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那么上纲上线沉重地娱乐《2012》
甍 鸟

昨天先睹为快看了罗兰·埃默里赫的《2012》。因为正逢是Sinterklaas降临荷兰的日子,走在街上,随处可以见到盛装的孩子们。在电影院里,也看到不少孩子(在荷兰,可观赏这部电影的儿童须十二岁以上)在家长的带领下陆陆续续地进来。所以,我们看的虽是下午场,但上座率竟达到近二分之一。
在日本时,曾看过1966年拍摄的美国电影《天地创造》(日语片名,英文片名:The Bible,导演John
Huston)的录像,非常震憾。没想到时隔十几年的今天,又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人类社会第二次毁灭的过程。
实际上,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比较俗套,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完全是好莱坞式的,一些情节还未免有些牵强。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古代玛雅文明预言于2012年12月21日,太阳将老去,人类社会将毁灭。故事从印度地质学家首先发现了这不祥之兆开始,两条主线贯穿整个故事。一条是国家。面对世界末日来临,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一部分)采取的措施。地球的毁灭先从美国开始,洛杉矶发生了史无前例M10.9级大地震,接着美国各地连续发生大海啸与火山喷火。美国的救援行动,美国黑人总统在美国毁灭之前的良心抉择;一条是无论何时都会引起全人类共鸣的话题,既可歌可泣的家庭爱,父母爱,人性大爱和良心。
但这部影片的看点在于它逼真的特技摄影。比《后天》与《独立日》拍得还要震憾逼真,更胜一筹,达到顶峰。没看的朋友,还是别等着DVD发行了,最好去电影院观赏吧。
更值得一看的理由更在于,虽然只是一部电影,但它会让你重新审视生活,生存的意义。为自己所爱的人,自己能做些什么?
尽力去关爱帮助身边的人;活着,就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这部电影还会让你更加深思人类的生存问题。面对喷薄而出发怒的火山,汹涌而至骇人的海啸,人类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与无助!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如何与大自然共存?
看过影片,片末印度地质学家所言的“如果我们摈弃了彼此援助(帮助),那么我们就将失去人性”,一直萦绕耳边。个人认为,这是最精彩最感动的台词之一。
因英文水平洼,有些细节没有完全看懂。回到家里,打开电脑赶忙跑到中文网站与日本网站进行搜索。日本还未上映,将于11月21日上映。但官方主页的宣传搞得还挺火热。预告的广告词这样写到:“在世界末日来临前的这三年,你想做些什么?
如果可能,你希望把什么留在地球传给新世界? 看了这部电影,你应该认识到什么是你最应该珍惜的”
并从十月开始征集稿件,题为“2012,世界の終末が訪ねるとき、あなたは残したいものは?”(意译:2012年,当世界末日来临之际,你希望把什么留下来,传给新世界?),并分设四个栏目,在投稿读者中进行抽选,被抽中者将获得试映场的入场券。
(1)电影
(2)书籍
(3)歌曲与音乐
(4)世界末日来临之际,你最想和谁一起度过这最后一刻?(可以选人或宠物等动物)。
也随后读了我们中国人所写的观后感,有许多人更着重于讨论电影里反映的中国综合能力和中国扮演什么角色。是不是“讴华”“捧华”还是“辱华”,经济萧条的美国人是不是来赚中国人的钱等等,大多是从国家这个角度去评析电影。的确这部影片有关亚洲的笔墨浓了一些。印度地质学家最先发现了前兆,并是主角之一,中国军队出动救援,最后是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出场,迎接旭日东升的新世界。
而相对而言,日本人更多是以个人的角度去思考怎样面临世界末日的到来,以及如何为新世界做准备;而我周围的荷兰人更多的却是单从娱乐这个角度来欣赏这部电影。本来就是一部电影而已。一位朋友说到:我才不在乎“大船”是哪个国家造的。中国也好,俄罗斯也好,巴西也好,有船就行。
不知道美国人看后有什么感受? 博友您看完有什么感受呢?
注:所用图片来自http://www.sonypictures.jp/movies/20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