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漫步小桥、流水、人家,"文明人家"······
甍鸟(图后缀Aniu的为阿牛所摄)

这次回国是从上海入境、在上海停留了四天。到上海哪能不去水乡呢?
我们去了乌镇。众所周知、上海周边一共有六个水乡:周庄、同里、乌镇、甪直、西塘、朱家角。俗称"江南六大水乡"。生长在北方、至小就憧憬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境界。2001年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听取我的一位好友、一位旅游达人的建议去了甪直。终于圆了漫步"小桥、流水、人家"年少的一场柔梦。
这次去水乡多半是为了阿牛。想让他领略一下中国的"威尼斯"。去之前我给他介绍说:江南水乡有点像荷兰的马肯(朱自清笔下的荷兰绿色渔村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311560100ci36.html)。此行依然没有去号称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而是选择了乌镇。因为听了一些朋友建议:"比起商业化气氛浓厚的周庄、乌镇开发得比较合理。购物区和古镇景点分开"。
正巧办理饭店入住手续时、无意拿了一张介绍各种旅游团的广告。乌镇一日游是140元一位(包括门票)。计划去乌镇的头天晚上预约了位子。接电话的小姐非常和蔼。但她告诉我:票价是150元。
"我在饭店里拿到的广告单上写着140元一位"我确认。
"好、给你优惠价140元一位"她爽快答应。
第二天早上七点0钟、来接我们集合的面包车准时停在饭店下面。面包车把我们拉到人民广场之后乘上旅游大巴。八点二十分钟发车时、大巴已经座无虚席。当旅游小姐收钱时我发现、票价从140元到180元不等。和我们并坐一排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外和一年轻中国女孩最高价180元一位。暗喜无意中拿到的小广告发挥了小小的作用。信息就是金钱。
导游小姐很负责。一路讲解不停。
"现在超过40层的大厦上海有3700多座···"。
车行使在高架公路上。透过车窗几乎可以俯视眼下的一座座高楼大厦。虽然阿牛在荷兰工作的大楼也有23层。但对生活在国土一半土地都低于海平面的荷兰人来说、还是个不小的冲击。
开到嘉兴附近、窗外小独楼此起彼伏。奇怪的是有的人家扬着小红旗。正在不解之中导游小姐及时给予了提示:那些挂红旗的家是养蚕专业户。蚕很拍响动。经过养蚕家要静静走过。那些小红旗就是提示过路人的"。没想到这里面还有那么多学问。
旅游大巴停下来的第一站是桐乡品菊中心。乌镇之后又去了一个大型皮革市场。无伦去白菊中心也好还是去皮革城也好、旅游项目里都没有写入。上了车导游才公布今天的行程。"先斩后奏"带你购物和你没商量。掐头去尾实则在乌镇的停留时间就是将近二个小时。
从白菊中心出来、大巴又行使了将近三十分钟。终于古色古香的乌镇映入眼帘。乌镇也不亚于传说的周庄、各种旅游团接踵而至。国内外旅客熙熙嚷嚷、把古镇烘托得热闹非凡。我们顺着那条窄窄的老巷参观了茅盾博物馆、雕床錧、酿酒厂等等。实在是"走马观花"乌镇。
因为已经去过甪直。虽然乌镇的美不同与甪直、但没有了初次的兴奋。倒是比较感兴趣各家门上不同的门贴。有的人家牛年仍然过着"鼠日"。有的门上还镶着"党员户"和"文明家庭"的牌子。
"那牌子上写的是不是住户名?"阿牛问忙着拍照的我。
"不是。是党员户和文明家庭"。
"那门上没有挂文明家庭牌子的家、他们不文明吗?"阿牛刨根问底。
我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为好。也不知道这里的文明人家按什么标准评出的?
阿牛因为是第一次领略中国的水乡。一花一草、特色房檐、古墙植物、酿酒厂···一一收入镜头。回到荷兰他把乌镇介绍给朋友时、总没有忘了形容一句:乌镇更像荷兰的"风车村"。而不是马肯。
好、就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马观花乌镇印象吧。
"鸟眼"里的乌镇











这里的文明家庭按什么标准评出的呢?
"牛目"里的乌镇



















相关文章:
老妈米线、"中国拉面"的精彩(组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311560100d7by.html
上海南京路上"推销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311560100d6jb.html
回国探亲再次感到没有"身份"的"痛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311560100d7d1.html
回国喝咖啡喝得浮想联翩(组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311560100d7bt.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