喜欢看小品。两者之间不存在什么矛盾。

    如果放芭蕾、歌剧、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样所谓的阳春白雪,究竟会有多少人看? 就像申雪和赵宏博的花样滑雪可以称得上高雅艺术与体育的二重奏吧。他们打破俄罗斯几十年的垄断,夺得了那么精彩令人兴奋的冬奥金牌,新浪网还特意在博客首页办了专栏,但还是没有像品论小品文章,还有那兽兽艳视(频)门那样吸引众人的眼球。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那可是金牌呀,而且是双黄蛋,一次赢得两枚!邻居日本男子花样滑冰得了个铜牌举国下上都兴奋不已。

    据说许多农民都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尤其是北方农民。他们到底对今年赵本山的小品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在网上没有找到准确的调查答案,这非得深入乡下搞调查才行。因为看春晚喜欢赵本山小品观众许多人都不上网,也不会在网上发表评论。

    有人说赵的小品有歧视“弱势群体”现象。不能否定一点儿没有。他至今春晚上演了20个小品,但涉及“歧视的”也是少数。这个不应该提倡,应该杜绝。但善意地指出来就可以了,不能一棍子打倒。再说,编剧不是赵本山本人。赵本山负责表演。这事儿,应该和编剧谈谈心。《捐助》中赵本山饰演的钱紧还批评王小利演的白闹的语言不文明。

    有人说,赵本山垄断春晚? 垄断文化?

    春晚长达仅四个半小时,赵本山的小品也只不过占了二十分钟左右而已。而且只是众多小品中的一个。怎么能说赵垄断了呢? 如果只有一个小品,说老赵垄断还着点边儿。有人说长江以南的人不懂北方语言,看不懂赵的小品,为啥上他的小品。别忘了,春晚是给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人办的。不能每一个节目都让你喜欢,合乎你的口味。就像你不爱看戏曲,就不让春晚上戏曲了。哪人家戏曲爱好者怎么办? 东北人很多人喜欢看赵的小品,东西南北大家都是一家人,就不能给东北人这20几分钟时间?  

    有人说赵本山把春晚当成培养徒弟的后花园。   

    这样说公道吗? 赵本山只是在自己的小品里让徒弟登场,而且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原来的“赵高范铁三角”,高秀敏仙去,据报道范伟不想上春晚,铁三角散架了。报道还说赵本山的老搭档宋丹丹也不想上春晚了,老赵带自己的新徒弟上场难到不可以吗?

    作为老师推荐自己的学生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不是人之常情吗? 就像一个负责的博导,除了对自己的弟子进行论文指导,有研究和工作的机会难到不推荐给自己的学生吗? 这是“传帮带”。倒是对自己的弟子不闻不问只管自己的博导是不称职! 

    赵本山连续二十年上春晚,这也是观众的需要,是喜欢看他小品的人的要求。央视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如果没有观众喜欢赵本山的小品,老赵能这样一“赖”就二十年吗?! 这20年赵本山给众多人带来许多笑声。不精彩一次又有何妨呢? 哪有长胜将军呀?

    做人还是要宽容些好,批评人也应该带着善意,而不是一棍子就把人打倒。人呀,更不能卸磨杀驴!

 

    再说春节晚会,收视率下滑也是正常之事。娱乐多元化的今天,一台晚会让十几亿人都满意,恐怕谁都做不到。

    有人说春晚别办了。我觉得不是办不办的问题,而是看不看的问题。不喜欢就不看嘛,现在娱乐的途经数不胜数。实在无需把春晚骂得体无完肤。等春晚的收视率下滑到低于30%,即使你不嚷嚷,也许人家就自动收场了。但也不一定,因为春晚也肩负着对外传播的作用。有一次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媒体研究会,央视的人还就春晚做了报告。

    要看,就尽量带着一颗宽容的心去观看吧。对其中的不足,还是多提建议少一棍子打倒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