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在家里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我家的家庭春晚花絮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311560100bqpx.html)。电脑虽放着春节联欢晚会,但任务重,要招待客人,《不差钱》只是瞟了几眼。我喜欢赵本山的小品,不能看直播,实在非常遗憾。
26号一大早起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寻找《不差钱》的视频。从开始我就笑个不停,跟着观众一起“哈哈哈······”,反正家里也没有外人。
小沈阳演得真是很棒!包袱抖得恰到好处,语言肢体都非常幽默、他自己还一点也不乐!
东北大土话,令我身在异乡,倍感亲切。哈、哈、哈······我一个人抱着电脑坐在沙发上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把阿牛都笑得有点发“毛”了。
他走过来问我:“啥节目你笑成这样? 让我也笑一笑。”
“这是中国的‘comedy’、叫‘小品'。现在对你来说,太难理解。你光练‘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远远不够(他在学中文)。你还得了解东北方言、中国文化、社会和娱乐才能看得懂,才能笑出来。”
“还这么深奥啊!”
“可不是!”
我一个人接着开怀大笑。昨天和今天又复习了一遍。
“小沈阳”的浪博作客,他最新文章的点击率,已快达七十多万人,留言高达5000多条。小沈阳,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我想作为他的师傅赵本山一定比谁都倍感欣慰。有人还担心赵本山会不会有些“嫉妒”?
做老师感到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培养出优秀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是值得骄傲之事!
老将赵本山也可以真正退到幕后休息休息了。这风风雨雨十八年(二十年?)实在太辛苦了!
现在有人议论小沈阳能红多久?
这也是期望太高而产生的担忧。在日本,搞笑艺人更新换代得非常快。持续大红大紫,短则一年,长也就两、三年。如果不创新,没有新的小品,很快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少数的成功地转行做节目主持人。
春晚从1983年开始举办,如今已经走过二十六个春秋。在娱乐不发达的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前期),
春晚担负着宣传功能的同时,确确实实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欢乐。大年三十看春晚,是年夜饭之后的一顿“文化大餐”,几亿人一起感动,一起娱乐。
但任何事物,发展到了顶点,都会走下坡,都会遇到瓶颈。如今,人们的口味越来越高,选择越来越多,追求纯娱乐、纯搞笑的人也越来越多。春晚也就越来越难办。让一台春晚满足十几亿人的不同口味和爱好,根本不可能!
喜欢看的就看;不喜欢看的,就自找娱乐。也没有人强制你,非得把眼球盯在春晚频道上。实在不必要太为难春晚。观众在电视机前,瞌着瓜子,品着清茶,甚至喝着小酒,欣赏春晚没什么苦劳。那台上台下的人,为这几个小时,得付出多少牺牲和努力!
就是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要疲劳! 给春晚留点儿空间,去发展培养新人,或许哪一天会走出瓶颈。
另外在网上看见一篇博文。博主说讨厌CCTV春晚这也无可厚非。就像有人喜欢春晚一样。喜欢阳春白雪,那你就盛装去看歌剧、芭蕾舞和古典音乐会。和谐宽容的社会,应该是雅俗共存,各求所需。但号召大家大过年学英文“一直喊到大年初一凌晨两点!”是不是有些走极端了呢?
国内的孩子们学习压力本来就非常大。过节了,就应该让孩子们轻松几天。再说,什么时候刻苦学英文不行,连大年三十也不放过?
那老外要是也有如此的热情也多学点儿咱们的汉语、我们也就不必要那么刻苦地学英文了!
过年就该轻松一下。不修《论语》,也不“之乎者也”,也不大喊“A、B、C”,减减压,开心一笑不行吗?
加载中,请稍候......